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创建于 4382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前公司的App应用更新了,去Appstore搜索更新,排第一的是一个叫SpringCall的公司的应用,名称只多了一个点,黑得好明显,但也只是证明了自己做SEO到位,Appstore排名算法傻叉。
更新的内容是“修复了一些BUG“。这种描述通常出现在源码版本控制中,一些粗心的Coder会在完成一个提交后忽然想起有个问题,于是潦草修复,提交的时候发现“没什么可说的”或者急于下班,于是就写成了“修复了一些BUG”。
好奇修复了哪些BUG,点进去一看,赫然出现了一个四叶草形状的固定位置按钮,点击,像其他所有的一锤子山寨应用一样,一列“精彩推荐”。
于是乎有了下文。
当我们满怀欣喜,有了一个不错的Idea,机缘巧合碰到一群愿意共事的人,初创之时四处碰壁,不知道什么这个Idea适合走什么样的道路,摸索前进,虽然浪费不少资源,但是这种积累显得必须而又重要。
这个时候我们决策的依据可能仅仅是外行,或者说用户的态度,“碍眼的广告,减分!”,“垃圾信息,减分!”,做自己最原始的理解。就像十几岁的黄毛小子,为了心动的女生,总是做些多余很傻,但是会让人喜欢的行为。
就这样,吭哧吭哧,有了今天的田地。产品,内容,团队。也都有了相近的默契。但是毕竟是小公司,很容易碰到“职业的天花板”,于是选择了离开,一个两个三个。就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些能用的人前仆后继的走,一些刚刚毕业的人大浪滔滔的来。所有的产出都显得疲软不精,功能简单,小问题不断,但是又有那么一股子脾气,证明存在的价值。公司似乎成一个专职培养的地方,来的时候犯错不断,走的时候精明能干。
可为什么就是留不住呢?
一个人的职业道路除了薪资,福利,显示看的到的,更多的是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技能,或者说是能力。
毕业来到一个新地方,工作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才刚刚开始,感觉都很新奇,随着时间经验的积累,简单的业务流程处理已经不再是问题,更多的是对于自己将来能做什么,将来会处于一个什么样子的状态而担忧。
答案很简单,看看自己的上司是一个什么状态,一段时间之后,很有可能会面对同样的问题。
如果碰到了一个投机,耍小聪明,觉得“不以恶小而为之”只是年代久远的照本宣科。业务问题的定位,解决都是靠拍脑袋,拍来拍去的,人也就傻了。道听途说变得有理有据,行事风格看似雷厉风行的重在执行,但都只是不假思索的重演上一次的“好像成功“的方案。
一些人发现自己永远都在用同样的流程干着同样的事,于是走了。
最后新来的人干着同样的事,用着不太顺手的流程。
2 条回复 • 1970-01-01 08:00:00 +08:00
|
|
1
stevoyager 2012-11-27 12:21:26 +08:00 1
我们团队上次死掉之前也经历了这么一个死亡循环。不过又活过来,三个合伙人都一起合作了5,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