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catalysia  ›  全部回复第 4 页 / 共 55 页
回复总数  1091
1  2  3  4  5  6  7  8  9  10 ... 55  
@dangotown 实际使用也差的很大 app2 差一个等级 app2 只能活在果粉心里 看看销量就都明白了
@dangotown 老黄历了 比如漫步者那俩新塞子都做到-45db 了 app2 的差距是一耳朵的
@MacsedProtoss 你眼睛是出气的么?我从头到尾说阉割发声单元了么?我说的是因为芯片的这个设计导致新芯片得阉割很多功能 比如 wifi6 的 5g 等

至于别的 只能说没什么可以和你聊的了 果然人永远不可能理解自己认知以外的事情
@MacsedProtoss
1 不是芯片变大 你就没懂 实际上芯片甚至没有变大 zen5 因为采用了新工艺导致其和 zen4 差不多大 只是晶体管变多了 intel 的 u200 系列甚至变小了 同一块晶圆能割出来更多了 理论上就应该降价。导致芯片涨价的是因为硬件架构设计的问题。更多的前端发射数导致设计复杂度增加了。出问题的芯片变多了。良品率下降了。 你做 3 发射的芯片 一块晶圆可能就坏 4-5 个 你做 8 发射的芯片 一块晶圆能坏 10~20 个.内存控制器多沟道 大缓存都是这个问题。

2 我说的不是高端芯片 说的是这个多发射大缓存芯片设计带来的问题导致大量的成本增加 只是恰巧因为这么做十分贵导致只有高端芯片在这么设计 它带来的就是很多的成本

3 骁龙 8elite 和 x elite 都是高发射大缓存设计 自己去了解下吧 我懒得再解释了

4 新 homepod 是芯片降级 清库存还能阉割功能啊?
显示器现在一堆平替 至于 airpods 去了解一下吧 200~300 块的支持 ldac 和 aptx llc 的耳机都能在音质 连接稳定性 降噪 佩戴舒适度全方位吊打 airpods pro 而后者卖 1999 不贵?

5 实际使用完全达不到只是你一厢情愿 我给我公司里的人配电脑 macbook 和华硕创系列任选 全都用脚投票选华硕创了
续航持平 其他全方面压着 mbp 打
@MacsedProtoss 最后至于三星为什么不涨价 你去看看财报看三星去年亏了多少钱吧 它敢涨价它就是个死 所以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成本上涨全都靠自己亏损给硬扛过去了
@MacsedProtoss
1 同一时间的博通和瑞芯微都降价了 也就是说通胀只胀 intel amd 高通? 博通瑞芯微都不在一个世界 那边都是通缩?
而且过去通胀高的时候不是没有,08~16 年比最近的通胀可高多了 那时候的 cpu 也是降价的

2 你就是被现在批量生产的工业化产品惯坏了一点也没感觉,就跟老罗造手机一样 罗永浩一开始就你这个想法 我 bom 成本加 50 我终端成本就只加 50 但是他真的做了就发现 他 bom 成本加 10 块 终端成本得加 100 。 这么说吧 别说你 bom 成本涨 50 了,就生产线平换另一套方案你终端成本都得加 100 。而且别忘了高端机的销量还少。供应链人的常识,你销量每下降 10% 你的成本就得涨 20%。所以你就会看到那些走量的机器会便宜的不可思议。而高端的机器(价格高端)性价比就是很低。成本就是压不下来。
3 至于高通那个 ppt 上好看 而实际上不太行的主要问题不在高通 而是 windows 的问题。windows 对高发射的 cpu 的调教的确没有 mac 好。毕竟 windows 还要兼顾天量的 3 发射甚至 2 发射的 cpu 。这也是为什么平板上骁龙 elite 就要好很多。安卓这边也早就被逼的变成高发射了。m1 芯片的次年 mtk 的发射就变成 6 了,并且 mtk 给安卓贡献了大量的底层代码来适应高发射 cpu 。
4 总之苹果的设计带了一个不算好的头。拿高发射 高带宽 高缓存 多内存控制器来换性能。导致无论是硬件制造成本还是软件设计成本都几何级的提升。但是在苹果的舆论攻势之下,别的厂家也不得不跟进。
5 苹果的这种设计也反噬了自己 在 iot 方面成本居高不下 像新 homepod 得反向升级 砍掉了大量 soc 的支持来兼顾成本 甚至连 wifi 的 5G 频段都得砍 而显示器和耳机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被国产打的接节节败退 连果粉都扛不住 都去买 “平替”

总的来说我对 m 系列的这个设计是偏负面的

可能未来整个产业链会为这次设计上的冒进来打很多补丁 慢慢抵消掉成本上升带来的问题

但是这种劣币驱逐良币 不从算法和结构上推动 ipc 而是仅靠砸钱堆缓存和发射数的设计,谁都玩得了

就像上面很多帖子说像 amd 和 intel 的本子现在也能追平 m4 也能用 24h 续航 只是他们归结于制程的进步

而实际上是所有人都被苹果裹挟着进入了苹果的设计思路

整个行业的成本都在上升 以后怕不是真要最便宜的性价比机器就是 mac 了
@MacsedProtoss
1 扯通胀的话你可以看看那些继续基于 3 发射 小缓存设计的 cpu 的价格 比如博通或者瑞芯微大部分都是降价的。很简单因为制程进步做同样的东西成本时下降的。

