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所有的“智能”设备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架构。连路由器都是这样。 可以告诉我关键词,让我学习一下相关知识吗?历史沿革之类。
1
roshad OP 1
|
2
iwtbauh 2019-08-16 10:01:41 +08:00 via Android 2
lz 你知道 rom 是什么吗=_=
rom = Read-Only Memory,即只读储存器。即通常情况下只能读取预编码的数据,不能修改其中的数据的储存器。 现在的智能设备,因为需要空中系统更新 /安装软件 /存储大量用户数据,并不会采用 rom 技术。 现在的智能设备往往采用闪存( flash )作为外存。 而采用 flash 又分为两类,nand 闪存和 nor 闪存。nand 闪存可能又被另外的一层包装,如 emmc 和 ufs 至于说这个架构是什么,和其他的计算机(如 PC )有什么区别吗。它们都叫“冯诺依曼结构”( Von Neumann architecture ) |
3
roshad OP @iwtbauh 手机、路由器里用到 EEPROM 的吧?外存不是术语。冯诺依曼帮到我了。问问题的时候经常脑子里很糊,要是能把问题问清楚,通常自己就解决了。
|
4
roshad OP 不过按照 RAM ROM 这样的分法,闪存应该分到 NVM =non violate memory。
|
5
roshad OP Non-volatile memory
|
6
roshad OP 维基说得不太清楚,在看 Computer Architecture:A Quantitative Approach,5th Edition 这本书
|
8
roshad OP @iwtbauh 冯诺依曼架构的是原始、基本的计算机。用在小于 CPU 的微观架构上比较合适。仔细想想,现代这些智能设备,缺 ROM 加块 ROM,缺 RAM 加块 RAM,简单做加法,也谈不上什么架构。wiki 上说这是 hardware design engineering 的范畴,不属于计算机架构。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mputer_architecture#Implementation
|
9
roshad OP 这个帖子是由 https://item.mi.com/product/8645.html?selected=8645&pClass=p 这个路由器参数页面引出的
|
10
iwtbauh 2019-08-16 20:00:01 +08:00 via Android 1
|
12
iwtbauh 2019-08-16 20:09:31 +08:00
@roshad #8
仔细看,原文说的是“指令集和微架构”的设计被成为 implementation,implementation “不被视为架构设计,而是硬件设计工程” 这和冯诺依曼结构没什么关系。现在绝大部分真实的计算机都是冯诺依曼结构。此外,还有一种结构,叫哈佛结构。据我的认知,也就 WebAssembly 的运行环境类似于哈佛结构。 |
13
iwtbauh 2019-08-16 20:13:59 +08:00 1
@roshad #9
这个页面其实是具有误导性的。Mi Wifi 4C 中采用的是可以随机读写的 Flash 技术,并非 ROM,而他们写的是 “ ROM: 16MB Nor Flash ” 并不对。 另外,查询路由器参数,可以访问 WikiDevi,这里不会犯这种愚蠢的错误 https://wikidevi.com/wiki/List_of_Xiaomi_Wireless_Devices |
14
dxgfalcongbit 2019-08-16 21:33:10 +08:00 1
如果外存速度足够快或者内存能做得很便宜并且掉电不丢数据,内存和外存就可以合并了,就看傲腾这类产品发展的怎么样了。
现在这样设计主要是出于成本考虑,理论上讲可以设计成 CPU 寄存器+一级缓存,但是高速缓存太贵,而且也没有必要。 |
15
secondwtq 2019-08-16 22:38:32 +08:00
楼主指的该不会是 Memory Hierarchy 吧 ...
不楼主说的是“智能设备”,又好像不是 .. |
16
mxalbert1996 2019-08-16 22:55:31 +08:00 via Android 3
@dxgfalcongbit 外村不能成为内存的原因是延迟不确定,而内存的延迟是固定的。因为内存无法主动通知 CPU 数据准备就绪,所以 CPU 会在等待由内存参数(也就是时序)指定的周期后就立刻从内存读取数据,这是如果内存数据还没有准备就绪,读取到的就是坏数据,就会出问题。而这一点是外存无法做到的,哪怕 SSD 读取速度再快,延迟也是不可预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