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emember 2021-10-03 20:09:11 +08:00
域名现在不值钱了。你看并夕夕搞的那一堆垃圾域名。
|
3
huntrue 2021-10-04 11:08:10 +08:00
域名并不是比短,而是比好记。所以双拼不看长短,只看含义或这个拼音对应多少个字或词以及这些字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双拼再长也就 12 个字母,在手动输入时也不会有特别大的障碍。
但一般所说的双拼是没有含义的,如果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词或者字组的双拼,那已经不是普通的双拼了,在对其估价时,“双拼域名”这个范畴已经对它不适用了。 目前,双拼不含生僻音* 的 .COM 价值 1,500 左右;常见词双拼 .COM:50,000 ( 5 万)左右。 *:“生僻音”指包含 tei, pie, miu, lve, dei, chuai, cuan, cou, shei, zhei, nou, nin, pou, reng, zhuai, nve, nang 或单独以 nen, cen, den, shuan, ang, eng, ei, eng, lia, dia 为一个字拼音的。 |
4
alvazu OP 您指的“常见词双拼 .COM”是什么样的?能举几个例子吗?
以及,您给出的估价( 1500 也好,5 万也好),是从哪里得出的呢?国内的域名站吗? |
6
huntrue 2021-10-04 11:45:39 +08:00
常见和生僻之间并没有明确分界线。举例的话就拿您这段回复前几个字来说,其中 nin 这个音只对应“您”这一个常见汉字,所以相对生僻; zhi 这个音对应有“之”“值”“只”“志”等多个常见汉字,所以相对常见。篇幅有限,不一一。
双拼的受众主要是国内,所以这些信息来源于国内的域名交易平台一口价以及拍卖成交价。 |
7
alvazu OP @huntrue
我也是个域名爱好者,之前趁着腾讯云促销的时候手工注册了几个域名,比如 chinafrog.com 、freepencil.com 、badpath.com (类似 stackoverflow ) 等,虽然长了点,但我觉得起码注册价还是值的吧。 甚至我看很多品相还行、有点正面含义的 5 位双拼域名价格也挺便宜,我就觉得域名行业应该已经完蛋了🤣 |
8
huntrue 2021-10-04 15:19:07 +08:00
域名不错。
至于你说的快完蛋的域名行业,其实和域名本身没啥关系,那是以域名为标的物的投资行业。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让域名价格趋于合理,让真正需要域名的人用合理的价格得到域名。域名本身其实从来就没有那么重要过,短时间内也绝不会完蛋。越原始、越基础的东西就越具有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 一些域名的价格之所以高,是因为它能极大地减少推广成本、提升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并且只有这样的域名交易新闻才值得被报道,以至于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每个域名都有如此巨大的升值潜力,从而囤积大量域名,且不愿意以合理的价格出售,导致真正需要这些域名的人反而没办法以合理的价格得到。 这就是人为导致的供需关系不协调。而大量持有域名的人每年都需要续费,也就意味着进一步的投入,随着投入增加,就更不愿意以合理价格出售了。这样的局面有一个非常形象的专用词:泡沫。 |
9
alvazu OP @huntrue
您说的有道理。我觉得域名和房地产真的很像。 房地产价值首先有其实业的一面,钢筋混凝土,也就是实实在在的居住属性;也有其虚拟的一面,也就是其所处的土地价值、配套的公共服务等,这也就是房地产可炒作的一面。 域名也是类似,首先它有自己实际的功能,也就是用固定的字符串代替动态的 IP 地址;其次还有可炒作的一面,也就是好记、好看,在商业上展现实力等。 如今域名功能性的一面越来越弱势,越来越多的流量通过 app 而不是通过域名。这也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没有炒作价值的域名几乎一文不值。 另外还有一点我觉得也跟房地产很像:那就是低廉的持有成本。就像国内房产税的缺位一样,一个域名,无论其本身的价值,续费的成本都不过几十几百块(注册商保留域名除外),这导致对一个好域名来说,卖家天然占据优势,除了买家溢价购买的情况下,交易的终止对卖家几乎没有什么损失,从心理上就是卖家占优。 但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在 App 时代,普通大众连接到互联网的入口越发不通过域名,可能多数人连域名是什么都不一定知道,这可能一同削弱了域名的炒作价值——多数人都不知道域名是什么,又何谈接收其所带的品牌价值呢? 就像未来 VR 全面普及、交通业高度发达的时代:多数人的大多数活动(学习工作生活)都不需要去到太远的地方,也不关心自己所处的位置,又何谈房地产的土地价值呢? 总而言之,域名价格趋向合理应该是趋势,域名持有人也应该积极顺应这一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