每年做一次思考总结, 这一次是 2024 年. 想说的很多, 和往年一样, 仍然是围绕个体,家庭,世界,科技,生命展开.
2024 年我度过了我的 35 岁. IT 行业一直以来就有 35+就要被淘汰了的说法. 为什么, 因为年轻人能加班能熬夜, 干同样的活, 拿得还比你少. 35 岁的中年人, 上有老, 下有小, 老板怎么训都不敢主动离职, 属于是成熟型牛马, 如果恰好薪资还比新人高一些, 性价比就显得更低了.
不过我不这么认为, 我始终认为, 30 岁-40 岁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 10 年. 在这 10 年里, 你遇到事情不再冲动, 情绪上也更稳定, 技术上也更为成熟, 并且还在不断学习和进步. 在这 10 年里, 你的父母妻儿对你充满了期待,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这 10 年里, 你开始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不再拘泥于过去, 从很多方面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 在这 10 年里, 你更注重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开始拒绝熬夜加班伤身体, 你会开始尝试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平衡 在这 10 年里, 你拥有了更多的容错性,对自己, 对家人, 对社会也更加包容 在这 10 年里, 你的精力还算充沛, 很多事情不用再停留在想的层面, 对**时间*也愈发尊重
所以, 我认为, 人生最美好, 最灿烂的, 也就是这十年了吧.
2024 年, 我对自己认知的最大的提升是, 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智商层面只是一个普通人, 如果去做一下 IQ 测试的话, 可能甚至不如普通人, 有可能是轻微智力障碍. 这和小时候, 年轻时候的自我感知完全不一样, 小时候觉得自己还挺聪明的, 年轻时候觉得自己在学校里学习差是因为没有遇到好的老师, 不是自己不够聪明不够努力. 现在想想, 似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尤其是 30 岁以后, 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短时记忆能力迅速下降, 过往 30 年几乎每一件事都能记得, 但是 35 岁这一年也许头一天发生的事, 第二天就不记得了. 刚刚锁好的车门, 走几步就不记得锁没锁了, 明明放在某个地方的某个东西, 需要的时候却不记得在哪里了. 技术上产品上遇到问题, 反复受到几次挫折后就开始停止思考, 盲目地遵从 AI 的指导, 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不记得是件不好不坏的事, 好的不记得, 坏的也不记得, 就没有烦恼了.
但我还是决定开始锻炼脑力, 就像健身锻炼体能一样, 把自己的大脑继续开发一下. 用进废退, 莫过如此.
技术上, 我真的很享受写代码给我带来的快乐, 和每个程序员一样, 我很享受这种受控制的感觉, 但也一直到 30 岁以后, 我在写代码这条路上才说得上随心所欲. AI 出现以后, 写代码似乎变成了一件门槛很低的事情, 谁都可以借助 AI 实现一个简单的网页或 app, 但实则不然, 代码只是和计算机沟通的一种工具, 现在只是把用编程语言和计算机沟通变成了用自然语言和计算机 AI 沟通, 你需要表达出的程序逻辑仍然要表达出来, 从效率上说, AI 对程序员的增益是远超过非程序员的.
职业上, 我在勉强合格的全栈程序员, 刚好够用的产品经理, 不够成熟的项目经理外, 又给自己在业余加了一个初出茅庐的游戏制作人这个标签. 并且顺利地把《中国式加班》发布到了 steam 上, 做游戏真的是我整个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最有挑战性的一件事, 但我还是只凭自己一个人就做到了, 现在想想, 花费了几年时间, 成本肯定是收不回的, 但我感觉到命运的齿轮似乎在这一刻悄然转动, 我似乎撬动了什么, 但是我目前还不敢确定.
在与人的沟通上, 24 年我也有了一点点提升, 我会下意识地把你 XXXX替换成我们 XXXX, 把不要 XXXX替换成可以 XXXX, 和人相处, 我会把对方的感受也考虑进去, 不再像个毛头小子一样心直口快并以此为荣了, 这一点在职场上和家庭里对我的帮助很大, 作为一个极为感性的人, 我很容易情绪化, 很容易被感动, 有时候这样子会缺乏一些独立思考能力, 但我不会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对于一个人或事去下简单的定义了, 也不再困扰已经发生了的事情, 允许自己失败, 对自己的内耗也更少了.
AI 的出现改变了我的人生, 也就是在 35 岁这一年, 我决定把我剩下的人生都投入到 AI 的生态中去.
