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Distributions
Ubuntu
Fedora
CentOS
中文资源站
网易开源镜像站
othercat
V2EX  ›  Linux

2005 年开始的 macOS 主力用户,终于要换到 Linux 了

  •  1
     
  •   othercat · 182 天前 · 14101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82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大家都说 Linux 的未来是 Windows ,或者是 macOS 。 大家都说 Linux 的桌面不堪用, 大家都说。。。

    是的,大家也许都是对的,只是我想换主力机了。

    从 macOS10.4 Tiger 用到如今 Sonoma 14.5 ,之后还会继续用 Mac 笔记本,但是不会作为主力了。 目前家里常用的 Mac 还有:

    第 1 条附言  ·  182 天前
    从 macOS10.4 Tiger 用到如今 Sonoma 14.5 ,之后还会继续用 Mac 笔记本,但是不会作为主力了。 目前家里常用的 Mac 还有:
    1. 2019 年 13 寸 Macbook Pro ,装了 macOS 10.14.5 ,因为 Aperture 在 macOS10.14 才有全功能,后面 QuickTime API 拿掉之后,就没有办法使用了,就算在新 Mac 装虚拟机用 macOS 10.14 ,其实虚拟机调用的底层 API 也没办法让 Aperture 使用全功能。我用 Aperture 管理我十几 T 的照片。
    2. 2019 年 16 寸 Macbook Pro ,64G+1T ,主力机,该机器 iCloud 和 Keynote/Number 工作协同,Xcode 做一些开发,还有 Anaconda 做一些 Python ,Homebrew 补充一些 gnu-tools 。PD 订阅 Pro 版本运行无数个 Win 和 Linux 虚机(大部分虚机都在移动硬盘上)
    3. 2020 年 M1 Macbook Air ,晚上睡觉用,一般多开 iOS 游戏,然后用 scrcpy 连上安卓设备一起多开游戏,一边多开刷游戏的同时,开个 B 站看看片子。现在自编译了 sunshine 和使用 Moonlight ,sunshine 是把自己的屏幕串流出去,Moonlight 偶尔需要串流家里 N 卡的台式机做点图形界面事情
    4. 其他还有一些 11 寸的 Macbook Air ,老的 15 寸的 Macbook Pro ,以及 Mac mini ,还有 2012 年的垃圾桶,都已经不怎么用了,就不多说了。

    为什么要换?

    1. 我用了很多年 macOS 而且是主力,我知道 macOS 全家桶的优势(我现在家里都是 iCloud 2T 全家人的苹果设备资料备份),还有和 iPhone/iPad 的联动,但是我当我想折腾一些事情,我会发现我能得到的帮助越来越少,例如我光在 M1 Macbook Air 编译 sunshine 遇到的问题,Github Issue 五花八门。你越来越多的只能期望能有人为 macOS 提供更多的支持,但是就算似乎有人提供了,不可预期的事情还是太多了,这反而比折腾 Linux 的情况,更糟糕。
    2. macOS 的优点很多,我不会放弃 M 芯片的 Mac ,毕竟我还在用 iPhone 15pm ,我还要看看后续 Mac 的 AI 发展,但是我觉得可以尝试更多了。
    3. 我有朋友完全从 Mac 迁移到了 Fedora 桌面,也就是几年他觉得可以迁移了,有了身边的成功案例,我折腾也有人问,方便多了。

    硬件选择:
    1. 初步预算只有 7000 ,8000 ,我又想要不要超过我 16 寸 Intel MBP 的 1.85KG 的重量和屏幕尺寸,所以在 16 寸的笔记本上,这个预算能选择的不多
    2. 最终我选择了红米 Redmi Book 16 2024 Ultra 7 版本,Intel 14 代 U 加上 Intel EVO ,再加上红米本身不会有太多的研发,基本上是公版,所以可以预期 Linux 的支持不会差,但凡厂商想要夹带私货,可能你的 Linux 之路就不好走
    3. 等 Linux 桌面我真的玩熟悉了,我再考虑更贵的吧。

