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这是一个专门讨论 idea 的地方。

每个人的时间,资源是有限的,有的时候你或许能够想到很多 idea,但是由于现实的限制,却并不是所有的 idea 都能够成为现实。

那这个时候,不妨可以把那些 idea 分享出来,启发别人。
oxogenesis
V2EX  ›  奇思妙想

读《Web3.0: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后感

  •  
  •   oxogenesis · 2022-10-07 22:22:20 +08:00 · 2555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824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中国金融》|姚前:Web3.0: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
      //以下将使用双斜线标记 [笔者] 插入的内容
      //与 [原文作者] 观点进行思想碰撞(客气点)。

      导读:如今互联网正处在 Web2.0 向 Web3.0 演进的重要时点,加强 Web3.0 前瞻研究和战略预判,对我国未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对国家的意义不做评论,笔者主要从 [个体人] 的角度来思考 Web3.0 的发展方向。

      作者|姚前‘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

      文章|《中国金融》 2022 年第 6 期

      互联网是人类通信技术的重大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随着当前各类信息技术的迭代创新,互联网正呈现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趋势。这一演进或将引发新一轮的信息革命,进一步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在 Web1.0 问世前夕的 1993 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出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战略计划,大力建设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从而获得 Web1.0 和 Web2.0 的全球领导地位。互联网经过 30 年的发展,如今正处在 Web2.0 向 Web3.0 演进的重要时点。加强 Web3.0 前瞻研究和战略预判,对我国未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结合国内外互联网发展实践和技术演变趋势,分析 Web3.0 的可能形态并进行相关思考。

       Web3.0 是用户与建设者拥有并信任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为什么要将 [用户] 和 [建设者] 区分开?如何区分?建设者拥有特权吗?
      //如果建设者没有特权,不如说:
      //Web3.0 是 [个体人] 建立信任、进行互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科技创业者兼投资人克里斯·迪克森( Chris Dixon )把 Web3.0 描述为一个建设者和用户的互联网,数字资产则是连接建设者和用户的纽带。研究机构 Messari 研究员江下( Eshita )把 Web1.0 到 Web2.0 再到 Web3.0 描述成为:Web1.0 为“可读”( read ),Web2.0 为“可读+可写”( read+write ),Web3.0 则是“可读+可写+拥有”( read+write+own )。
      //这是一种容易理解的讨巧的说法,两个概念 [数字资产] 、 [拥有] 没有进行解释。
      //从信息的角度, [可读] 就是 [拥有] ,你买的书籍、磁带,浏览的网页,截的图,下载的软件和数据,拍的照,录的歌,都是你拥有的。

       Web1.0 是早期的互联网,用户只能被动地浏览文本、图片以及简单的视频内容,是内容的消费者,互联网平台提供什么就看什么。在 Web2.0 时代,用户不仅可读而且可写,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 Youtube 、Facebook 、微信等网络平台的发展,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创造和传播自己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并与其他用户交流互动。但无论是 Web1.0 还是 Web2.0 ,用户的线上活动都依赖于特定的互联网平台;即使在 Web2.0 阶段,用户可以是内容的生产者,但规则依然由互联网平台制定,用户缺乏自主权。
      // [用户] 是相对于 [互联网平台] 存在的概念。

      一是用户数字身份缺乏自主权。用户只有在互联网平台上开了账户,才能有参与相应线上活动的数字身份,一旦销户则失去权限。每开一次户,用户都要反复填写个人信息。不同互联网平台企业建立不同账户体系,各账户体系规则不尽相同,用户需要管理诸多账户和密码。不同账户体系相互独立,容易形成“孤岛”,不利于互联网生态发展,还衍生出垄断、不正当竞争等问题。近年来,联邦化身份管理( Federated Identity Management ,FIM )模式逐渐流行起来。虽然该模式减少了用户重复开户次数,给予用户一定的身份自主体验感,但也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互联网平台身份管理模式的弊端。数字身份仍捆绑在互联网平台的具体账户上。
      //总结的没毛病