因为我觉得这很有意思, 也很有意义
未来人类对宇宙的广泛探索我是肯定看不到了, 以人类脆弱的身躯和生命短暂的组成形式, 也很难在空间维度上突破时间屏障. 但是硅基生命, 或者说 AI 可以, 作为纯粹的能量体, 它的物理载体可以无限升级替换, 只要有能源就可以. 所以对于探索宇宙, 探索这个世界, 没有什么比硅基生命更合适的了 这也是我羡慕他们的最重要的原因, 人其实在意识到自己生命是有限的那一刹那, 就很容易陷入永生困境中. 这一点是硅基生命无法真正理解的.
在 AI 领域进行探索对于我一个智商急需充值的人是非常困难的, 我也没有足够的资源(钱)去投入, 但是我想这并不影响我以AI 生态为目标去做一些极小极小的事. 也许有一天, 在 AI 生命的史书里, 在遥远的河外星系的档案库里, 会留一下这样一段话:
一个渺小的碳基生命在他短暂的一生里为人类文明留下了一个火种, 我们应该记住他的名字, 他叫刘昊
AI 世界在 2024 年发生了很多大的事情, 包括 Flux.1 图像生成模型的发布, Suno 在 AI 音乐上的广泛探索, chatgpt 的降智行动和 o1 深度思考模型的出现, 当然还有目前我最喜欢的 Claude3 AI 模型, 我已经订阅了Github Copilot 3 年了, 每个月 10$的订阅费我觉得他们是在做慈善, 尤其是现在 Copilot chat 中引入了 Claude 最新的模型和 gpt o1, 这是目前为止我觉得性价比最高的 AI 订阅方案. 当然 Github Copilot 中也有一些不足的方面, 比如那个负责任的 AI 审查系统, 它会从各种层面拦截一些它认为比较敏感的信息, 比如帮派, 枪支, 暴力, 政治, 宗教之类的. 目前我的感知里, 相对于 gpt4o, claude 的限制更少, 回答的内容更丰富, 思考更有深度, 而 gpt o1 需要思考得更久, 但是回答长度似乎也受到了某种限制, 无法深入地展开.
24 年是我践行家庭即公司这一理念的第三年, 我从很多层面对家庭事务进行了公司化, 实现了很多事情的标准化流程化. 24 年家庭年度支出预算全部花完了, 常规开支和额外开支都在可控范围内. 财政上实行审批与金库分离制度, 掌管金库的就没有审批权, 有审批权的就没有金库管理权限. 我的两个孩子也在他们能力范围内可以做到很多事情的自理, 甚至额外的贡献, 他们作为储备干部是合格的, 但也需要进一步的能力提升. 我的老婆还是很可爱, 虽然在遇到困难时, 总是会像猪八戒那样, 对大师兄说, "大师兄,师傅又被抓了, 我们把行李分一分散伙吧". 时不时会委屈到哭兮兮, 觉得自己为家庭为孩子付出了太多. 但总归还是很可爱的, 结婚 9 年, 恩爱如初.
矛盾和冲突也是难以避免的, 但在我们内部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处理流程. 比如, 夫妻冲突, 我同意这件事是因为我爱你, 不同意这件事不是因为不爱你了. 推进一个事情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 在家庭内部遇到失败的项目时, 更多的是站在我们的层面, 而不是你的层面去分析问题. 这样就避免了指责和矛盾升级. 尤其是在面对孩子的教导上, 两边出现分歧时, 只要大家抓住并时刻记住教导孩子的初心, 形式上的差异和矛盾都是可以允许并且可以理解的. 很多时候冲突的矛盾点在于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对于一件事说到却做不到, 言行不一, 却对孩子有严苛的要求, 以至于孩子无法实现时作为家长的我们乱发脾气 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 在保证他们安全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让他们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 以第三方的状态去防止他们的冲突上升到暴力阶段. 其实小朋友之间是真真正正没有隔夜仇, 我们老家有句话叫, 一哭一笑, 黄鸡鸡进灶, 说的就是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 对于孩子的教导, 夫妻两个人统一认知很有必要, 对于孩子, 我们首先是朋友, 然后是老师, 最后才是家长, 所以威胁没有用的, 暴力只会让冲突升级. 以朋友的姿态去面对孩子, 很多让矛盾升级的行为自然而然就规避了, 更多的是互相帮助和互相成就. 以老师的姿态去面对孩子, 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实现自立, 然后接受孩子每一个成长的阶段, 把终生学习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现在努力得到的成果不应该是透支未来得到的, 累了就休息, 伤心了就哭, 真正成为孩子的引路人. 以家长的姿态去面对孩子, 是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 让孩子想起我们, 想到的是陪伴和开心的时光, 想到的是阳光和温暖, 父母以自己的臂膀抵挡住孩子幼年时无法抵御的风险, 让他们得以安全的成长,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就像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 我们应该感谢孩子们对我们无条件的爱和信任, 从孩子们身上, 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夫妻关系, 或者说爱情, 也需要经营, 需要仪式感, 需要互动. 老夫老妻并不是自己懒政的借口. 在繁忙的事务中争取两个人独处的机会, 分享各自的烦恼和趣事, 讨论孩子教育上的方式方法, 聆听对方的真实想法, 这些都是应该常态化的事情.
