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annytmp 2015-01-10 10:55:11 +08:00
外语水平不高啊,只能理解大意
|
2
jzhone 2015-01-10 10:56:33 +08:00
会跑去帮国外开发者翻译汉化应用
|
3
jiezhi 2015-01-10 11:06:29 +08:00
曾经参加过国内某论坛的活动翻译了几篇Android文档。
其实有时候看一些外文书挺想翻译过来的,但一方面自己水平的确还有很多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对版权这方面不是太了解,所以还是想先提升自己,过一阶段再看看吧。 |
4
ChiangDi 2015-01-10 12:14:24 +08:00
太多了,而且更新太快,翻译根本跟不上,自己看看就好。
|
5
jsonline 2015-01-10 12:18:07 +08:00 3
翻译这些东西就是害新手
|
6
sc 2015-01-10 12:19:47 +08:00
十多年前翻译过Servlet的spec。。。感觉太累、不会再翻了
|
8
Majirefy OP @jzhone 汉化新世纪之类?
虽然看原版非常好,但是毕竟纯外文的文献可能对于传播和入门不太合适。 譬如Android开发学习,如果新手一开始就去Google上看英文的Getting Started之类文档,不容易理解,往往看了几章节就放弃了。 而且翻译和汉化也是一门功夫吧,要求素质感觉特别高。如果能熟练阅读、翻译、甚至撰写外文文档,相信也是自我提升? |
9
icedx 2015-01-10 12:54:26 +08:00
翻译等于慢性投毒
|
10
lincanbin 2015-01-10 13:07:58 +08:00 via Android
只看不翻译
|
11
exoticknight 2015-01-10 13:42:31 +08:00 1
翻译过一篇angularjs的长文,发现自己水平太菜,之后没有什么动力再翻译了
|
12
virusdefender 2015-01-10 13:43:34 +08:00
有时候想翻译,但是自己理解的挺好的,写出来的话,各种别扭,然后就放弃了。。
|
13
soulteary 2015-01-10 13:52:14 +08:00
回想上半财年,老板组织的课余兴趣小组翻译活动的3本书,还真认识了不少新单词= =...
对于自己而言,理解了就好了,诸如没有特别的需求,不需要翻译。毕竟API 方法属性名称也都是英文的(易语言这类的不在此列) |
14
reeco 2015-01-10 14:25:17 +08:00 via iPhone
经常
|
16
Pandroid 2015-01-10 14:33:04 +08:00
大学时翻译了android design文档,工作后用iBooks Author整理了一下,发现翻译水平确实差,好多坑。。。。。。
|
17
acros 2015-01-10 15:04:37 +08:00 via iPhone
动手翻译一篇后才发现翻译东西对人要求真高,也特别费时
|
20
lifanxi 2015-01-11 12:15:19 +08:00 2
说应该靠个人提高外语水平去读原版文献而不是看翻译作品的人,很多都是觉得自己的外语水平够用,而从内心散发出来的一种无比的自我优越感,我觉得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类型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确实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运用各种工具的能力——外语也是一种工具。但是所有的工具都是需要慢慢熟能生巧的,在没有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时,借助其它工具——别人已经翻译好的资料——去更高效的完成工作,何过之有? 从译者的角度来说,相信但凡尝试过翻译一个上点规模的文档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自己看明白一篇文章跟把它翻译成一篇给别人看的文章,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要翻译好一个文档,需要你对文档所讲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需要你对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有更强的把控力。做翻译,对个人直接的投入产出比可能确实不高,但是如果你把更广义的“产出”都算进来的话,也许也是值得一做的。 说翻译带有个人主观意识从而可能误导读者所以是不好的,这就更为偏驳了。翻译的目的在于传播,有传播就必然会有信息的失真。即便是所有人都只看信息的原始来源,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翻译必然会带入个人的理解,在很多情况下这并不是坏事。即便真的是译错了、曲解了,这也只能算是为了更广泛传播而付出的代价,不能因此去否定翻译的价值。 其实以上都还主要是针对英文技术文档来说的,如果拓展到各种外语、各种内容领域的范围去看,翻译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的。 吐槽完了,回到原贴的问题,同时算是利益相关声明:我翻译过一些文档、网站、软件界面和书籍,能为信息传播作出一点贡献、帮助一部分人获取到更多的信息或更方便的使用软件,自觉很欣慰。 |
21
Majirefy OP @lifanxi 非常中肯~~~
自己也这么认为的。能够理解看懂仅仅是第一步,能够用作真正交流的工具很难,包括翻译,甚至口语、文书之类。 技术文档来说,翻译夹杂个人主观应该还是少了一些。而对于文学作品,有时候带有个人翻译色彩的作品也未尝不可爱。总不能“见鬼,老伙计!我真想用我的靴子踢他的屁股!他简直像一头愚蠢的驴”这种硬性的翻译腔调。 就像coder中总有无数的Vim之类的党一样,对于新人很多“富有经验”的总会说去看英文API之类的“忠告”。但是更加平易近人的翻译过的文档,或许才能不一开始就吓到人,让人有继续钻研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