2 多发射大缓存多沟道内存控制器的成本是几何级增长的 系统复杂度完全不一样 直接导致良品率滑坡 一个晶圆能切出的 3 发射小缓存 cpu 和 8 发射大缓存 cpu 中间能差 2~3 倍

3 amd 真逐利的话就该趁着 intel 倒霉的时候多出货大赚一笔 结果产能卡着最后钱都让黄牛赚走了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多发射 cpu 和大缓存设计导致晶圆厂就做不出那么多芯片来 成本高昂

4 首先高通就不允许你搭载骁龙 xe 的机型卖便宜了 早年间还因为真我 gt 把骁龙 8gen3 卖便宜了罚了真我钱
其次是这些大缓存 多发射 多内存控制器的型号又不是只有 cpu 自己上涨 你内存得用更大的吧 电路设计更复杂吧?
就直接导致这些厂家他就做不了低端机了,不是只做高端 是做不了低端。成本根本 hold 不住。

你不会真觉得 cpu 涨 30 美元 终端机成本就也只涨 30 美元吧。
抛开制程和架构的差异,
主要还有个设计思路的问题。
intel 和 amd 包括高通等当时的设计思路都是一个主要的硬件架构,然后通过屏蔽坏核心或降低频率来区分高中低端的 cpu 产品线。这就导致前端发射和 l1 l2 缓存 以及内存控制器这些比较费钱的设计就不能用的太好。因为就算你要砍核心砍频率也很难砍进低端的 30~50 美元的 cpu 的价格。

但是苹果不一样,ipad 和 macbook 的利润足够高。所以一开始 m 芯片就在这方面特别舍得花钱
比如 m1 的大核心有 8 个发射单元,而 intel 版 mac 的 cpu 只有 3 个发射单元
m1 有 18mb 的一二级缓存 而 intel 版 mac 的 cpu 只有 5mb 其中 4mb 还是慢的多的 3 级缓存 只有 1mb 的一二级缓存
再比如 m1 有 8 沟道的内存控制器 intel 版 mac 的 cpu 只有 2 沟道

这些非常富裕的设计可以让苹果用空间换性能。比如数量多的发射单元可以让大大提高乱序执行时的效率 使得后端不会排很长的队伍, 而超大的缓存以及超高的内存速度 ,可以大大提高执行时的命中率 降低硬错误

当然这种设计是非常花钱的,不过得益于 mac 和 ipad 产品线的极度高溢价 苹果可以承受这种高昂的成本。

苹果 m 芯片的成功后倒逼 intel amd 和高通也采用相同的设计思路制作 cpu 。

比如最新的 Intel u 系列有 35mb 的 cpu 缓存和 4 发射单元 amd zen5 则是有 5 发射单元和 64mb 的缓存 高通更是拿出了 8 发射的骁龙 8 elite 和 24mb 的一二级缓存

所以你可以看到 intel 和 amd 在能效方面有着长足的进步 高通更是追平了几年前的 m1 甚至 m2 芯片。


当然这也直接导致了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全面涨价。以前 intel 和 amd 的百元级 cpu 产品线直接没了。像是 u285k 和 9800x3d 这类原本千元级的 cpu 也都翻倍涨到了 3000 元这个级别。高通最近几年更是把原本 2000~3000 元的主力型安卓手机平板拉到了 5000~6000 元这个级别。
想要试试 感谢楼主
base64 icloud 邮箱地址
Y2F0YWx5c2lhQGljbG91ZC5jb20=
139 天前
回复了 xtx 创建的主题 macOS mac mini m4 优秀的硬件,不算优秀的 macos。
@wanguorui123 别自欺欺人了 mac 的软件品质下降 基础功能缺失 bug 频繁 一个 airdrop 失败的问题修了三年了修不好 缺乏创新 新机刘海过于丑陋 不说还影响使用 价格贵却提供不了对应的价值所以才被抛弃的
而且 16g 内存起步也完全不够用 接下来的几年很多 app 和软件都要迎来 ai 本地化的更新 基本上没有 32g 内存起步是不会有好的体验的 win 本现在的策略是 32g 起步外加保留一个可以更换的 dimm 插槽 只板载一半的内存来预防未来可能对内存需要扩容的情况

另外说到 win 本你开始担心曾经的问题了

你咋不说 mac 到现在都没解决的涂层脱落 外部掉漆 swap 快速消耗闪存寿命导致白果 和键盘容易卡断的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55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236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1ms · UTC 11:47 · PVG 19:47 · LAX 04:47 · JFK 07:47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