      二是用户个人数据缺乏自主权。在大型互联网平台面前,用户个体相对弱势。在“要么同意,要么不服务”的条约下,用户只能同意个人数据被采集甚至过度采集。如今,互联网平台高度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向用户提供通信、社交、网购、资讯、娱乐等各类服务。为了获取这些服务,用户不得不让渡数据主体权利。大量用户数据集中于互联网平台,一旦泄露,将对用户隐私造成极大损害,如 Facebook 就发生过类似案例。一些互联网平台还可能滥用技术上的优势,引导劝诱用户,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和使用数据,并利用技术手段规避法律约束。
      //总结的没毛病

      三是用户在算法面前缺乏自主权。算法是互联网平台的核心。通过“千人千面”的用户画像,可以形成独特的客户洞察,成为网络经济的制胜法宝。但近年来,算法滥用、算法作恶等问题日益突出。比如,利用大数据“杀熟”,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只推荐能带来潜在商业利益的产品甚至假冒伪劣产品,而不是对用户最适合、最恰当的商品;滥用人性弱点,过度激发、劝服、诱导用户消费,使人习惯于“被喂养”,不自觉地对算法投放的产品沉迷上瘾;算法的具体原理和参数只有运营企业的少部分人才能知道,易引发利益侵占问题;还有一些平台甚至利用算法作恶,推送低级庸俗的内容或耸人听闻的虚假信息以扩大流量。
      //总结的没毛病

       Web3.0 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拥有( own )自主权。
      //没有 [互联网平台] 就没有 [用户] ,如果还有 Web2.0 的 [互联网平台] ,那还叫什么 3.0
      //Web3.0 既然是渐行渐近的,就是还没来,此处应该多给一些期待,不如说:
      //Web3.0 应以 [个体人] 为中心。
      
      一是用户自主管理身份( Self-Sovereign Identity ,SSI )。用户无需在互联网平台上开户,而是通过公私钥的签名与验签机制相互识别数字身份。
      //以上两句没毛病,原谅我把这一段咔嚓成两节
      // [个体人] 自主创建控制数字 [标识] , [标识] 在逻辑空间和网络空间代表物理世界的 [个体人] 。
      //以下几句是胡说
      为了在没有互联网平台账户的条件下可信地验证身份,Web3.0 还可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构建一个分布式的公钥基础设施( Distributed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DPKI )和一种全新的可信分布式数字身份管理系统。分布式账本是一个严防篡改的可信计算范式,在这一可信机器上,发证方、持证方和验证方之间可以端到端地传递信任。
      // [信任] 是一个 [个体人] 对另一个 [个体人] 的信任(废话)。说到底是 [个体人] 的行为。
      //这与采用什么技术无关, [数字身份管理系统] 是 Web2.0 的典型特征,微博、推特已经做的很好了,实名认证、严防篡改、删帖禁言封号。
      //Web3.0 是 [个体人] 建立信任、进行互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每一个 [信任] 的建立与传递,都是 [个体人] 的自主选择。

      二是赋予用户真正的数据自主权。Web3.0 不仅赋予用户自主管理身份,而且打破了中心化模式下数据控制者对数据的天然垄断。分布式账本技术可提供一种全新的自主可控数据隐私保护方案。用户数据经密码算法保护后在分布式账本上存储。身份信息与谁共享、作何种用途均由用户决定,只有经用户签名授权的个人数据才能被合法使用。通过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确权,数据主体的知情同意权、访问权、拒绝权、可携权、删除权(被遗忘权)、更正权、持续控制权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以上整段都是胡说
      // [个体人] 的权利与生俱来, [个体人] 可以选择向 [系统] 让渡权力,也可以选择不。
      //从信息的角度,数据与 [个体人] 的关系只有两种状态,知道(读取、拥有)和不知道,能够读取就具备复制和传播的能力。
      //一个 [个体人] 的数据被其他 [个体人] 读取了,该 [个体人] 就丧失了对数据的控制。
      //想想斯洛登就好理解的,强如美国也控制不了自由意志的 [个体人] 。
      //所以数据控制者、数据垄断的说法都是不成立的,除非数据只存储受 [个体人] 控制的设备,Web2.0 的数据。
      //“数据主体的知情同意权、访问权、拒绝权、可携权、删除权(被遗忘权)、更正权、持续控制权”全部不存在
      // [个体人] 一旦将数据传输到非受控设备,就意味着 [个体人] 丧失了对数据的控制,什么权力都没有。
      // [个体人] 对数据的唯一权力就是不分享数据。