    Linux 分发板选择:
    1. 只有 Fedora ,因为我朋友用,所以我用这个方便问他,没有其他。

    感谢小米之家的店员,可以让我们用 LiveCD 做的 U 盘,在演示机上测试,然后发现了如下问题:

    1. 默认声音输出是 Dummy Output ,这个没有什么意外的,相关的内容可能要等后续内核更新以及做一些 hack 才能解决,现在的 workaround 是,由于红米这台的雷电 4 口正常被驱动,我用苹果的那个 Type-C 转 3.5mm 的小尾巴,就可以戴耳机听声音了,而且是雷电口转的,所以数字和模拟信号都可以输出;另外蓝牙耳机也是能用的,所以声音这个问题不大。
    2. 默认 Intel 驱动只有 VP9 和 AV1 和硬解码,好在目前 B 站和 Youtube ,几乎都已经实现 AV1 编码,B 站是 H264/HEVC/AV1 都有,Youtube 是 1080P 以上基本只提供 VP9 和 AV1 ,然后提供非常低码率的 H264 (感受到了 Google 的善意了吧)就是本地播放 H264 编码的时候,就是 CPU 解码,不过由于 Intel 14 代的 Ultra 7 的确很强大,就算 CPU 解码 4K H264 ,没有太多风扇和散热问题。HDR 可能会是问题,但是真要看 HDR ,我还有 Mac 和 AppleTV 不是么。
    3. 指纹模块没有驱动,看了 VID 和 PID ,应该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有驱动,只能放弃。
    4. Intel 核显直通驱动还不支持,看了一下可能要等内核 6.9.11 才有,这个就等几个月吧,反正短期可以靠串流凑合。
    第 2 条附言  ·  182 天前
    补充一下挑选硬件的原则,也是在下面回复 @jcdv2 的内容修改:

    - 我是希望能够替代手头 2019 年 16 寸 Macbook Pro 的,因此需要具备下面的条件:
    1. 16 寸至少超过 3K 以上的分辨率,因为 2K 以下的 Linux 下整数倍缩放字体显示效果都不会理想
    2. 重量不能超过 1.85kg
    3. 正常使用续航要超过 9 小时
    4. 最好能带 NPU 方便做点简单的测试
    因此在上面这个条件约束下,能选择的并不多。

    - CPU 选择:
    AMD 平台在桌面移动端,我认为现在是 15-45W 的领先者,Intel 是桌面端拉垮,在移动端 45W 以下能耗比不可能超过 AMD 和 ARM ,但是 Intel 14 代开始,移动端 45-90W 的能效比表现是让人满意的,Intel EVO 认证也仍硬件得到基本的保证,从我实际使用来看也是如此。

    - 虽然可以认为我这台指纹模块可能在未来 1 ,2 年都没有支撑,甚至在我换下一代 Linux 笔电也不会有支持,但是成年人很难既要还要,现在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好了。

