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neurocomputing  ›  全部回复第 3 页 / 共 9 页
回复总数  169
1  2  3  4  5  6  7  8  9  
2023-09-19 09:02:31 +08:00
回复了 neurocomputing 创建的主题 IPv6 ipv6 时代,花生壳/蒲公英/frp 还有市场(活路)吗
@ho121 好像运营商级别都没封端口,把路由器防火墙关了就行
2023-05-19 09:57:44 +08:00
回复了 blackboxo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现在 ChatGPT Plus 还有哪个虚拟卡能用的?
@taresky 用的哪家的代理?
2023-05-15 12:33:55 +08:00
回复了 ggp1ot2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现在想把 ChatGPT 接入微信,哪个项目好一点?
我接入做了一个论文润色工具,可以对文字进行优化,输出学术风格的写作


小程序搜:熊哥实用工具
2023-04-07 13:54:00 +08:00
回复了 swhhaa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ChatGPT 其实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对立面
楼主几个观点错得太离谱,专业相关(医学-神经科学领域)

1.大脑的连接属性(具体的超参数)并非更多由遗传来决定,而是更多由与环境的接触来决定。
遗传只能够决定每一类细胞的行为模式,比如少突胶质细胞在各种因子比如 BDNF 的作用下,向神经元轴突迁移并形成髓鞘来增加神经元间的连接性。 换句话说,遗传的是规则,而非结构或者超参数。

2.人脑结构并非一成不变。即使不讨论婴幼儿、青少年的脑发育过程,在成年人中,脑的结构也一直在重塑。虽然神经元数量暂且认为是不能再增加,但是突触的形成和改建是很活跃的,人脑的连接结构实在不停且显著变化的。虽然脑的解剖结构是不会变的,但在亚解剖水平,变化是很大的。可以理解成,具体一项“智能”功能,仅需要很少一部分神经元参与,或具体一项学习过程,仅需要改变很细微很细微的脑网络。

3.人的智力显然会随着学习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而提高。这牵扯到如何定义“智力”。如果从表观来看,将智力定义为解决某类具体问题的能力,显然知识和经验能够起到算法优化的作用,会让“计算”得到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结果。知识和经验就类似于迁移学习,就好比先训练好了一个神经网络,然后直接给它接上新的输入输出。如果从结构来看,将智力定义为“算力”,神经元间信号处理和传递的效率一直在变化,处理“计算”时纳入的神经元集群大小也在变化。在某一领域更多地训练,就可能会形成更稳健、效率更高的神经元网络。这个网络效率的“上限”是多少,如何定义和测量,就是太前沿的事情了。

4.人类的进化,在脑变得更“聪明”方面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同第一点,改变规则。比如,某个基因突变或者基因修饰,增加了神经干细胞能够分裂的次数,最终导致神经元数量突增;比如,某个基因的改变增加了提高了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效率,使突触形成和改建更快;比如,某个离子通道蛋白的变化,使细胞膜电位变化更快。

5.楼主一定要明白 学习过程=突触形成和突触改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很类似于神经网络算法中的训练过程,只不过神经网络算法的数据结构太过“死板”了。
2023-04-07 13:11:47 +08:00
回复了 olist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自建美西圣何塞 cn2 gia 代理节点出租
楼主作得一手好死(话说重了)
2023-04-03 09:25:17 +08:00
回复了 tool2d 创建的主题 随想 为什么 ip4 不改成 999.999.999.999 的形式?
这里不应该是码农社区吗?
@TyCoding 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公网 IP ,然后开个端口,架个 VPN 服务器就行
2023-03-03 02:31:01 +08:00
回复了 neurocomputing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打算 DDos 传销 APP,求提供线索
报了 警察说 因为是我报的警 不是受害人本人 不能立案 也不能因此查手机
2023-01-16 12:18:33 +08:00
回复了 qinrui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我有一个概率问题的疑问,求分析解答
因为装箱随机的,所以不能通过抽样(3 个)估计剩余 97 的实际次品率,每箱剩余 97 个的次品率在总体率 30%左右摆动,但跟前面抽出来的 3 个没关系
@acupnocup 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丙球并不能够很靶向地针对自免病,只不过丙球能够普便地起到“中和”作用,正常人血浆总蛋白含量大概 150g-200g ,每天 10 支丙球进去,就 25g 了,能够粘掉很多血浆里很大比例的“不正常”和“正常”的蛋白,其他非蛋白成分,如毒素、炎症介质等也可能通过吸附等各种方式被下调,从而起到治疗作用。重症感染病人身上,丙球当然也因为这种“万金油”而有作用,这是丙球的常用场景,当然丙球绝对不可能作为主力。

目前没有针对 Covid 的丙球上市,即便有,作用也不大,因为静脉被动免疫没有多大作用,更何况 covid 不需要入血就能致病,如果非要被动免疫,不如 anti-Covid-IgA 有用。不过,要是真往这方向研究就是加错技能点了,被动免疫哪有诱发主动免疫(疫苗)有用。

丙球短缺不可能是炒作的结果,因为这东西,生产厂商的批发单价被控制地很死,产能也有限,而且不可能短期提高,所以厂商没必要去炒作。医院更不可能去炒作,因为销售价格是死的,而且自己的病房都不够用,还有啥余量销售。黄牛也基本没有,因为黄牛不可能拿到货,生产商不能销售给没有资质的单位,再怎么走关系都不行,因为上下游环节的帐都要对得上才行。

为什么短缺,因为献血者少呗,未来会更缺,因为这一段献血者更少。到底有没有用,肯定是有用,毕竟以前平时治疗重症感染也会加上丙球。你可以认为某一个医生是庸医,但不可能所有的医生都是庸医。你可以认为,治疗新冠的医生是庸医,但不可能平时所有在治疗重症感染过程中用丙球的都是庸医。
@acupnocup 一半对,一半不对。丙球对于新冠肺炎感染显然无用,因为献血者显然没有针对 COVID-19 的抗体。另一半,绝大多数因新冠住院的老年人,很重要的问题是继发的细菌性肺炎还有其他并发症。丙球一方面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另一方面原理上直接中和有害物质,对后续这些事儿又显然有用。不过,话又说回来,有多大作用,是玄学。
@murmur 三五天就是三五十支,现在有的三甲医院一批只能进到 200 支
别瞎买了,每次输液必须是同一个厂家同一批次的,不同批次的混在一起可能会其反应+沉淀
@Narcissu5 一天需要 5-10 支
1  2  3  4  5  6  7  8  9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295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31ms · UTC 13:04 · PVG 21:04 · LAX 05:04 · JFK 08:04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