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之前买了一些育儿的书(第一次当父亲,也没什么经验,这么大的事,还是得认真学学),我一直没有看完。今年的阅读,就准备从这些书下手了。
看的第一本是《边界感》,目前看了一半。书的内容比较生动,例举了很多生活上的场景,然后针对这些场景父母们应该如何处理。大部分的内容,核心主旨就如书名所说:与孩子互动,要有边界感。什么都要管,但是要有分寸的管,孩子不是没有思想的机器人,要尝试去理解他,共情他,引导他,支持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探索这个世界。
另外我有一个育儿观点,与书中的思想不谋而合:与其说教导孩子,更多其实是教导自己。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方式,你要让孩子学会什么,自己要先具备这样的能力,然后耳濡目染让他切身感受和体会,而不是一句句命令,一声声道理,亦或苦口婆心的说为你好。
想要让孩子未来能过好他的一生,那么我觉得作为家长,也需要好好思考思考自己如何度过这一生,自己的做法和经验是否值得传授给自己的孩子。
下面是部分语句的摘抄:
教育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父母只有不断地学习改变自己,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成长导师,才能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独属于他们自己的内核与承载量,父母的焦虑一旦转嫁到孩子身上,无疑是给孩子加重负担和压力。
孩子的智力尚未发育完全,而且表达能力有限,所以父母不能总是以大人的思维去要求孩子也能理解。
当孩子做错事情时,父母教育的初衷是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本身,并及时纠正。而斥责的声音分贝越高,越容易转移孩子的焦点,甚至给孩子留下恐惧的阴影。
父母总是极力说服孩子按照自己说的去做,一旦孩子不执行,父母就会出面及时制止。尤其是当孩子因为不听话而做错事后,一些父母就开始各种嘲讽和批评:“你看你,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了吧!以后别自作主张。”
孩子只有受伤后哭着爬了起来,那一刻才能明白,靠人不如靠己,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所以,父母最好的教育不是将我们以为的“正确”直接传授给孩子,而是允许孩子是错。
当孩子犯错了,你应当带着孩子从过失的痛苦中走出来,不要盯着孩子的过失不放,而应该去赞赏孩子尝试活动的努力和勇气。
当父母跟孩子沟通时,孩子跟父母顶嘴,其实就是孩子表达内心看法的一种方式。这与平时定义的“坏习惯”不能相提并论。孩子只是不能像成年人表达得那般圆滑和委婉,所以才给人一种顶撞的感觉。
如果孩子从来没有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过责任,那他为什么要去改正那些错误呢?想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就必须从小让孩子学会为自己错误的行为造成的后果买单。
怒吼之下,无非收获两种孩子:一种极为暴躁;一种极为懦弱。
世间父母总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那就为了孩子,忍住暴脾气,忍住怒吼,最起码在孩子面前,去做一个理性、和善的人。
爱粘人的孩子,多数缺乏安全感;总说无聊的孩子,想引起父母的关注;孩子撒谎,害怕被严厉的批评。孩子每一个不当行为的背后,都是某种情绪在作怪。如果父母能先接纳孩子的这些感受,就等于给孩子打开了一条释放情绪的安全通道。
当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令人为难时,不答应是对的。但不答应就代表着要否定孩子的要求,而否定本身就令人不愉快,如果再直接用否定式的沟通方式去跟孩子说,那就是双重打击,甚至会让孩子觉得:“爸妈不爱我,所以不满足我的要求”。因此在打消孩子念头的同时,父母要尽量减低对孩子的伤害指数。
1
ARAAR 4 天前
要做到这些,感觉比登天还难
|
2
conge 3 天前 via Android
感谢分享。
养育风格是孩子和父母互动出来的。 父母是孩子接触的第一层世界, 而这第一层世界, 即是父母的经历的反映, 也是对孩子的反应。对不同的孩子,会不同。 等你有了两个孩子,就会发现,一套理论不够用 :) |
3
sdwill OP @ARAAR 哈哈哈,是很难。对别人提要求,只要动动嘴皮子,但真要想改变自己,那就是另一番事情了。
慢慢来,先尝试对孩子不要那么苛刻,少发脾气,少否定,多夸奖。实在有时候忍不住了,赶紧跟另一半上场,自己去中场休息一下,哈哈哈。 |
5
haoming1100 1 天前
请问是啥书啊,没搜到
|
6
sdwill OP |
7
haoming1100 4 小时 20 分钟前
@sdwill #6 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