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感觉儒家的一些思想还是不错的,主要是修身养性,不涉及礼教的条条框框。 有点偏唯心主义,不过对修炼内心有帮助。
V2 上有人也喜欢的没,可以讨论讨论。
列举一些相关的书籍,大家参考和补充:
不错参考文章:
1
jadec0der 2018-04-26 18:12:22 +08:00
你的国学功底可是够好了,我买了一本标注传习录,注释比原文都多,照样看不下去
|
2
szopen 2018-04-26 18:16:15 +08:00
传习录 精华是上半部
|
4
k9982874 2018-04-26 18:46:02 +08:00 via iPhone
喜欢,还有曾国藩
|
5
PressOne 2018-04-26 19:10:25 +08:00 via Android
王阳明很赞!古人圣贤的典范,只可仰望矣
吾心光明,夫复何言。这句才真正的狂拽酷炫吊炸天 |
6
webjin1 2018-04-26 19:20:18 +08:00 via Android
很好奇为什么是 传习录,而不是传薄录?
|
7
Hagrid 2018-04-26 19:22:00 +08:00
看过传记类的,有涉及到一些讲解,觉得还是喜欢的。
|
8
perry2008084 OP @szopen 其中有讲到有关修身养性的方式,佛、道出世了,离了人间烟火。儒、释、道三家的至高境界应该是类似的,基本都是圣人的级别,对于世间的事物都比较超脱。
|
10
perry2008084 OP @jadec0der 纯看传习录会有点理解,可以结合着其他的书一起看。基础是四书中的《大学》,参考书可以看看钱穆先生的《阳明学述要》,还有《王阳明全集》等。
|
11
perry2008084 OP @k9982874 是的,曾国藩应该是修行的不错的,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提到曾国藩未能达到圣人境界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当时的官场。
|
12
perry2008084 OP @PressOne 一生俯首拜阳明~
|
13
perry2008084 OP @webjin1 繁体字是《傳習錄》
|
15
David30 2018-04-26 23:42:14 +08:00
钱穆的《阳明学述要》是入门书籍。当然,如果想看些通俗易懂的,类似《明朝一哥王阳明》这类书也是可堪一读的~
|
16
kingcos 2018-04-27 01:59:33 +08:00 via iPhone
这个主题的手机版…怎么如此诡异
|
17
em84 2018-04-27 09:30:20 +08:00
曾国藩此人不曾了解
不过最近听说杀的人有点多 满清走狗 历史罪人 这种人也能粉的嘛 屠杀人的人 又能高到哪去 |
18
szopen 2018-04-27 10:34:23 +08:00
@perry2008084 你说的这些,在我自己看来都是表象,如果你要以学心学来修身养性,最后都会慢慢遁入佛道之类。这一点传习录第一章就说的很明白
|
19
perry2008084 OP @David30 通俗类的书籍是可以用以了解的,不过会带一些作者的主观色彩。
|
20
perry2008084 OP @kingcos 我刚选了这个 tag 也是这种感觉
|
21
perry2008084 OP @em84 是的,太平军的镇压是个污点。有功有过吧
|
22
perry2008084 OP @szopen https://www.jianshu.com/p/2ad713709d75
这篇文章讲到三者的区别,儒家主要是积极向上的,对于年轻人来讲还是不错的。 王阳明先生指出的一个要点,立志,对于年轻人有指导意义。 佛道应该偏向中老年,出世。 |
23
szopen 2018-04-27 13:43:14 +08:00
@perry2008084 文章说的没有问题。
我的要表达意思是说:当你想要修身养性的时候,并且那么做的时候,你的心里会慢慢滋生出偏向内心的东西。这时你会慢慢只注重心性了,这其实与阳明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你可去查看王阳明为江赣巡抚期间的行为,就知道:心学不是修心的。 心学就说了一个道理:人的行为是自我心性控制的,人的心性是来源于本性。而本性用动物来说就是动物本能,人就是本能加良知,良知就是人的自我认知出现的朴素同情心(所谓人性本善来源于此)。 传习录很多地方都说了无需修本心,所以只需要去人欲即可,而人欲是就是控制本能与剔除外来诱惑。 所以说,人是无需修心,无需修性 |
24
David30 2018-04-27 23:23:37 +08:00
@perry2008084 其实用通俗类的书籍作为入门是不错的选择,多读几本,那些所谓的主观色彩就会褪去了。追求绝对的客观是无意义的。传习录也是阳明的弟子编纂的,阳明的弟子又分为几个流派,相互都有竞争。
还有补充楼上说的,阳明主张的是知行合一,并不是单纯的修身养性,千万不要被高中政治书里什么主观唯心客观唯心给蒙蔽了。阳明的“四句教”就是针对咱们这种普通老百姓的说教,可以好好体悟一番。 |
25
perry2008084 OP @szopen 提醒得是,这里包含了知行合一的想法。 不过结论不是很赞同,本心或者说天理,是没有善恶的,不过在社会上待久了,会有很多欲望,还需要修炼去格去。例如有不少案件的发生,偷盗强等等。
我理解的修身养性,指的是格物致知,也包含去人欲。 |
26
perry2008084 OP @David30 相对主观是赞同的,确实阳明之后的弟子已经开始竞争了。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
另外,阳明先生在提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没有详细的描述留下,导致对这个理解有分歧。 阳明先生还是比较多的提及“致良知”,也是从心上讲的。阳明的学说,更多的是偏唯心主义的,他说到“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修炼内心,可以达到很强大。(这里不能排除其他的修炼,学问、健身等等,不冲突) |
27
David30 2018-04-28 23:20:29 +08:00
@perry2008084 你很不错啊,注意到时间性了。阳明早期是提出致良知的,后来是知行合一。时间的流变反映了阳明思想的变化。
不要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这个框架去套中国传统的思想,而应该从思想本身去看,所谓的心外无物、随处体认天理,是为了与当时的理学相抗,可以参考阳明与当时一些学者如黄佐的论战,其实每一场论战都对阳明此后的思想变化产生了影响。 |
28
perry2008084 OP @David30 《阳明学述要》的书评: [《阳明学述要》札记] 按:《阳明学述要》是钱穆先生早年作品,作于 1928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7917675/ (@豆瓣 App)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7917675/ 可以看看这篇文章,讲了一些主旨,分享一下 |
29
perry2008084 OP 最近看了张宏杰的《曾国藩传》,儒家中又一个做到三不朽的大佬,其中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曾国藩一生的总结):
"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
30
perry2008084 OP 另外,附上一个钱穆先生的国学书单: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共九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