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辛勤的打工人,我每天的交通工具是每公里造价达 3 亿的快速列车——地铁。是的,它很准时,每天都在相同的站点接送我上下班,靠谱啊。看到地铁上的男男女女,都在低头摆弄手机,几乎没有人闲着打盹儿或者闭目养神,可能你会说,坐地铁也不能浪费时间啊,该学习还是得学习啊,不然卷不过别人啊。
今天我突发奇想,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我身边的不是人,而是机器人呢?只有机器被下达指令后才会以一种姿势执行命令啊。他们都在低着头,努力的对抗着颈椎的压力和电子屏幕的散射,非常认真,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习惯了,毕竟劲椎病不是病,用中医来说,充其量就是“虚”了。
时间视角再眺向古代:古人有“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形容学习读书的刻苦。而现代人也有一上,“马上拿起手机”,这几乎比古人还认真啊,几乎成了下意识,若是有几分钟没拿起手机,总是没有安全感。
好了,你可能觉得我的文章跑题了,你写的怎么老是扯手机呢?手机得罪你了吗?你难道不用手机吗?
是的,我用手机,人类几乎都用手机,已经回不去了。在信息获取从未如此简单的时代,我们也给自己筑起了一座孤岛,名字叫“信息孤岛”,别人进不去,你也出不来。那是你们的温柔乡,从这个意义上说,众生平等。贫富差距在扩大,信息孤岛难以逾越。数字化的社会,我们都在这座孤岛中,那你啥都有,却也啥都没有。你觉得你在获取信息,在读书,其实信息也在获取你。( web3 直呼不要脸)
“小明:抓紧去看书,别玩了”...
“妈妈,我一直在看书啊”,“小红书”、“飞书”、“脸书”...
以上的搞笑对话会不会发生在 30/40 后呢,难说,那时候真的很有可能完全数字化了,以前狭义的书籍变成广义的电子书了,没办法,地球资源就那么多,信息化某种程度上等于数字化加高度能源集约化,因为随着科技水平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单位人消耗的能源越来越多,纸质书这种东西本质就是植物的有限利用罢了。人类从饮毛茹血的前甲骨文时代到集体农业的刀耕火种时代,再到工业革命的大机器生产时代,最后到物联网万物互联的时代,都包含着工具的一次次迭代升级,信息量越来越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类整体思考的深度也越来越浅,这一切都是对信息的利用度不一样导致的,而纸质书和电子书就是导致这种因素的一个分水岭。
电子书很容易让网络充斥着垃圾信息,因为电子书的编排产出成本太低,几乎没什么门槛,导致任何人想表达写点东西都有可能会成为电子书。不断地充斥在网络上,这也包括很多 blog 文章等等。
我在这里不是非要反对电子书,我只说所以然,不包含好与坏,因为这是一种趋势,数字化的到来必然带来信息负载和信息垃圾冗余。我们或许能做的就是选择读书,对,如何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前段时间有很多硅谷大佬教育子女,不准用电子产品,或者每天只给规定的一点时间,他们是精英中的经营,也可能意识到这种无序电子化垃圾带来的问题:沉迷流媒体,短视频或者被算法绑架,有看不完的垃圾信息在等着你。长此以往,在学业中大脑很难获得专注和进入深度思考。
在当下数字化的浪潮中,电子阅读越来越普遍,随处可见低头一族,我们不禁要问:纸质书的存在还有意义吗?
啊是,人存在都没有意义,何况那些纸质书呢。历史的潮流总是如此,虽然一开始很难相信。
纸质书在翻页,标记中思考,确实能让我们获得喜悦和宁静啊,这可能就是我为他寻找的意义吧。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大脑只能理解有意义的东西,没办法理解也不会执行和长期记忆无意义的东西。这是 DNA 的底层架构。我想读书之于人类,也是如此,在读书中整理和理解信息,继而串联成逻辑或者知识,最后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有大大的意义啊。
可是这一切似乎正在被电子产品所构建的信息孤独所淹没,我们正在失去自书籍出现后培养成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意义。继而飞速转向由互联网代码控制下的“异世界”,以前我们是信息的主人,是工具的主人,似乎现在这种情况在本末倒置。因为人类几乎难以逃避算法——由你的习惯训练出来的比你还了解你的算法机制。人类固有的“生物算法”正在逐渐被“代码算法”所取代,当然,去一个高大上的名字,你也可以称为 [人机融合] ,对,现在人喜欢这么称呼。
可以大胆的预言下,不久以后,纸质书慢慢沦为有钱或者有身份的人的收藏品了。事实上,这是以前豆瓣贴吧 KFK 的预览( KFK )有兴趣的可以去 google 下。他以未来人的视角预览了很多事情。申明下,我不是个神秘主义者,只是在有些事情上,我觉得有这种趋势罢了。只是深入思考这种趋势的人应该不多,多数人也就是看热闹,吃个瓜而已吧。
没想到吧,纸质书不存在了,本就不喜欢读书的人应该更有理由玩手机了,哦,不,是阅读电子产品。
貌似电子产品天然的属性就表明它会和多巴胺走的很近,拿起手机就会获得满足。拿起纸质书那种难以名状的感觉很难受,短时间会让你放弃读书。因为纸质书需要很大的专注力和思考力,你会发现现代人越来越缺乏这两种东西。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写字或者书法。现代人,现代年轻人一个月也写不了几个字吧,而且会有种不适的感觉,不是觉得字别扭就是觉得效率低想放弃。对比古人,只有笔墨纸砚,他们的写字是用脑的过程:每一个字或者词组都是一个画面,与交流之人精神的对话,美好,内涵,文化等都在里面了。现在换成键盘,你觉得你还剩下什么?...
