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songyuwen  ›  全部回复第 7 页 / 共 8 页
回复总数  156
1  2  3  4  5  6  7  8  
2014-11-10 23:44:23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接下去一段经文很长,而且也非常难以理解(真正了义之教),但是至关重要。稍后我再更新。
2014-11-10 23:11:55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

释迦牟尼接着说“觉悟成就之后,应当知道菩萨万法不能束缚,也不求解脱,不厌恶生死(因为生死实际不存在),也不像阿罗汉一样乐小涅槃(自我清净),不敬重持戒的人,也不憎恶毁犯戒律的人,不倚重久学的人,也不轻视初学的人。为什么呢? 因为一切觉悟的缘故。
2014-11-10 22:55:05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一段经文比较长,但是主要是讲“净垢”彼此之间的依赖和关联。我们拣择里面部分句子加以理解。
[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这一段说“圆觉净性”显现于身心(实际应该是“隐秘”在整个阿赖耶识)当中,随着众生业力应现不同的身心种类。而愚痴的人认为此圆觉净性是真实的,身心也是真实的,因此不能远离妄想幻境。所以我说身心都是幻垢,离垢也是幻,就叫菩萨,妄想幻垢除尽,远离妄想幻垢也消除之后,就没有了“幻垢的身心和可以远离的幻垢,也没有了可以说“净垢二相及离垢”的人了。在这里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了“圆觉净性”和“幻垢”的相互依存关系,我们说“圆觉净性”正是因为相对于我们的“幻身”而言的,而远离幻身也是因为有”圆觉净性“才能成为可能(这里非常微妙,我们说生死和涅槃,其实生死和涅槃都是因彼此的存在才存在,这也是为什么释迦牟佛一开始说三乘法,这仅是一种方便说法,实际上唯有一乘法)。

后面释迦牟尼佛说如果能证得诸幻灭尽之后,便得清净,得清净之后,六根,六尘,四大,十八界,乃至三十七道品和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世界,一切众生清净。这是无言无说的境界,而释迦牟尼佛通过佛法传递给我们的实际就是一种方便,是故释迦牟尼佛对须菩提说“莫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2014-11-10 12:10:10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coolicer 出家只是为了提供一个很好的环境断我们的习气。维摩诘大士也是在家人。当然这不能说参透,最多算是理入,如果真的参透,那就不可能还放不下。其实我很想说一个很殊胜我很喜欢的法门,但也是最难信的法门,而且我自己估计没有能力把它解释清楚,所以反而可能因此断人慧命。
2014-11-10 11:49:12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2014-11-10 11:32:31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因为对于这个假身的理解,我之前有过一次经历,所以这里想特别拿出来说说。佛法里面说四大,六根,六尘,四大(地水火风)在无限细分下去之后,是不存在的(量子力学),而六尘(色身香味触法)和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紧密结合的,在这里引用《大乘密严经》里面一段经文“[意在身中如风速转。业风吹动便在诸根。七识同时如浪而起]”稍后我会对这句经文作详细解释。佛法里面讲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四大(可以泛指整个宇宙)就是阿赖耶识变现的,这在唯识里面是根本,而阿赖耶识是因为我们的无明才存在,它的自性是如来藏。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佛法里面的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色,色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在这里,我们可以明了“生死”是通过“有”的出现才生出来的,而“有”又是因为“取”的出现才生出来的,取缘自爱,爱缘自受... 最后可以追溯到无明,所以佛法说生死是因为无明的存在。而正是因为“无明”的攀缘,所以才产生我们的“善恶业”,而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境就是根据我们的无明所造的业。(这里提醒一下,每个众生的阿赖耶识都是独立的,所以每个众生现前的"境"是独立存在的,这就是说我们所处在的宇宙都是独立的。这里很奇妙,就比如:我和你面对面坐着,但是“我眼中的你”和“你眼中的我”不是同一个“我”,而“我眼中的你”和“你眼中的你”又不是同一“你”,但“我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你“都是我的阿赖耶识里面,”你眼中的你“和”你眼中的我“也是在你的阿赖耶识里面。) 我们再来看“意在身中如风速转”意思是指我们的“无明”意好似大风一样在身中(阿赖耶识)中转动[对于我们而言无明无处不在],“业风吹动遍在诸根”,而我们业力所感的果境(色身香味触法)像狂风一样吹在我们诸根(眼耳鼻舌身意)上(六尘的业和六根紧紧结合,我们根本没办法把他们分开),"七识同时如浪而起“,由于业风吹遍诸根,七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就像海浪一样同时掀起。我以为这种说词非常形象生动,所以当时对于我也是有一种前所未有震撼的感觉,因为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出现了。所以佛法里面说“一切唯心造”,“唯识无境”,因为万法只不过是八识相互作用,全部是识而已。
2014-11-10 09:38:15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teavoid 不妨说说你的见解?其实我对无明的看法也不是“骇客帝国”中的那个概念,我也是一种方便说法。或者因为自己对于“空”的几种争论也并非深究过,所以没有那方面的经验加以细说。 其实诸位对于我这次分享个人体悟都有所帮助,至少对于护持正法而言。感恩。
2014-11-10 00:06:22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ziyuan 嗯,其实还是机缘未成熟吧。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解脱而言是一种所知障碍,我也很担心自己堕落与增上慢人之中(也有可能有些时候已然是)。但对于学习实证而言,个人有个人对机的法门,不能一概而论。就像之前认识一个长辈,他告诉我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善哉”两句微妙差别的法号也有对机不对机之说。
2014-11-09 23:25:28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ziyuan @anjunecha 感谢二位。实相具体是什么,唯佛及佛乃能知。@anjunecha所言对我很有帮助。
2014-11-09 22:50:08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ziyuan @anjunecha 但对于那个不生灭的真我,应该不是存在我们身体之中,佛法讲八识,其实宇宙只不过是阿赖耶识变现的假像,而根据现代量子力学所描述的世界量子化,所以我们的身体,包括整个宇宙在极处必然是空的。
2014-11-09 22:42:45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anjunecha 嗯,实相是无言无说的,连思维揣测都不能,因为万法从中生,它必然是在万法的逻辑之外。还是你说的好,根本无所谓存在或不存在。只有放下“我执”,圆觉自性就会自然流露。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2014-11-09 21:45:22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teavoid 嗯,《圆觉经》后面还有很精彩的内容,后续我会更新在这里,其实佛法里面很多东西一通则百通。所谓宗教的那部分(当然不排除确实有那些附佛外道的存在,但很多时候都是出于方便。),一开始我也有和你一样的想法,其实不说我们,就是历史上某些哲学大家都只喜欢佛法里面与哲学相关的内容。但你认真去了解之后,很多东西说得通,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
2014-11-09 21:14:54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teavoid 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这个恐怕不是很好理解,因为我们本身处在生死之中,虽然类似的比喻有很多,镜中像,水中月,梦中人,但要理解其含义,真不是很好理解。我这么说吧,不知道目前你能否理解“根本没有生死,我们所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生死其实就是因为”无明“不觉。”
2014-11-09 21:05:00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

