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seIsBetter 最近的时间轴更新
WorseIsBetter

WorseIsBetter

V2EX 第 689380 号会员,加入于 2024-05-08 12:44:36 +08:00
今日活跃度排名 22076
WorseIsBetter 最近回复了
7 天前
回复了 coderpwh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因为开源项目,我收到了面试邀请!
曾经因为给某知名项目贡献过 typo fix ,被某外企邀请去应聘 senior developer

令当时正在参加校招,投遍简历鲜有回应,一个多月下来最佳成绩是一面挂的我大为震惊
@Pipecraft #1

见过不少人用这种朴素的方式来做浏览器书签。

比如我学生时代的一位舍友,他的浏览器书签存放在一堆 HTML 文件里,通过 meta http-equiv="refresh" 跳转到对应 URL 。起一个 nginx 就可以在浏览器里访问了。

问他为什么这么搞,他说这样既能直接在浏览器里访问,也能够方便地与个人笔记进行关联(他自己写了个 Emacs 插件配合 org-mode 来做笔记)。而且用这种方式存储,搜索和管理起来也比在浏览器中方便。

其实我做这个工具,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这些用户的启发(虽然我自己的需求和他们不太一样)。

----

题外话,早期的某些浏览器,比如 IE ,也是用这种方式原生存储书签的,一个书签一个 .url 文件,同时用本地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来组织书签的目录结构。
12 天前
回复了 nativeBoy 创建的主题 浏览器 火狐不争气啊
看楼上(似乎整个 V 站)没人提,那就说一个月初的瓜吧。

上个月底的时候,Mozilla 首次在 Firefox 中引入了 Terms of Use (此前一直都是 MPL 许可证),一开始里面有个条款,要求用户必须遵守 Acceptable Use Policy ,按照其规定,你用 Firefox 看黄片都不行。后来 Mozilla 可能也觉得不妥,就把这条移除了,只剩下一个「不能违法」的要求。

此外,这个 Terms of Use 要求用户允许 Firefox 在隐私政策的范围内处理其数据。这看上去没太大问题,但 Firefox 在更新的隐私 FAQ 中,还移除了「不售卖用户数据」的承诺,事后试图澄清,用诡辩的话术玩文字游戏。

当时 Hacker New 上的讨论: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185909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13612

这或许不意味着 Mozilla 正在或者即将开始作恶,但它已经不再是大家口中的「隐私斗士」。
如果关注一下 Mozilla 的近况,也会发现他们正在向广告行业转型(比如去年刚收购了 Anonym ,一家做广告大数据的公司)

----

我自己作为多年的 Firefox 用户,看到这样的消息内心也没什么波澜了。
一是本来就不盲目相信浏览器的所谓「隐私」和「安全」性,使用时总是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是现在一定要使用 Firefox 或者 Chromium 这种 full-blown 的浏览器的场景越来越少,很多时候用 NetSurf 或者 Lynx 就足够了。
@ccpp132 #42

这让我想起来以前去支教的时候,学校在搞「趣味教学」,每个学科不定期都有以小组活动为形式锻炼思维能力的课程安排。

有一次二年级数学课的内容是四人一组给印有 1~200 数字的卡片排序,比哪一组最快。

最快的一组,把 200 张卡片分了 8 份,先用「简单目测」的方式给每份分别排好序,然后做四次 2-way merge ,最后做一次 4-way merge ,充分发挥了多人协作的优势,把其他小组远远甩在后面。

这还是小朋友们在短短 15 分钟讨论时间,没有参考资料的前提下,自己思考出来的,令我不禁为之折服。可惜我当时没在现场,如果有机会很想和他们好好聊聊。
我在某些地方和楼主类似。在业余时间学习知识技能或者创作一样东西的时候,优先考虑的是好玩而不是实用价值。

但我并不觉得自己适合科研,因为理论基础薄弱,而且缺乏科研人的那种不懈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不适合做工程,因为自己在严谨认真方面有所欠缺,不堪大用。而且做久了会觉得没意思。

个人觉得,像我这种非科班的野路子「伪程序员」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特质。用我一位诤友的「一个字总结」来说,就是「菜」。可以类比「学不好数理化,生活处处是魔法」。菜鸟觉得有趣的东西,在专业人士眼里往往平平无奇,甚至很无聊。后者会把精力放在解决真正的痛点,或者探索真正的未知领域上。

刚毕业时在大厂做过一段时间的后端,无法适应工作氛围,感觉自己都快出心理问题了,就辞职换了家小厂。一开始工作内容确实比较有意思有挑战性,但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核心的东西做不了,后来等项目逐渐稳定了,就变成了从前端到内核每样都做一点,但每样都不会让我深入做的「打杂工程师」。不久后就被裁了。

如今的状态是在老家一边打零工,一边做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包括写小说和写代码。虽然挣得少,但觉得这样的生活挺适合我的,没什么不好。并不是什么东西都非要做出「成果」来才算是好。内心得到了满足,生活得到了丰富,就足够了。
23 天前
回复了 Plumes 创建的主题 Windows Windows 又在犯大病了
自从 Windows 11 最近悄咪咪更新到 24H2 以后,出现了折腾很久无法解决的闪屏问题,我就直接卸载掉了。

本来也就是偶尔拿它打个游戏,不会拿这个反人类的玩意从事任何有生产力的活动。

现在 Linux 上的 N 卡驱动和 Wine/Proton 越来越成熟,已经基本上可以胜任大部分游戏(至少包括我在玩的几乎全部游戏)。比如最近的浪人崛起,在我的笔记本上 2k 高画质完美畅玩,甚至比网友相同配置 PC 用原生 Windows 玩的体验更好。
@cnbatch #19

有的时候还是需要考虑的。

硬盘的读写以 block 为单位,每个 block 的大小通常为 512 或 4096 字节。如果一次写入不能覆盖整个 block ,那操作系统只能先把整个 block 读出来,更新后再写回去。这带来了一定的额外开销。

文件系统的「对齐」保证了每个文件的数据和元数据的起始位置在 block boundary 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个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一些数据顺序地一次性写到文件里,那确实没必要考虑太多,只要确保缓冲区的大小是 block size 的倍数就行。

但如果有随机写入的需求(比如要实现一个存储引擎),自己手搓 buffer 逻辑并裸调 system call 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不过这跟 C++ 就没什么关系了,换哪个语言都是一样的。
2w 刀……我在公司做全职程序员的时候,一年到手也就差不多值这个数。币圈果然大方。

放在开源界,这个收入可能已经超过 99.9% 同等付出的开发者了。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2728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13ms · UTC 11:57 · PVG 19:57 · LAX 04:57 · JFK 07:57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