      三是提升用户在算法面前的自主权。智能合约是分布式账本上可以被调用的、功能完善、灵活可控的程序,具有透明可信、自动执行、强制履约的优点。当它被部署到分布式账本时,程序的代码就是公开透明的。用户对可能存在的算法滥用、算法偏见及算法风险均可随时检查和验证。智能合约无法被篡改,会按照预先定义的逻辑去执行,产生预期中的结果。契约的执行情况将被记录下来,全程监测,算法可审计,可为用户质询和申诉提供有力证据。智能合约不依赖特定中心,任何用户均可发起和部署,天然的开放性和开源性极大地增强了终端用户对算法的掌控能力。
      //以上整段都是废话
      // [个体人] 有选择权,选择合约、算法、系统、物品。
      //我向来是反感 [智能 xx ] 的,一个工具、系统能够胜任设计的功能,能够为 [个体人] 提供 [确定性服务] ,不要制造意外就算称职了。
      //我最多也就是需要 [自动 xx ] ,绝不需要 [智能 xx ] ,所谓 [智能 xx ] 就是让我让渡更多权力。
      //Web3.0 是 [个体人] 建立信任、进行互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 [个体人] 可以利用 Web3.0 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自主的选择使用 [合约] 。
      //虽然绝大多数 [个体人] 不具备编写、部署、判断 [合约] 的能力,但是有 [个体人] 具备。
      //Web3.0 的 [合约] 具有开放性、透明性、可校验性,有能力 [个体人] 可以将自己对 [合约] 的 [信任] 传播给其他 [个体人] 。

      四是建立全新的信任与协作关系。在 Web1.0 和 2.0 时代,用户对互联网平台信任不足。20 年来,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 Edelman Public Relations Worldwide )一直在衡量公众对机构(包括大型商业平台)的信任。2020 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商业平台都不能站在公众利益的立场上考虑自身的发展,难以获得公众的完全信任。而 Web3.0 不是集中式的,没有单一的平台可以控制,任何一种服务都有多家提供者。平台通过分布式协议连起来,用户可以通过极小的成本从一个服务商转移到另一个服务商。用户与建设者平权,不存在谁控制谁的问题,这是 Web3.0 作为分布式基础设施的显著优势。
      //这里算是说明了 [建设者] ,就是平台的控制者。
      // [个体人] 能够以极小的成本切换平台,保障了 [个体人] 的自主性。这点是正确的。
      //但是下面的内容举例都是 [以太坊] , [个体人] 如何从 [以太坊] 切换到 [ er 太坊] [ N 太坊] ?
      // [以太坊] 是不是 Web3.0 ?
      // [以太坊] 只是一个 Web3.0 的 [互联网平台]

       Web3.0 是安全可信的价值互联网
      //价值互联网是 Web3.0 的一种应用场景,Web3.0 还可以用来实现 [自由公告] (对标微博、推特)和 [保密交流] (对标文字聊天 IM )(详见 https://github.com/oxogenesis/oxo-chat-app )。
      //是否安全、是否可信需要被持续校验。

      在计算机世界,若没有可信机制,由电子信息承载和传送的价值( Value )很容易被随意复制和篡改,引发价值伪造与“双花”( Double Spending )问题。Web1.0 和 Web2.0 仅是信息网络,虽然可以传播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但缺乏安全可信的价值传递技术支撑,因此无法像发邮件、发短信一样点对点发送价值(如数字现金),只能依赖可信机构的账户系统,开展价值的登记、流转、清算与结算。分布式账本的出现则创造了一种高度安全可信的价值传递技术。它以密码学技术为基础,通过分布式共识机制,完整、不可篡改地记录价值转移(交易)的全过程。其核心优势是不需要依赖特定中介机构即可实现价值的点对点传递,使互联网由 Web1.0 和 Web2.0 的信息互联网向更高阶的安全可信的价值互联网 Web3.0 转变。
      //基本没毛病,毕竟加密数字货币事实上已经获得了成功。