接下去普贤菩萨替我们向释迦牟尼佛请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他说“世尊,假如众生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妄幻像,身心也是幻像,为什么说还要以如幻的身心在虚妄的幻境中修行(就如梦中人依梦修行)?如果一切虚妄幻相都不存在,那么就没有心,又是谁在修行?为什么你又说修行本身也是幻。假如众生不去修行,常执迷在虚妄的生死之中,却不了知这一切都是虚妄幻相,又该如何让妄想心得到解脱呢?”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 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为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 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释迦牟尼佛告诉普贤说:“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卵生胎生...等等),都是从如来圆觉妙心中生出来,就像虚空中的花,从虚空而有,花虽然消失了,但是虚空本性并未有过变动,众生的幻心还应当依据幻境而灭(幻心当然只能在幻境中消失)。各种虚妄相消失之后,但如来妙觉心不会改变。如果在虚妄境中说觉悟了,那不是真觉悟还是在妄想幻境中,如果说有所觉,亦未离妄想幻境,说觉和不觉不一不二者,也还是在虚妄相中,所以说如果幻灭了,叫做不动(无言无说)。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的众生应该远离一切幻化虚妄的境界,由坚持执着远离幻境的心。**心如幻者,也应该远离,远离如幻的心也是幻,也应该远离,远离远离如幻的心也还是幻,也应该远离,当到无所离的时候,就是消除各种幻了**。就像钻木取火,两个木为因,产生火之后木就消失了灰飞烟灭。 以幻修幻就是这样子。各种幻相虽然灭尽,但不是入断灭相(我们不能说幻和如来圆觉妙心有此二相。).
2014-11-09 20:46:18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bitwing 三乘是方便之说。其实就是一乘。
2014-11-09 20:13:18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ziyuan 感谢,可能机缘还没到吧。
2014-11-09 20:10:39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williamx 我不知道你说的练气是什么意思,佛法里面八万四千法门,法门之间没有高下区别,声闻缘觉菩萨一佛乘.如来说佛法如雨,众生草木虽是一雨所润,但随其根性各得生长。
2014-11-09 20:03:28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anjunecha 是这样,所谓“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因为无明才有众生和佛,佛法也因无明才存在,但在佛看来,根本不存在众生和佛,也根本不存在度人彼岸的佛法。
2014-11-09 12:58:24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cxd44 推荐你看下《维摩诘经》里面有一个章节叫《入不二法门品》,很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其实要理解佛法里面的意思,有时候可能就差那么一个机缘。
2014-11-09 12:37:15 +08:00
回复了 songyuwe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说说大乘经典之《圆觉经》心得
@zjgood 但我以为憨直的性格才是学佛之人真正需要的,那是福报吧,世尊也有说过“不学小乘之人非佛弟子”,反观我自己,其实很痛苦自己已经很难找到人之初的善良本性。
1  2  3  4  5  6  7  8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5616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18ms · UTC 07:14 · PVG 15:14 · LAX 23:14 · JFK 02:14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