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爱意满满的作品展示区。
madlifer
V2EX  ›  分享创造

[产品鸭周刊]vol.3-社区产品设计的从零到一

  •  1
     
  •   madlifer · 2022-03-31 10:57:07 +08:00 · 2534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029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每周读一篇新产品与设计思路介绍,创业者产品创业的精神武装。 ——产品鸭周刊

    上篇说了,这周我们来点儿硬核的。因为周刊读者中很多同学身份都是程序员,今天我们讲一讲热门的程序员 favor 类目——社区产品。

    首先来说,社区产品不是一个很好做的类目,因为设计它本身要求的产品素质太高,且充满运气因素,我在 https://www.v2ex.com/t/818694 这个主题帖 repy#1 中写过具体的描述。

    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注定了这次的内容输出会很长,我会努力的尝试告诉读者如何去设计一个社区产品。

    预期效果是看完以后读者能够对社区产品产生成体系的深入的了解,有能力去成功的设计、运营一个社区产品。


    定义社区产品

    社区的定义

    社区,Community ,维基百科的描述是:”社区是共享共同价值观或文化的人群,居住于同一区域,以及从而衍生的互动影响而聚集在一起的社会单位。“ 在互联网中:”居住在同一区域“显然已经并不存在,”共享共同价值观和文化“则更加凸显,”互动“也更加凸显。

    但如果要定义一个社区产品,单纯以维基百科的描述不行。因为照这个说法,社交产品也可以成立,所以需要继续分析,得出更加明确的定义。

    社区是由内容驱动的互动,解决的是人与内容连接的问题。社交是关系链驱动的互动,解决的是人与人连接的问题。在互动形式层面,社区的互动形式为点赞 /评论 /转发等,而社交是 IM ,即时信息。

    因为“人→内容→人”的传播链条,社区产品中有明显的“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在一个社区中,“内容消费者”希望有一个有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的、可受益、可交流的平台,满足自身交流的欲望和内容输入的需求。而“内容生产者“即”创作者“希望能够找到内容受众,通过内容输出获得物质、精神上的满足。

    一个社区产品就是满足这两部分群体的效用的集合,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社区产品:

    具有相同价值观和文化的社会群体的内容交流平台。
    

    社区的历史

    社区产品对于任何一个老网虫来说应该都不会陌生,中国互联网的基建就从社区产品开始发起,这也是为什么程序员大多 favor 这个类目的原因。从用户需求和社区发展的角度划分,社区发展历史如下:

    1 、互联网红利期,有流量有内容就会有用户自发聚合。红利期的特点是大量用户需求未被满足,典型的代表是百度贴吧,在互联网的扩张期,百度依托自身流量分发的能力,通过贴吧引导用户按兴趣聚合。从 pc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再次释放了流量红利,先后出现了一大批社区产品,凭借优质的内容,获取了大量的用户。那些行业标杆的社区产品都是这一类路径,豆瓣、虎扑、B 站、知乎、小红书,成熟的社区产品都有自己鲜明的内容风格,同时赶上了互联网扩张期的好日子。

    2 、互联网红利期结束,有用户聚合,有需求洼地。红利期的结束,已经很难产生行业头部的社区产品,这一时期做社区的难度已经大大增加,但是依然有用户需求的洼地存在。就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垂直社区释放了空间,短视频直播的兴起也培育了抖音快手。新生的社区在一些更加垂直,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洼地中生长起来。因为直播的兴起,天天鉴宝 APP 的直播鉴宝作为一个新的方式聚集了大量文玩用户,这些用户自然产生了交流的需求,宝友社区有效填补了需求洼地。58 同城聚集了大量蓝领用户,蓝领用户的社区需求一直处于空白状态,58 部落这一社区满足了蓝领用户的交流需求。