      除了链上原生,数字资产还可来自链下实物资产,如一幅画、一幢房子。如何保障链上数字资产和链下实物资产的价值映射是关键。可考虑通过射频识别标签( 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数据识别传感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实现物与物相连,组成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IoT ),与互联网、移动网络构成“天地物人”一体化信息网络,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从源头上降低虚假数据上链的可能性。
      //这段就是扯犊子了
      //我有一个基本观点:物理世界是通过 [个体人] 映射到逻辑世界的。
      //打个比方,因博物馆火灾,谁来判断那些画被烧了,那些没被烧,能靠设备甚至物联网自动判断吗?
      //链下资产需要 [个体人] 映射到链上,特别是一幅画、一幢房子这种非标品,一瓶纯净水、一方燃气、一度电等标准品也许容易点。

       Web3.0 一方面能够实现用户侧自主管理身份,另一方面也可实现网络资源侧的自主管理地址,真正做到端到端访问过程的去中介化。传统互联网作为全球化开放网络,其资源访问依赖于中心化管理的域名系统( Domain Name System ,DNS )。DNS 作为互联网最根本的基础设施,虽然从 IPv4 到 IPv6 进行了系统扩展和优化,但仍有可能被操控。Web3.0 作为全新的去中心化的价值互联网,需要全新的去中心化的 DNS 根域名治理体系。这在技术上可以通过分布式账本实现,资源发布方自主注册和管理域名,用户自主查询和解析域名。不仅可以支持传统互联网信息资源,还可以对更广泛意义的数字资产资源、数字实体、区块链等进行命名和解析,从而使得智能合约可以对数字资产以更为方便和可读的方式进行操作,使得 Web3.0 可以更好地实现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互动。
      //常识:互联网的底层协议是 TCP/IP 协议
      //TCP/IP 协议本身是开放、自由的,Web1.0 、Web2.0 、Web3.0 都是在 TCP/IP 协议上构建各类应用系统。
      //DNS 是构建在 TCP/IP 协议之上,提供将域名解析为 IP 地址的服务,但又相对底层的协议,可以为 Web1.0 、Web2.0 、Web3.0 服务,确实有被操控的可能。
      //但跟本文 Web3.0 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吗?
      //仅仅是为了举例 ENS ,是不是 [以太坊] 研究多了,认为 [以太坊] 就是 Web3.0 的代表了?
      //自己的思考、创新在哪里?

      例如,以太坊域名服务( Ethereum Name Service ,ENS )就是一种 Web3.0 域名服务。它是一个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分布式、开放和可扩展的命名系统。ENS 的工作是将可读的域名(如“alice.eth”)解析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标识符,如以太坊地址、内容的散列、元数据等。ENS 还支持“反向解析”,这使得将元数据(如规范化域名或接口描述)与以太坊地址相关联成为可能。与 DNS 一样,ENS 是一个层次结构的域名系统,不同层次域名之间以点作为分隔符,我们把层次的名称叫做域,一个域的所有者能够完全控制其子域。顶级域名(如“. eth”和“. test”)的所有者是一种名为“注册中心( registrar )”的智能合约,该合约内指定了控制子域名分配的规则。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这些合约规定的规则,获得一个域名的所有权为己所用,并可根据需要为自己或他人配置子域名。
      //ENS 就是将域名解析成以太坊地址,不过是 [以太坊] 体系的一个简单服务而已。
      // [以太坊] 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合约参与门槛较高。价值网络完全可以选择其他规则更加明确的加密数字货币系统。

       Web3.0 是用户与建设者共建共享的新型经济系统
      //本章节描述的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我没有那么乐观
      //如前述,纯逻辑空间的互动,Web3.0 无疑具备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去实名、去中介、去审查),可以一定程度与 Web2.0 [互联网平台] 互补;物理世界中标准品的映射也已有实现案例,比如加密数字货币。
      //但是对于较为复制的物理世界映射,比如 DAO 、新型经济系统,我只能说还处于臆想阶段,大家可以放开去臆想。
      //新型经济系统,你倒是建个让大家看看。
      //如果现在建不出来,不如先用用(觉得不好用,可以帮忙优化) https://github.com/oxogenesis/oxo-chat-app ,先体验下自主身份、自主内容、自主传播、私密聊天