    - 要说这台现在红米 Linux 笔电对比 Mac 的明显硬件缺点:
    1. 屏幕色彩,那就是一分钱一分货,Mac 就是好,当然这个可能去校正一下会有点点改善,但是尚能勉强接受,且红米的高刷屏又挽回了一些劣势,看 B 站弹幕挺明显的
    2. 键盘,这台键盘布局,尤其是回车键的位置不太理想,影响盲打,这是下一台 Linux 笔电要注意的事情
    3. 触摸板,虽然这台的触摸板的表现已经比绝大多数 PC 触摸板好了,但是在一些需要更精细定位的情况下,它比 Mac 的触摸板的定位能够明显感觉让人使用更疲惫,当然这是二八原则的二的场景,的确触摸板 Mac 是天下无敌,当然 Linuxer 会说,你应该学会全键盘操作,嗯,但是有些 Web 应用并不支持全键盘,可能要自己写控件识别点击?这是后话了。
    141 条回复    2024-12-10 21:50:42 +08:00
    1  2  
    smallboy19991231
        1
    smallboy19991231  
       182 天前
    我覺得 Mac 是個不錯的選擇,能吧 windows 的友好圖形操作和 Unix 的複雜底層結合起來,無可替代!
    june4
        2
    june4  
       182 天前   ❤️ 3
    桌面就是个打开程序和切换程序的环境,这方面 linux 桌面做得非常好(个人觉得比 win 舒服多了),更多的花骚功能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必要的。
    ShadowPower
        3
    ShadowPower  
       182 天前
    @smallboy19991231 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
    但后来发现工作需要的并不是 Unix ,也不关心 Unix 血统正不正,因为项目本身依赖 Linux 特有的特性。当时一上来就做一个 DevOps 平台项目,负责容器编排那一块。
    结果用 Mac 也都是开虚拟机用 Linux 。有时候可以用 Docker Desktop ,其实也是虚拟机。
    然后发现在 Windows 或者 macOS 下去做,其实都没有多少差别,甚至 Windows 设备同样的预算能选更高的内存容量,体验还好一些。

    可能只有前端开发之类的工作才会没什么区别……
    fanhed
        4
    fanhed  
       182 天前
    macOS 只是个瘦客户端而已啊, 你还有啥要求?
    开发环境最舒服还是虚拟化(例如 pxe 方案), 你在家里远程到自己的虚拟化环境干活有啥区别?
    othercat
        5
    othercat  
    OP
       182 天前
    主题附加留言只能有 3 条,接下来就是针对系统和软件的优化和迁移(除开工作特有的必须用虚机除外),我会不定期更新自己的感受,也希望大家能够有更多的启发想法, 互相讨论:
    1. 目前窗口管理 Wayland+Gnome 桌面的搭配,等我真的熟悉 Linux 桌面,再考虑更换其他吧。
    2. 只是用 Podman 而不是 Docker 进行容器管理,的确遇到了一些需要提权 sudo 并且还要加上--privileged 的 Docker 容器,短期用这个 workaround ,长期可能自己来做 Podman 容器
    3. Microsoft Edge:我在 macOS 上还是迁移到了 Edge ,一来是我 64G 内存不怕 Edge 。二来我喜欢侧边栏使用,Chrome 的侧边栏插件不理想,ARC 浏览器的其他功能如密码管理我不想用小厂的。三来 Fedora 的 Chromium 不能同步 Google 账号,Edge 能够同步插件和密码。
    4. 微信,虽然 Linux 也有原生微信可用,但因为我极度依赖本地搜索我上百 G 微信聊天记录,Linux 微信没有聊天记录迁移和备份,因此还是需要用 Win 虚拟机使用微信
    5. Win 虚拟机,主要就是 KVM 和 VMWare Work Station 的选择。VMWare Work Station 17.5.2 针对个人用户免费的,我好不容易折腾到内核 6.9.3 才能装上,结果发现 3D 图形加速不能用,那要你何用。我还是等核显直通用 KVM 吧。