    3 、互联网红利期结束,有用户聚合,无需求洼地。在一个竞争的市场空间,已经有了成熟的竞品,需要做一个新的社区。这是大多数公司面对的现状,相比前 2 类困难度指数级增加。腾讯体育的社区是这一类的成功典型,在篮球社区领域,虎扑已经成了行业标杆,同时各新闻网站的体育频道依然活跃,腾讯体育依托自己的比赛直播资源聚拢了大量的用户,依托活动强运营促进用户的活跃,现在已经发展成了能承载腾讯业务线需求的社区。同样是体育直播平台,看看 PP 体育的社区现状,就能感受到腾讯体育社区的成功。

    社区的分类

    我们再来对社区进行分类。游戏社区有 NGA 、篮球社区有虎扑。那么百度贴吧是什么社区?微博呢?豆瓣呢? 不同的社区产品的设计肯定不能混为一谈,所以必须建立一套给社区进行分类的方式,我们可以根据覆盖范围的不同,把社区产品分为两类:

    1. 垂直社区:指面向某一特定领域或者聚合特定主题的社区,如 NGA 、小黑盒等社区;

    2. 综合社区:不特定某一领域和主题的社区,如微博、知乎、抖音等社区。

    当然这两种社区之间并不矛盾,很多种情况下或在产品发展的不同时期是互相交织、互相转化的,比如 B 站的初始分类是二次元长视频社区,现在则变成了啥都有的综合长视频社区。

    在大多数情况这种分类都很好用,但在这种框架下有些社区还是很模糊。

    我举一个可能目前在本周刊读者中很熟悉的例子,v2ex 是个程序员社区,这个社区的内容很垂直吗? V2EX 有几百个频道,他的社区并不垂直,那么它是个综合社区吗?严格来说也不是,我们利用逻辑的方法进行总结,会发现一个内容共性:程序员会讨论的话题。

    所以我们在垂直社区中引入下一个分类,内容垂直社区和人群垂直社区。注意这两种社区吸引用户来的理由是不同的。内容垂直社区吸引用户参与的是内容,需要产生大量的优质的内容才能给用户提供高度的价值并导向加入行为。

    而人群垂直社区就很简单,他不需要吸引,一个宝妈自然会加入宝妈社区,一个程序员自然就会加入程序员社区。只要想办法吸引这个社区需要的特定群体,那么他们产生的内容就是最好的内容。

    粗暴点的例子,一个 Gay 在 Gay 的交友社区发个腹肌帖,就可以吸引到♂特定的用户去加入这个社区,有什么优质内容被生产出来吗?并没有。

    我偏个题吐槽下,因为人群垂直社区其实就是吸引特定的人群,天然的归属感很强,用户粘性很高,比如豆瓣、微博等综合社区甚至会放纵,或者通过算法来放纵某些群体去生产一些不合适、偏激的内容(比如打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去建立松散的人群垂直社区,毕竟增长是实打实的。

    呸,人血馒头。


    设计社区产品

    上一部分更多是科普,接下来我们聊一下社区产品的设计。

    社区的定位

    要开展一个产品的设计工作,首先要对产品进行定位,定位会体现在产品上线时的 slogan 里,比如钉钉的 slogan:”钉钉,让工作学习更简单!“

    那么,如何定位一个社区产品?首先要从外部环境开始入手,这也是在做一个新产品的时候,老板说我们要做一个 XXX ,大部分情况下,产品经理就得先从市场分析报告开始做起,里面包括市场政策分析、市场现状分析、头部竞品分析等内容。

    翻译成人话就是,首先要确认市场政策安全,至少在政策上并没有反对这类话题 /领域的讨论。然后分析市场现状怎么样,红海还是蓝海,有没有必要进入这个领域。接着需要了解这个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他们的产品切入点是什么,能够打动用户的关键功能是什么,给用户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了解了上述情况,就可以对产品进行一个定位,往往会避开头部竞品的切入点,或者利用头部竞品的弱点,进行差异化的竞争,确立这个产品的优势所在,这就是产品定位。

