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是个程序员,却偏偏喜欢捣鼓一下产品的事情,我就是这样的。
———— 一直以来身边都不乏喜欢明信片的朋友,喜欢收集漂亮的明信片,也和他人互换明信片,还有的小伙伴更是擅长设计,把自己的绘图做成了明信片,往朋友圈一扔,往往都是大量的回复。又逛了百度贴吧和豆瓣小组以及微博上的明信片主页,发现了更多的人在享受着这样的兴趣爱好,他们晒出自己发出和收到的明信片,词语中无不带着幸福的情绪。不仅仅是国内流行互换,连国际间也存在这样的交流,如此以来我就真正的感受到明信片的价值了,它沟通了许多不认识的人,跨越地区,跨越种族,跨越各种差异,这样的交流方式让人能享受和喜欢着。随后一段时间的关注,我开始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由明信片互换交流而逐渐形成的带有色彩感情的文化,而它包含着的也远不止,我自己本身也参与其中,感受着这种活动,这项兴趣的美好。
————所以我开始萌生做一款功能的app,它是一个平台,也体现出一种社交。我打算从互换明信片的平台开始,在实现片友们自己换的基础上通过对明信片的分类,节假日的,生日发起的,晒片的,主题性质的,活动专场的,然后逐步扩展功能,从而建立一个明信片的交流平台。
————想法大致就是这样,不知道有没有同仁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如果这么一款app,大家希望他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功能,明信片毕竟是个慢性的交流方式,如果产品做出来大家会不会经常使用,觉得这个app能存在多大的市场,楼主是真心想做一款产品,望大家多给给想法,多说说看。。。。。。
1
dtynn 2015-01-20 20:41:32 +08:00
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
圈子会比较小众 初期应该立足交换吧. 明信片递送需要地址和收件人的, 这两个信息, 算是有点敏感吧, 得注意一下这块儿 另外就是, 既然是程序员, 那就先撸起, 物色好的设计师很有帮助 |
2
cdlnls 2015-01-20 22:42:16 +08:00
我喜欢,但是就是感觉我身边的人都不是很喜欢明信片。比较少见。
如果有这么一个平台,还是比较好的。 最后就是楼上说的,要注意隐私问题。 |
3
catoo OP @dtynn 作为程序员就该先撸起,你说得对,然后就是隐私这一点,其实你去逛逛百度贴吧明信片吧,看一个帖子,其实很多人都是直接把自己的地址晒出来的,没有隐藏,这就是我说的兴许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当然,我做一个产品的话,肯定会考虑到这一点的,可以选择他人可见或者不可见。
|
4
catoo OP @cdlnls 自己感觉也是一个比较小众的,不过我觉得身边的人不喜欢兴许是没有体会到这里面的乐趣,如果有这么一个平台的存在,他尝试过了,说不定也能改变想法,刚开始的话会是个小众的。可以百度一下postcrossing,这算是个国际大平台了,我相信移动端如果做好了,也能做大,你同意我得看法吗
|
5
dtynn 2015-01-20 23:13:06 +08:00 1
@catoo 晒片的时候暴露信息问题倒不是很大, 可以提醒用户拍照的时候稍微注意一点
目前想到的就是建立健壮一点的信用体系, 尽量增加一些人通过钓鱼手段拿到别人信息的难度 既然是小众的圈子, 其实初期抬高准入门槛也是可以的 |
7
sunshower 2015-01-21 01:12:10 +08:00 1
你先融入这个圈子在说
|
8
tianyisheng 2015-01-21 04:52:31 +08:00
楼上请联系我
|
9
tianyisheng 2015-01-21 04:52:56 +08:00
说错了,楼主请联系我
|
10
tianyisheng 2015-01-21 04:57:52 +08:00
我有一个有1w+注册用户的明信片交换网站考虑做app,邮箱 luyijlu # gmail
|
12
heidour 2015-01-21 08:03:02 +08:00 via iPhone 1
|
13
fbzl 2015-01-21 08:27:18 +08:00 via iPhone 1
ios 有一款 “我爱明信片”的app,貌似和邮政合作的,上传图片后就帮你寄出去了
楼主可以参考下 |
14
shang1jk 2015-01-21 10:50:36 +08:00 1
|
17
catoo OP @shang1jk 你和楼上提到的这两款算是不错的参考,贴贴明信片也是个好的点子,以明信片的形式封装来分享电子的声音,我想做的是实现生活中真实的互换,做一个平台,然后把这些电子的作为周边功能扩展。
|
18
catoo OP @tianyisheng 晚上回去和你聊聊,白天上班呢
|
19
emmma 2015-01-22 11:15:45 +08:00