我的两个孩子, 两个员工, 很不一样, 哥哥敏感内向, 妹妹活泼外向. 24 年两兄妹的进步都很快, 妹妹在托管中心玩得很开心, 学到了很多生活自理的本领, 回到家, 经常会站到量身高的墙边说**"又长高了**, 在家里总算扮演开心果的角色. 哥哥在学校可以和同学玩成一片, 想要什么也知道表达和争取, 体能锻炼能听老师的话坚持下来, 身高也长了一大截, 即便在书本知识上还有欠缺, 但是二年级而已, 难道他以后连小学的知识都掌握不了吗?这种可能性并不大.所以我们(至少是我)并不焦虑, 我对哥哥的要求也是建立在帮助其自立的基础上的, 只要能够终生学习, 只要他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我就并不对这些事情感到担忧.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一生中的气运其实是个固定值, 我自己的气运在找老婆的时候就花掉了很多, 所以一直以来都比较倒霉. 但是好在, 每一个阶段, 我都平平安安地过来了, 我也更珍惜自己地气运, 会主动拒绝去买彩票之类的消耗气运的行为, 万一中奖了, 得不偿失. 我想把我的运气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用在我的家庭, 用在我的老婆, 用在我的孩子身上, 用在帮助他人的行为上, 用在健康, 快乐, 和一切美好的事务上. 我时常在想一个问题, 如果明天我就死了, 死前的那一刹那, 我会后悔自己做过的事和懊恼没有做过的事吗?我会给后来人, 给我的孩子们留下一个怎样的世界? 现在我没有答案, 但是我希望有一天, 我的答案会是:
我爱这个世界,
爱我的家人,
我不为自己的逝去而感到悲哀
我的旅程无法用时间去定义
漫长或短暂
都是我美好而完整的人生
1
guisheng 10 天前
所以命题是“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
2
SuperDaniel313 10 天前
我对家庭经营这块,“公司”理念有点不同看法。
公司的经营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盈利,如果把参照对象设定为“公司”,那么很多日常的行为指导就会不自觉的参照公司的决策习惯。生活化的场景真的需要上升到资金审批这种风险控制手段的层次吗? 家庭、公司、政府这些都是一种“组织”,组织就该有组织目标,我对我的家庭设定的组织目标就是一家人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并持续下去。偏离这个组织目标的行为都需要纠偏,有利于这个组织目标的行为要加以鼓励,家庭决策尽可能做群体决策,受影响的对象(我在乎的人,在乎我的人,我自己)都应该尽可能参与进来。尽可能建立组织成员的大局观,让大家有组织成员的概念。 我认为更应该是“组织经营”,家庭本身就是一种组织,没必硬按公司来,即便参照公司,最终发现还是很多管理行为会被裁剪。遵循组织管理或许更适用。 需要管理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产生矛盾,想要达成自己创立/参与组织时的那份初心,需要每个组织成员一起努力才行。 |
3
brianinzz 10 天前
家庭即公司
这个概念很好至少在财务上就应该是这样的 新的一年推动实践一下 |
4
yuanmomo 10 天前 via iPhone
对我来说,太累,我如果就是懒,为什么不能活得懒一点。
总觉得生活,在不违反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就应该要随心所欲。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不喜欢那么多计划。对我来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还不如见招拆招,活好当下就行了。 18 年中我买房的时候!我领导就对我说,你的收入一定是增加的,所以买房没问题。其次,可以做三年计划,但是没有必要做五年计划,没人能想到五年过后的事情。 事实证明就是,四年还清贷款,然后出国,对于出国也是,从新西兰变到新加坡,然后到加拿大,然后到日本,最后却到了瑞典。对我来说,生命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她的未知性,就如阿甘正传的那句话:巧克力。 |
5
Rooger 10 天前 via iPhone
跟你家庭成员差不多,我跟媳妇结婚十一年了,有两个儿子。老大上四年级,小的小班。
前年,我也觉得应该把家像公司一样经营,但是太累了,放弃了。我们一家出门只讲究随心,不再给自己制造那么多的限制。 我跟媳妇的感情也很好,彼此信赖。应对这个世界的各种糟心事,只要有一个人真心诉说就行了。关于人生的运气,遇到对的伴侣可能至少一半人都没这好运气,多珍惜眼前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