    举个例子,QQ 音乐的 slogan:"千万正版音乐,海量无损曲库,新歌热歌天天畅听的高品质音乐平台!" 有点 low ,但人家定位就并非高逼格用户,并且突出了产品优势——正版+海量

    网易云音乐很明显打不过,尤其是版权库问题,所以网易云的 slogan 就很有差异化:”音乐的力量!和超 8 亿有趣的人听歌看评论!“

    欸~我的定位是音乐+社交,歌少没关系,但我人多评论多。

    社区的价值

    确定了这个社区产品定位之后,其实社区的价值就体现在定位上,或者换句说法就是,你标榜自己是个什么东西,把你标榜的东西拿给用户,这就是这个社区产品的价值。

    拿刚才提到的网易云音乐继续举例子,他的定位是什么? 音乐+社交。所以你打开网易云音乐就可以看到他的主模块有“发现”、“播客”、“我的”、“关注”、“云村”。

    在发现中,主要模块是其他用户自建的歌单,你在听歌的主页面也能看到明显的“一起唱”、“9999+评论”、“一起听”等模块。播客同样是其他用户的播客,关注也是你关注的其他用户,云村更直白就是一个社交模块。

    社区产品在设计时也是一样,社区提供的基本价值就体现在讨论的要点和主题性上,在功能设计、板块规划中,我们需要特别的突出讨论要点和主题性。

    还有一点其实就是如何去提高社区的价值。这一点多体现在社区产品的产品运营层面,我们在后面章节再给大家详细表述。

    社区的用户模型

    我们在设计一个社区产品之前,要仔细分析一下社区中的用户模型,各个垂直社区可能不同的用户群体比例存在差异,但 UGC 模式(由用户生成内容)的社区产品通用用户模型已经被建立起来了,这节我直接就复制,虽然是复制的,但人家讲的很清楚,内容也很重要。

    我们根据用户的参与度高低与参与行为模式偏好可以将用户分为五类,分别是:孤僻者、潜水者、社交者、讨论者、活跃者。

    yhfl

    我们可以通过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激励和设计,增加用户参与度,产出更多内容供内容,从而增加社区的活跃度,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环:

    1 、 孤僻者、潜水者(约 50%)

    行为:偶尔使用产品,只是简单地浏览内容,只做低参与度的动作如点赞等,对产品无粘性。

    影响力:低。这部分用户影响力虽然低,但其基数大,可以贡献浏览量与低门槛动作及活动的参与度,营造简单的社区互动氛围;同时,他们容易成为活跃者和达人用户的粉丝,为其增粉,增加其个人价值认同感。

    目标: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将这部分用户转化为讨论者、社交者。

    需求与转化方式:这部分用户在产品中只是为了获取内容但没有贡献内容的动力,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满足其需求。首先,给他们低门槛的参与方式,如喜欢,投票等可以一键参与的互动;其次,为他们精选优质内容和个性化定制内容,满足他们获取内容的需求;再者,设计简单互动活动如提问沙龙等,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帮助他们开始在社区中与其他用户互动。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培养这部分用户互动和参与的习惯以及对产品的粘性和归属感,进而将其渐进式转化为讨论者和社交者。

    2 、讨论者、社交者(约 30%)

    行为:主动使用产品并参与其中,高频地参与低门槛内容,偶尔贡献门槛较高的内容,对产品有一定粘性。讨论者的粘性主要来自于产品的优质内容及优质用户的认可,而社交者的粘性则主要来自于社区中用户互动带来的亲和感和隶属感。

    影响力:中。这部分用户有一定的影响力,且在用户中占比不小,他们是用户社区中的重要组成,他们积极的参与行为可以影响孤僻者和潜水者带动社区氛围,同时他们也是活跃者的粉丝。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用户群体,这部分用户的人群在不断变化中,满足好他们的需求可以加速社区用户的成长与转化。