觉得明信片之所以在信息这么方便的时代还能存在,是因为纸张的质感和手写的字迹背后的温暖吧。个人以为那种上传图片直接打印了寄出去的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吸引力是不够的,企业还可以,个人用户从制作上来说的私人定制太简单就能实现了,淘宝就可以,各种规格的。所以点还是在交换和分享。我很喜欢明信片,也在豆瓣里跟豆友交换过明信片,对于明信片的喜欢并不来源于这张片有多美,而在于写给我的人或者上面的内容是不是特别,也会在宿舍楼下仔细看别人寄给别人的明信片呢(捂脸),当然不涉及私密的话分享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不过这样就算垂直领域的图片社交了,真的要做,要考虑清楚呢。
说到交换,觉得可以对此做一些针对性优化,比如可以有类似「求交换」这样的功能,初期双方在社区里可以交流或者关注,了解到某种程度发出邀请,在双方都愿意的时候才能相互看到地址等私密信息,也许交换之后可以增加反馈做个征信系统,弄不好之后会扩大成物物交换的平台…… |
20
emmma 2015-01-22 11:16:32 +08:00
额不好意思,一贯脑洞开的比较大,很欣赏楼主这样的点子哈哈,加油加油~希望将来能看到产品
|
21
mengrusheng 2015-01-22 17:56:23 +08:00
楼上说的有理 我觉得电子版的明信片要弥补“纸张的质感和手写的字迹”这两个不足 要在设计上下工夫 另外就是可以考虑引入原笔迹技术 手写笔那种效果
|
22
catoo OP @emmma 首先十分感谢emmma的回复,就是要开脑洞,有你的回复让我觉得这样的产品一定会有人喜欢。然后就是你说到的核心点,其实是的,这几天我尝试使用了各个类似的app,大都是基于电子的直接发送或者电子图像绘成明信片,我自己也觉得做这个的初衷也有部分是因为,在交换的过程中,我收到互换的明信片的时候,心里十分欢喜,想看看远方的小伙伴会给片友写什么。求交换是一类需求的发起,起初我的设计里面也考虑进去了,反馈也会有的,物物交换的话得走走看,暂时没有规划这么大,得先做起来才行。希望后面还有更多交流,我在陆续的规划中了。
|
23
catoo OP @mengrusheng 这个点子挺好,做电子的,采用带笔迹的字体,效果我相信比普通打印的要好。在如何实现上我还得在摸索,谢谢你的建议呢
|
24
sh4n3 2015-01-23 05:00:44 +08:00
喜欢楼主的想法。
我自己也有寄明信片的习惯,我室友也经常在postcrossing跟国际友人交换明信片,感觉就有一种喧闹浮躁尘世间还保留着的一丝小清新吧。 -- 隐私问题确实比较难解决,唯一想到的就是引入匿名地址,然后找可信的用户转发,感觉有些不可靠呢。 |
25
mengrusheng 2015-01-23 08:22:20 +08:00
@catoo 能想到也是因为去年年初的时候弄过一段时间原笔迹手写 网络上有一些模拟笔迹的库 但是好像效果一般 当时我们公司用的是汉王库 不过是花一把把的大洋买的~~
|
26
catoo OP @sh4n3 你的喜欢又给我增加一份动力呢。 那么如何去判定用户为可信,这归根还是得建立一套机制,或者说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最后能有一个大众能接受的方式
|
27
catoo OP @mengrusheng 自己做一套字体库几乎不可行,费时费力,而不是本身要做的事情;买第三方字体,会用一把把钱呢,而用户虽然觉得有了笔迹的感觉,还是会觉得不是自己写得;所以可以自己屏幕上手写,然后绘制路径生成图像,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
30
mengrusheng 2015-01-30 11:58:38 +08:00
@catoo 我说的就是笔迹哦 不是字体撒~~ 原笔迹手写就是电磁笔或者电容笔或者手指在屏幕上画出来的path 经过各种算法 模拟出钢笔、毛笔、水笔等效果的玩意 电磁笔最好 因为有压力参数- - 话说好的算法模拟出来的还蛮漂亮的
|
31
ReSur 2015-02-01 15:52:04 +08:00
@tianyisheng icardyou嘛
|
32
catoo OP 刚好 4 年过去了,再回头看看自己,从前还算是个有想法的人,对于当初提出的明信片这个产品,在这里首先感谢下以前一起探讨的关注的各位,然后我再解释下后来没有上线的原因。其实不是我没有去做,我当时仔细研究大家的讨论之后就立马着手画原型图,还是使用 fw 画的,带有设计感,画了大概 20 多张 app 图,应用的轮廓是基本有了的。然后准备找设计出图,但是当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设计朋友把这个事情完工,对整个产品的开发把握不够,和几个研发朋友讨论之后,也没有能够达成一汽,所以产品就停在产品原型图这一环节,现在的产品设计图也还在,有兴趣的朋友我可以发给他看看。后来我又去创业了,去见识更大的世界,也是忙得不亦乐乎,随着时间流逝这个事情也就耽搁了,后来小程序兴起的时候,我觉得小程序就是我的这个想法的最好载体,使用简单方便还有关系链基础。但是还是没能推动起来,这个时候我开始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和做事的方式,我需要团队,有想好是好事,但是有团队才能一起把一个想法落地,眼睁睁的看着很多机会流走。4 年后的今天,我在一家近几年发展得很迅猛很宇宙的互联网公司,业余吧,我决定再次尝试做点事情,于是有了我程序员做产品系列的第二个帖子,请翻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