    目前就更新到这里了,后续针对软件持续更新,2024-06-22 15:02 以上。
    passive
        6
    passive  
       182 天前 via Android
    2005 年前开始主力 Linux ,intel 显卡只能当 vesa 驱动,alsa 没进内核,hal 还在,启动要两三分钟。但是自由。
    lijiangang886
        7
    lijiangang886  
       182 天前
    看起来似乎楼主遇到的不是苹果的问题,而是 arm 架构( m1 芯片)的问题
    不知道 x86 的苹果设备/黑苹果还能坚持多久
    othercat
        8
    othercat  
    OP
       182 天前
    @lijiangang886 你的意思是,如果现在还有 Intel 的 Mac 持续更新,我会不会考虑迁移 Linux ?这可能会有影响,但是毕竟看这个趋势,已经不太可能发生了。至于黑苹果,我觉得折腾黑苹果还不如我用着白苹果然后折腾 Linux 成为主力吧😂
    othercat
        9
    othercat  
    OP
       182 天前
    @passive Intel EVO 是个好认证,解决了很多问题。红米是个好团队,他们用的硬件公版越多,我 Linux 折腾就越少😂
    othercat
        10
    othercat  
    OP
       182 天前
    @fanhed 干活的方法千千万,作为干活的远程服务器都容易,而我在有 Mac 的前提下,尝试能让 Linux 笔电成为生活主力罢了。
    winson030
        11
    winson030  
       182 天前 via iPhone
    我倒是期待像 asahi 这类移植项目全面开花,maccbook 身体 Linux 心是最香的。
    othercat
        12
    othercat  
    OP
       182 天前
    @winson030 最新的进度大概是 H264 一年内有望,只是如今串流的核心是 HEVC ,拿 B 站的编码来看,同样一部片子,H264 1GB 大小,HEVC 是 318MB ,AVI 是 285MB ,局域网串流使用 HEVC ,无线带宽的压力是大大减少的。所以 HEVC 的硬解啥时候能在 asahi 成长呢,那个时候恐怕 Intel 16 代,17 代 U 都出来了😂
    5wunian
        13
    5wunian  
       182 天前
    换回 linux 后,大概是忘了 界面卡死,经常重启这种极度讨厌的时候了。如果这不是问题也没什么。
    othercat
        14
    othercat  
    OP
       182 天前
    @5wunian Linux 肯定不是适配所有硬件的,所以在用之前我也是找熟悉的朋友用 Live CD 测试硬件的,如果硬件不适合,肯定不会去用。
    5wunian
        15
    5wunian  
       182 天前
    关于 Mac 的 AI 的发展,目前来说 m3 max 96G 本地跑大模型,用来开发 ai 配套的生成素材,这个配置可以说非常顶了。这资金,小制作一年就回本了。
    othercat
        16
    othercat  
    OP
       182 天前
    @5wunian 是的,前提是先有投资人和项目,硬件成本就太容易被稀释。如果只是单纯买了 M3 Max 96G 跑 LLAMA3 ,然后再去找项目和投资人,结果发现没人找你就 GG 了。
    bianjp
        17
    bianjp  
       182 天前
    声卡问题,可能需要安装 ALSA 固件,我的 ThinkPad 也有这个问题,按 Arch Wiki 上说的安装 sof-firmware 后就正常了: https://wiki.archlinux.org/title/Lenovo_ThinkPad_X1_Carbon_(Gen_12)
    其它品牌的笔记本不清楚是不是也要安装这个,可以试试。
    othercat
        18
    othercat  
    OP
       182 天前
    @bianjp 谢谢🤝,不过声音对我来说,因为可以用雷电接小尾巴或者蓝牙耳机,反而不是很重要,我是打算等到内核 6.9.11 之后,先把核显直通弄好之后,再来看是不是声音就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了,目前还不着急弄。再次感谢~
    othercat
        19
    othercat  
    OP
       182 天前
    上面说错,内核 6.11
    jiakme
        20
    jiakme  
       182 天前
    我使用 linux 桌面作为主力开发机好几年了(manjaro, java). 个人经验:
    - 开发相关软件: jdk, go, k8s, docker, redis 使用非常舒服, 完全无问题.
    - 业务支撑软件: 微信, 远程桌面, 各种三方软件很成问题. 一旦出现个别软件没有 linux 版本, 需要虚拟机或者额外电脑使用, 工作舒适性立马下降一个等级.
    - 稳定性: linux 桌面没有服务器稳定, 会出现 crash 问题, 稳定性弱于 windows, mac

    所以使用 linux 作为主力机时, 一定要有 backup, 比如另外一台 windows 笔记本.
    waahii
        21
    waahii  
       182 天前   ❤️ 3
    目前手上拯救者 2022 款在用,发行版用的是 Archlinux ,窗口管理器用的是 Hyprland.