    目标:提高参与度,将这部分用户转化为活跃者。

    需求与转化方式:对于讨论者来说,他们最大的需求是获取优质内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满足其需求:首先,通过算法和部分人工干预对 UGC 内容进行筛选,为其提供优质内容,保证基础的优质内容来源;其次,向其推荐优质内容产出者,即达人用户,并降低其建立连接的门槛如一键关注等;另外,对于追求信息效率最大化的他们,必要的搜索分类功能可以使其快速获取所需的信息。而对于社交者来说,他们最大的需求是寻求社区的亲和感和隶属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满足其需求:首先,向其推荐足够的社交源,如达人用户与兴趣相同的用户;其次,在重要位置如一级页面展示其关注好友的实时动态;再者,通过消息提醒展示评论互动和收到的喜欢等正向反馈和激励。通过以上方式满足讨论者和社交者的差异化需求,增加其对产品粘性,同时,在个人信息页中提示其成长规划,如等级和勋章,帮助其渐进成长为社区活跃者。

    3 、活跃者( 20%) 行为:会主动使用产品,高频参与各类活动,对产品有独到见解,是主要内容的创作者。这部分用户对产品有较强粘性,同时是产品最重要的价值贡献者。产品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并激励他们持续成长,持续贡献价值。

    影响力:高。这部分用户有很高的影响力,是社区的价值核心和动力源泉。他们所创作的精华内容是社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壁垒。他们作为不同领域的达人,可以吸引用户成为其粉丝,追随其行为,影响社区的活跃度和主流价值导向,推进其他用户在社区的成长。

    目标:创建精华内容,活跃社区,带动其他用户成长。

    需求与转化方式:对于活跃者来说,他们创作的自驱动力比较强,来自个体维度的需求有探索与自我成长以及自我价值认同,记录与发表内容对他们部分人来说是一种知识的总结,有助于个人成长。其次是利他动机,希望自己的知识也可以传达给别人影响别人,给别人带来进步和快乐,利他动机可以带来自我道德认同。最后,也是最容易在产品层面上体现的是展示动机,通过展示获得他人的关注、认可、赞誉。


    社区的设计

    在明白了社区的定位、社区的用户群体之后,我们其实已经可以得出一些产品设计的要点,但这其实并不够,就像你明白了一个旅行车一定要有大的行李空间,甚至有一个特殊空间要放钓鱼竿,你还是不知道一个旅行车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所以社区的设计这一部分,就会针对这辆车在生产制造中的一些要点进行描述,当然内容方面仍旧是本周刊的风格,我们只谈”道“的部分,不谈”术“的部分。

    内容分发机制

    社区产品的设计的重点,首当其冲是内容的分发机制。当然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定义社区内容范本,即,什么是好的内容,什么是与社区话题和主题性相关的,先明确我们的内容分发是在分发什么,再来看内容要怎么分发给对应的人。

    接下来就需要根据产品定位确定内容消费者的内容消费形态,常见内容消费形态有信息流 /广场、专区 /频道、社群 /小组 /圈子 /讨论这几种,而内容消费形态也就促成了内容的分发机制。

    其中信息流 /广场这一消费形态是满足所有用户的内容消费的,一般是产品的首页或者次级首页,一般的信息流推荐维度有:热门内容(基于主题热度或编辑推荐)、关注内容(基于用户编辑)、推荐内容(基于用户标签和算法)。这里也是最好进行社区内容范本放置的地方。

    专区 /频道这一消费形态其实是满足用户对内容的细分需求,比如 V2EX 的各个 tab 页或者虎扑的专区等,一般会有固定的垂直内容或特定主题,用户也在此进行一定的细分。

    然后是社群 /讨论的消费形态,其代表功能就是圈子、豆瓣小组,用户加入这个圈子之后,会频繁的与组织中的其他个体产生互动,最能提升的是社区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不同的内容社区产品内容深度不同,不一定有上述所有 4 种产品形态,根据产品定位采用最符合用户使用场景和产品发展规划的功能。

    内容链和社交链

    听起来有点专业的术语,但其实比较好理解,内容链和社交链都是由关系链拆分出来的,一个社区产品的关系链,不外乎内容之间的链接,和人与人之间的链接。他有啥用?