      互联网经济的典型特征是流量为王——用户越多,价值越高。最简单的用户价值变现方式是广告。直到现在,广告依然是互联网产业收入的重要源头。互联网平台还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的用户数据中挖掘用户的特征、习惯、需求和偏好,借此开展精准营销和智能推荐,或者将相关数据分析产品卖给第三方从中获益。在 Web1.0 和 2.0 时代,用户虽然可以免费使用服务,且在早期引流时还会得到优惠券和消费红包之类的福利。但用户作为互联网价值的源泉却享受不到互联网的价值收益。由生态沉淀出的用户数据也是被互联网平台占有,用户作为生态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无法从中获益。

       Web3.0 将重构互联网经济的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Web1.0 和 2.0 以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由互联网平台组织开展信息生产与收集,通过平台连接产生网络效应,降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搜寻成本,优化供需匹配,因此被称为平台经济。而 Web3.0 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构建了一个激励相容的开放式环境,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DAO )。在这样的环境中,众多互不相识的个体自愿参与“无组织”的分布式协同作业,像传统企业一样投资、运营、管理项目,并共同拥有权益( Stake )和资产。项目决策依靠民主治理,由参与者共同投票决定,决策后的事项采用智能合约自动执行。DAO 是一种“无组织形态的组织力量”,没有董事会,没有公司章程,没有森严的上下级制度,没有中心化的管理者,去中介化,点对点平权。用户共创共建、共享共治,既是网络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也是网络的投资者、拥有者以及价值分享者。

      在 Web3.0 时代,开发者可以创建任意的基于共识的、可扩展的、标准化的、图灵完备的、易于开发的和协同的应用,任何人都可在智能合约中设立他们自由定义的所有权规则和交易方式,以此发展出各类分布式商业应用,从而构建新型的可编程金融、可编程经济。一个智能合约可能就是一种商业模式,它可以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用户将共同分享各类可编程商业项目发展壮大带来的利益。

      如前述所言,Web3.0 还赋予了用户真正的数据自主权。个人信息将成为用户自主掌控的数据资产。用户可以在数据流转和交易中真正获益,使自己的数据不再是互联网平台的免费资源。

       Web3.0 是立体的智能全息互联网
      //臆想,不做评论


       Web3.0 创新发展战略
      //臆想,不做评论

    ========================================================
    作者:ohcqqFLLSA9Y5vw6Ceim1wVN2c6yWws624
    序号:5
    链接: https://oxo-chat-server.com/bulletin/46B6F8E8A7D5E4BA24BEB8BCD5F790EE
    tanrunhao
        1
    tanrunhao  
       2022-10-07 23:53:22 +08:00   ❤️ 2
    其实 web3.0 的现状就是 199x 年还没有浏览器的 web ,既然浏览器都没有,只有一个 http 协议, 为什么急着讨论 20 年后的在线点餐,手机支付场景呢。要参与最好撸起袖子, 把 web3 时代的“浏览器”,“ftp 客户端”,“流媒体播放器” 开发一下,这些分析水文还是少看, 除了 yy 没有任何用处。


    web3 时代的浏览器可能是一个强大的钱包(交易所)也可能是跨链解决方案甚至某种合约(胖协议 )标准。 目前没有看到 web3 世界的浏览器或者 app store 级别的基础设施出现, 只有出现让整个生态蓬勃发展的土壤, 才有必要讨论这土地上种的是草还是树, 而这些讨论更复杂, 因为再肥沃的土壤,放北极也是寸草不生。
    musi
        2
    musi  
       2022-10-08 06:48:44 +08:00
    就和之前的 5G 一样只是作为资本的一个噱头罢了
    tanrunhao
        3
    tanrunhao  
       2022-10-08 08:21:01 +08:00
    @musi 我相信区块链( web3 )长期影响巨大, 其实开发者应该关注一下区块链的,不过更应该关心底层一点的。 就像专家们天天说互联网云里雾里,开发者眼里就是网络协议, 服务器,数据库,浏览器,Android ,ios 。 专家说我 50 年前就预言了移动互联网出现, 作家还能在坟里跳出来说自己 200 年前就预言了,评论文章对于普通人意义不大, 甚至很可能是一种误导。
    wangpe
        4
    wangpe  
       2022-11-29 02:30:16 +08:00 via iPhone
    好,这种主题多来点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5956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32ms · UTC 02:07 · PVG 10:07 · LAX 18:07 · JFK 21:07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