    大概从 16 年开始,Linux 就是主力系统了。

    谈谈个人的一些理解。

    优点:
    1. 自由,不用被微软和苹果随意喂屎。
    2. 还是自由,这个自由更多的是哪里不爽就能自己 hack 。
    3. 安全,只要我不主动触及,就不怕有啥乱七八糟的脏东西偷窥我的数据了。这个感觉更多的也是心理安慰,毕竟我的数据通过其他各种途径已经泄露的差不多了。
    4. 成就感,这个对我来说,是第二点带来的。一个短期的可见的回报。
    5. 命令行很舒服,我几乎活在命令行,fzf, rg, gdu 等等很多软件体验都很好。

    缺点:
    1. 国产软件兼容比较差(其实这是国产软件的缺点吧)。得益于移动端的发展,这点现在几乎也无所谓了。
    2. 续航,这点其实算是 x86 架构的通病,除了 mac m 系列,感觉没能打的。所以我在等 arm 架构的 linux 笔记本。

    其他的地方几乎没有我不满意的地方。

    一些推荐:
    1. 尝试使用一些平铺桌面,用起来很爽。个人比较推荐 sway 和 hyprland ,后者动画比较好看。当然 gnome 也不不错的选择,但是要说到在 Linux 被喂屎,gnome 还是擅长的,动不动插件就不能用了。( KDE 更好一些吧,但是我比较喜欢 gtk 软件的观感)。但是需要个人配置的东西比较多,也可以去 r/unixporn 上抄作业。
    2. 命令行很舒服,强烈推荐 fzf 这些东西。即使是密码管理也可以试试 pass ,一个 bash 脚本,封装的 gnupg 。

    > Intel 核显直通驱动还不支持,看了一下可能要等内核 6.9.11 才有,这个就等几个月吧,反正短期可以靠串流凑合。

    这个应该是 6.11 吧,但是我对这个东西不太看好,可能睡眠,唤醒后会出现归宿问题。
    https://www.phoronix.com/news/Linux-6.11-DRM-Intel-Xe-Next

    我手上的笔记本支持独显直通(这也是我购入这个笔记本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一直也很想直通虚拟机),但是遇到了独显开启时能耗激增,虚拟机在主机睡眠唤醒后出现各种状态的情况。

    > Microsoft Edge:我在 macOS 上还是迁移到了 Edge ,一来是我 64G 内存不怕 Edge 。二来我喜欢侧边栏使用,Chrome 的侧边栏插件不理想,ARC 浏览器的其他功能如密码管理我不想用小厂的。三来 Fedora 的 Chromium 不能同步 Google 账号,Edge 能够同步插件和密码。

    这个我更偏好于 Firefox ,火狐上有两个树状标签插件, tree style tab 和 sidebery (我偏向于后者)

    firefox 预览: https://github.com/aeghn/config/blob/master/_data/preview/browser.png