    你设计的关系链越错综复杂,用户链接度就越高,平台的活跃度和留存以及氛围就越好。

    我们从内容链谈起,内容链有两种聚合形式:话题聚合和范围聚合。话题聚合是个很好理解的概念,就是"#话题”功能,创作者看到这个话题时可能想参与讨论进行内容生产,其他用户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也可以顺藤摸瓜,看到更多这个话题下的其它内容。

    范围聚合就有一点矛盾,怎么描述呢?当一个文章发布时,曝光范围其实要让他足够的窄,这样才能吸引到精准的用户,不然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一样,没有人能很好的发现它。但对立统一的一面就在于,在内容消费者消费完这个内容,又会给他推荐相似的内容来扩大这个内容链的范围。

    然后再谈谈社交链,社交链在产品功能设计上就几种表现, 关注(跟随)、评论(表态)、点赞(喜欢)、 @(告知)、私聊(交流)、分享(寻共鸣)。

    在抖音评论区中,经常能看到见到用户之间的互动,在视频底下 @其他用户留言,在内容基础上产生了社交;也经常可以看到微信的信息流中有朋友“在看”某个文章,这个“在看”就很有以上综合的感觉。

    还拿抖音来举例子吧,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可以: 评论某个用户发表的内容、给某用户的内容点赞、和某人成为朋友、和朋友进行私聊、和朋友分享某内容、在某用户发表内容的评论去 @某人、关注某用户、关注某用户内容中的另一用户(合拍、 @)、可以关注加入某用户的粉丝群、可以在某用户粉丝群内群聊、可以在某用户直播间发弹幕、可以给某用户发礼物、直播间用户可以 @某用户、直播间内某用户可以关注我。

    总之,抖音作为一个成功的短视频社区产品,在这个社区中构造的社交链长的可怕,也复杂的可怕,单纯社交链产生并的用户粘性和归属感,我认为都是很强烈的,更别提短视频内容链和内容分发机制的共同参与了。

    针对角色设计

    我们一直提到,社区这个生态系统有明显的“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那么我们明确了上述内容分发机制、内容链和社交链这两种层次更高的要点之后,就需要针对这两种角色进行需求的满足。

    我们从内容生产者的需求开始说,他们需要的不外乎这四点:

    更便利的内容生产工具:内容生产者所需要付出的是创作成本和制作成本。创作的载体是文字、图文、音频、视频,也就是内容,这就是内容生产者的创作成本。但创作的过程需要调整描述、排版、剪辑、配音,这就属于制作成本。内容生产者需要的就是尽量的降低制作成本,才能提高创作的效率,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创作成本——内容本身。

    平等且公正的内容评级: 内容生产者在创作完成后,对创作的内容本身有一个价值估算,所以对于社区的回应有一个期盼,就好比我在读了很多文章和书之后把这篇文章创作出来,阅读量一周过去了几乎为 0 ,Nobody Cares 。这还没完,更绝的是有人发了一个”今天好累“,评论竟然有几千条,所以自然很会失望。

    精准和稳定的推送曝光:内容生产者的目的是与内容消费者建立长久的关系,而创作的内容本身就需要更精准的推送给生产者需要的那部分消费者,并且获得持续的而曝光,能够让创作者以优质内容和眼熟来占据消费者的心智。 正确和完善的荣誉与激励:回归本质,驱动创作者进行创作的动力一是物质需求,二是精神需求,在网络社区中往往第二种会多一点,比如获得了点赞、积分、阅读量、粉丝量、回复量等数字资产。无论那种需求,其实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创作者本身的劳动付出需要有认可和肯定。对于创作者来说,展示自己的数字资产就是平台荣誉。对于创作者来说,平台荣誉是平台对于创作者的认可,对于消费者来说,平台荣誉也是对创作内容选择的评判之一。

    那么社区内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内容消费者”的需求又是什么?