信息化加速越来越快,写这篇短文的想法也时不时会跳出来,这一抹浅浅的焦虑不知何时才能缓解。
不说了,地铁到站了,我要拿起键盘卷起来了…
peace...
1
BIgYangBUT1996 2023-03-27 17:27:17 +08:00 2
最近从新开始拾起了纸质书,纸质书的阅读,让我心静和心安了不少;长期的网络漫游,让我对碎片阅读,碎片信息以及碎片知识的恐惧;思维固化,人越来越麻木,以及我离真相越来越远了;事务的本质被包装了无数层外衣,你只要需要知道表面就够了;或许会突然醒悟,又或许这样也挺好,社会不要我知道太多,本质又有什么重要的呢;知道了又怎样呢,能改变什么呢,或许还会带来更多的痛苦;
好了,返回主题,自从看了《理想国》我就陷入了,我们的所想,所为,或者所能看的,所能做的不过是,人为制定的规则,需求而存在,如果社会不再需要,那么我们会在某个阶段被处理掉的工具人 or 人偶?如果社会需要或许我们会出现在数字世界里; 好吧,打完这堆字,貌似跟主题没啥关系 |
2
freepoint OP @BIgYangBUT1996 给你点个小心心,看来也是有思想爱学习之人。
|
3
bojackhorseman 2023-03-27 17:40:37 +08:00
纸质书不会被取代,至少当前不会,我经常看欧漫,这些书电子资源基本等于无,zlib 上能搜到的原版寥寥,而且都是扫描原书的 PDF 。
对于欧漫亦或者美漫来说,捧着大开本翻阅和在 iPad 手势缩放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
4
zqlcrow 2023-03-27 17:51:56 +08:00
至少不要把电子产品和电子书,混在一起讨论吧。
现在的电子书,绝大多数都是经过排版的。随手写的 blog 怎么会是电子书呢? 我觉得自己是很喜欢读书的人,从读书时代,到现在。 从不接受电子书,到不接受纸质书,如今应该有 7 、8 年的电子书使用记录吧,从 kindle 到 boox 到 kindle 。 如今基本只用 Kindle 看书,除非是没有电子版,又确实想读的书,才考虑纸质。 人的习惯,是可以改变的。 kindle 还能拿来干嘛呢?只能读书啊 对我来说,纸质书至少有 2 个硬伤。 1 、不发光。有个书房,总有很好采光的情况,是很少见的。看 kindle 眼睛舒服多了。 2 、重量。年龄大了之后,我现在没办法一直坐着看书了。我有时候会在家里站着看,走着看。纸质书要是这么举着,手都残了。更何况出门在外,带纸质书基本不太显示。 至于纸质书的那些优点,绝大多数都是非常主观的。 就像适应了吃辣的人,觉得不辣就不好吃一样。 |
6
freepoint OP @bojackhorseman 看到扫描版头疼…
|
7
BIgYangBUT1996 2023-03-28 10:44:28 +08:00
白天刚在你这评论完,回家正好翻《呐喊》鲁迅的自序中有这样一个比喻,觉得我文不对题的表达得到了升华:
假如有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喊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
8
freepoint OP @BIgYangBUT1996 😂对不起他们,我不应该写😏
|
9
Pactzhao 2023-03-29 08:09:01 +08:00 via iPhone
zlib+kindle+audible 读英文书 感觉还是不错的^_^
|
11
Z1R0 2023-03-29 14:55:59 +08:00 1
纸质书比较系统,网上知识虽然多,但是很杂,需要自己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