    可受益的内容价值:我们之前说到 社区是人和内容的链接,能够促进消费者进行留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多的、持续的、可受益的、高质量的内容,具体如何应用,我们一会儿讲到运营的时候会重点的讲到。

    参与感和归属感:你会发现抖音视频、直播平台的主播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家人们”、“宝宝们”,微博的明星话题总有人自称“ikun”等等..其实就是增加这个社区中消费者的归属感,他们激发的一是社区身份的认同,二是社区身份的自豪感。参与感也很容易理解,各种社交链的功能设计就是在激发参与感。此外还有个例子就是很多社区产品都会在回复框进行引导的设计,比如 producthunt 就会在你看评论的时候文案询问你“你用过类似的产品吗?你对这个产品有什么看法?”,确实能够比较好的促进参与感。


    运营社区产品

    社区的冷启动

    绝大多数社区产品的死亡,往往就发生在冷启动阶段。冷启动分为一端冷启动和多端冷启动,社区产品的冷启动很明显是多端冷启动,因为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从 0 开始。

    冷启动是一个运营范畴内的较高难度的动作,产品设计者可能会专门寻找到一个运营方面的人来进行处理。但刚说了,冷启动在运营范畴内也是高难度的,很多 low level 的运营者只能完成步入正轨后的日常运营和增长,从 0 到 1 是很难的。

    我认为完成一个社区的冷启动需要自策略制定开始有强结构化的特点,需要持续满足角色两端需求,对最开始阶段的话题和讨论主旨进行不断的修正。常言道产品运营不分家,在社区产品这一类目上体现的尤其明显。

    我们以产品思维来拆解冷启动的动作,社区的以内容吸引内容消费者,而内容来源于内容生产者,所以冷启动的核心就是构建内容生产体系。

    基于此,可以把冷启动动作拆成几个步骤:

    1.定义优质内容:我们前面也提到过一个东西-内容范本,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优质的内容范本,作为用户内容生产的基础参考。另外,对于优质内容的定义,其实也是对社区文化和价值观的定义,如果定位精准,之后的工作将事半功倍。

    2.引入优质内容:很多社区在冷启动阶段都是采用邀请制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引入符合社区定位的作者去生产优质的内容。但大部分社区的冷启动阶段没有线下资源去邀请合适的人去生产,往往需要社区建设者去自行生产内容范本。不管采用上述哪种方法,或者两者兼具,主要目的还是在于提供优质内容范本,最终想要实现的效果还是促进社区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内容生态。

    3.标记优质内容:内容生产者的需求还记得吗?公平的内容评级和稳定的流量曝光。在社区冷启动阶段就需要持续的标记生产出来的内容质量,给优质的内容”加精“、"置顶"。总之,筛选出优质内容,给优质内容更高的更持续的曝光。

    4.激励优质内容:这一点同样是内容生产者的强烈需求。内容生产者产出内容会付出成本,所以内容生产者本身是需要驱动的,这个驱动在冷启动阶段绝大部分是社区官方的激励。可以是流量倾斜,可以是勋章成就,也可以是创作变现等手段。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社区的冷启动成功了呢?首先我们来看社区发展的阶段,社区发展阶段的划分简单来看可以分为 4 个阶段:冷启动—>扩大规模—>形成社区文化—>内容拉新。

    判断冷启动是否成功就是能否形成第二阶段-扩大规模前的原始规模,比如社区是否能够每天自行生产 100 条符合内容范本的内容。

    社区的数据指标

    bbs 时代的社区数据指标往往只有 uv 和 pv 等内容,其目的往往是广告变现和 SEO 。我们在社区的设计中提到了内容分发机制、内容链和社交链,你会发现现代化的社区已经没有 bbs 时代那么简单,他的功能和结构变得十分复杂。所以原始的数据直标并不能对社区的发展起到指导意义,也不能对社区产品的功能迭代产生指向性。

    那么如何建立一个社区的数据指标以指导迭代?其实每个阶段需要关注的指标都是不同的,不能一蹴而就,我们以冷启动阶段为例。在社区的冷启动阶段我们更关注用户的反馈情况而非规模情况,所以内容发布率、阅读率、互动率、留存率是重点关注的指标。

    当然从经验来看,数据指标也只是作为参考,不同的社区定位产生的数据指标都是不同的。比如一个专业化社区,内容需要做到足够专业,内容发布率肯定就很低,而比如微信朋友圈的内容发布,就肯定会很高。符合社区定位,持续的产生内容增量就是好的。

    社区的扩张

    可能有同学觉得飘了,怎么刚冷启动完,就讲到扩张了。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社区是一个生态系统,你把生态系统建设起来以后,这个生态系统自然就会自循环并逐渐扩张。我这里说的扩张跟用户自发扩张不一样,是指的是产品设计方面的扩张。

    我们之前就提到一个例子,哔哩哔哩一开始是个垂直的二次元视频社区,现在已经变成综合视频社区,这就是我提到的“扩张”。

    社区产品的扩张不能没有方法,否则很容易出现用户溃散性的流失,其原因可以称之为“圈层摩擦”。他的概念其实就是,一个社区本身都是同一个主题,同一个价值观和文化倾向的人群构成。如果扩张过程中引入了另一个主题、另一种价值观和文化倾向的人群,双方就会为了维护群体意识而逐渐偏激,相互攻击,从而导致整个社区的沉没。 《乌合之众》里提到,当个体组成群体之后,无意识行为往往会占据主流。无论个体多么理性,融入群体后都会具备群体行为特质,且多为极端、负面的特质。就是这个意思。

    很多读者熟悉的 V2EX ,其实现在就有一些这样的问题,v2ex 从“程序员”社区的定位变成“创意者”的社区后,一些其他群体参与进来,程序员群体无意识的就会有抵触心理: sqkz

    那么如何正确的进行社区的扩张呢?

    和我在 vol.0plus 中提到的思路基本一致,抓住共性逐渐横向展开,比如哔哩哔哩的二次元视频社区抓住的共性就是“泛娱乐”。除了从主题找共性以外,也可以从用户群体本身来找,比如虎扑抓住的共性就是“男性群体”。 除此之外,社区产品的扩张也可以不横向扩展,而是由 UGC 扩张为 PGC ,比如知乎生产的知乎日报、圆桌谈,我觉得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例子。


    写在最后

    这篇 newsletter 全文万字,基本将打造社区产品的要点按时间顺序讲了出来,希望读者能够在阅读本文后对社区产品有一个成体系的深入了解。

    还有就是,可能大部分读者会认为太长了太硬核了。我想说的是,其实本篇内容并没有跑题去专门给产品经理做方法论,目的还是为了能够打开产品创业者思路,成为产品创业者的精神武装。

    硬归硬,产品创业本身就是一条艰难的路,比起投入资源却做出了无人问津的产品来说,我觉得先受点苦可能会好一点,有点“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意思。

    如果你觉得阅读有益,希望你能分享产品鸭周刊或本文给你的社群和社区,文中也讲了,“内容生产者”付出了生产成本,期望得到一些“数字资产”,比如订阅量和阅读量。

    此外,如果你对本文提到的内容有任何疑问或想要表达任何观点,可以直接回复邮件,我可以收到你的评论并给与回复。

    最后,基于这个专栏的人群特征,会在本篇文章和以后改为每周四进行更新,感谢各位读者。


    产品鸭周刊之前的一些文章:

    vol.3-社区产品设计的从零到一

    Vol.2-值得看:本周新产品发现和思考

    vol.1-值得看:本周新产品发现与思考

    vol.0plus-问与答:把一堆小产品整合成一个有市场吗

    Vol.0-开栏语:一个产品经理的自我挣扎

    如果各位喜欢,可以在竹白订阅我的 newsletter 周刊:产品鸭周刊

    17 条回复    2022-04-02 17:34:06 +08:00
    madlifer
        1
    madlifer  
    OP
       2022-03-31 11:02:36 +08:00   ❤️ 1
    自己先起个头 TL,DR
    redtech
        2
    redtech  
       2022-03-31 11:20:48 +08:00
    社区的运营还是挺有难度的
    Pipecraft
        3
    Pipecraft  
       2022-03-31 11:23:58 +08:00   ❤️ 1
    @madlifer #1 感谢分享。
    今天我的周刊(好工具周刊)刚刚推荐大佬的周刊( https://discuss-cn.bestxtools.com/d/14 )。
    没想到大佬的周刊突然改成周四更新了。
    madlifer
        4
    madlifer  
    OP
       2022-03-31 12:08:28 +08:00   ❤️ 1
    @Pipecraft 谢谢推荐。 我发现大家都是上班摸鱼看看,基本不会周六日专门去读文章,所以改成周四了,两天时间就还好。
    Pipecraft
        5
    Pipecraft  
       2022-03-31 13:50:10 +08:00
    @madlifer #3 所以我的周刊也是每周四更新。
    vcfghtyjc
        6
    vcfghtyjc  
       2022-04-01 14:24:22 +08:00   ❤️ 1
    没接触过产品经理相关的知识,作为小白,文章很好懂。谢谢分享。
    madlifer
        7
    madlifer  
    OP
       2022-04-01 14:32:03 +08:00
    @vcfghtyjc 本身就不是面向产品经理的,“其实本篇内容并没有跑题去专门给产品经理做方法论,目的还是为了能够打开产品创业者思路,成为产品创业者的精神武装。”

    这个论坛有很多独立开发者去做产品,很多人都选择去做个社区,但大部分情况下最后都变成给自己练个手了,有的时候我甚至会觉得是一种资源浪费,所以 独立开发者也需要更懂产品。
    ixoy
        8
    ixoy  
       2022-04-01 16:07:43 +08:00
    冷启动难,关键还是要有优质内容吸引,抛砖引玉,你得还有足够的砖才行;邀请制也是道门槛,太高反而连内容都没瞧见就溜了。
    oukichi
        9
    oukichi  
       2022-04-01 16:45:59 +08:00 via iPhone
    @madlifer 牛逼,好文!
    madlifer
        10
    madlifer  
    OP
       2022-04-01 18:21:36 +08:00
    @ixoy 所以说 社区产品尤其难做啊,独立开发者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tbg
        11
    tbg  
       2022-04-02 11:17:14 +08:00
    @madlifer 请问一下,做个 app 有社区功能需要备案吗?必须搞什么 ICP 许可吗?单一的社区,就发发图文动态,可以评论互动
    madlifer
        12
    madlifer  
    OP
       2022-04-02 11:19:03 +08:00
    @tbg 参考博客吧 只传播,用户不互动需要网监备案,涉及到评论还得公安备案
    wleexi
        13
    wleexi  
       2022-04-02 16:12:15 +08:00
    考虑做成订阅的形式么
    madlifer
        14
    madlifer  
    OP
       2022-04-02 17:29:57 +08:00
    @wleexi 现在就是订阅形式,可以在竹白关注,会每周推送到你的微信或者邮箱
    wleexi
        15
    wleexi  
       2022-04-02 17:31:22 +08:00
    @madlifer 可以可以,你这个让我想到《产品沉思录》
    madlifer
        16
    madlifer  
    OP
       2022-04-02 17:32:36 +08:00
    @wleexi 沉思录面向产品经理,我这周刊不面向产品经理,面向产品创业者,侧重点会不一样。
    wleexi
        17
    wleexi  
       2022-04-02 17:34:06 +08:00
    @madlifer 沉思录我感觉像是自己是自己的产品经理,你这个我去订阅一下。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464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36ms · UTC 05:41 · PVG 13:41 · LAX 21:41 · JFK 00:41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