    我用了有几年了,一直感觉不错。火狐的账号同步我感觉也是不用担心的。


    我的 dotfiles ,我常用的软件与配置: https://github.com/aeghn/config ,请忽略我的 Chinglish...
    othercat
        22
    othercat  
    OP
       182 天前
    @jiakme 如果是办公室,我有办公电脑,这问题不大。如果在家办公,串流在如今可能是比虚拟机更好的方案,但是 Wi-Fi 需要稍微好一点性能的。至于 backup ,我的常用文件都是 Syncthing 同步到不同的位置的。这也是我目前在使用的感觉。
    othercat
        23
    othercat  
    OP
       182 天前
    @waahii 哈哈,谢谢大佬的经验,我会仔细拜读的。
    1. 国产软件兼容,还是丢给虚机或者手机吧
    2. 续航,Intel 14 代 U+Intel EVO 太好了,我这台之前和人泡汤和忙点事情,不带电源撑一天,目前和 M 芯片的 Macbook Air 一起用,续航也不会比那个差。如果是 Intel 14 代之前的 U 可能会麻烦点。
    3. 我对 wm 还是小白,目前我在朋友的指引下,小心谨慎的 wayland+gnome 摸索,反正先把资料迁移,再把系统熟悉,慢慢适应快捷键对窗口的管理,这是当前我的小目标。至于后面的更多桌面选择,来日方长
    4. 我 pass 已经开始在朋友的推荐下用了,目前 mac 和 iOS 也开始用起来了。fzf 我会看看
    5. 核显直通说的是 6.11 ,我也不确定效果,但是可以预计一个折腾时间点,好在现在有串流,我还用过这台雷电 4 组的雷雳网桥串流,那个低延迟真的太爽了,当然雷电组局域网,可能这个成本短期不会普及。而且非游戏的情况下,RDP 还可以接受,VNC 会稍差一些。
    6. Edge 主要是 Mac 用习惯了,FF 也在用,如果大部分插件都有相似的,的确 FF 好。因为目前只有在 FF 下才有视频流的 AV1 硬解
    7. dotfiles 我要好好学习学习~
    dmanbu
        24
    dmanbu  
       182 天前
    Linus Torvalds 就在用 Fedora 做主力机,但我不行
    有问题 Linus 自己能快速解决,但对我来说要花时间成本
    个人觉得,国人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othercat
        25
    othercat  
    OP
       182 天前
    @dmanbu 是的,所以最初用 Mac 也本着 macOS 桌面不折腾,BSD 相关的工具也能用。但是从这几年开始,确切来说是从和 iOS 融合开始,macOS 的一些深入折腾行为就变得非常不可控,这种一般用户可能体会不会很深,但是对想要自定义一些内容或者想尝鲜的一些人来说,macOS 这种不可控和不可预期,反而带来了更多的时间成本,因为你都不知道怎么解决,你唯一能期望的,是 Apple 能够更新更好的 API 然后有大牛帮忙处理。
    反而 Linux ,固然一定会折腾,但是其实最终都会有一个 workaround ,加上现在新东西往往都是从 GNU 移植的,为 ARM 的 M 芯片的 macOS 移植流行 GNU 的东西,真的反而是一件更辛苦的事情。

    那 Win+WSL 的玩法呢? Win 的游戏和视频播放功能的确强大,AI 处理也有足够的应用层用户去折腾,但是现在可以串流的话,自然就不需要 WSL ,而直接可以尝试 Linux 桌面+串流 Win 主机的玩法了。
    LitterGopher
        26
    LitterGopher  
       182 天前
    其实不用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用太思考什么未来是 Linux 还是 Windows ,因为最实际的情况就是当你需要使用 Windows 的时候一定是先买一台 Windows 笔记本(如果是自己攥一台机器也大概率会是 Windows )。不管是那种情况你都有退路:当你觉得 Linux 不好用也好,不满足要求也好,都可以重新安装 Windows 系统,也就是说当你选择 Linux 的时候必然有一条退路叫 Windows 。
    othercat
        27
    othercat  
    OP
       182 天前
    @LitterGopher 问题在于这十几年来,我的主力就是 macOS ,Windows 从来不是主力。为啥换了 Linux ,Windows 就成了主力呢😂
    Stevenv
        28
    Stevenv  
       182 天前 via Android
    WSL 这种玩意本身也有很多坑哈哈,掉进坑里爬出来吐血
    smallboy19991231
        29
    smallboy19991231  
       182 天前
    @ShadowPower 尊重,我沒遇到你這些情況,我是從 win 和安卓刷機過來的也折騰過 linux,最後總結出折騰是浪費生命,只能說對於普通用戶而言,mac 和 iPhone 是做好的選擇,不過對於開發者,還有的選,Linux 很適合程序員,大家都在用沒辦法了,也不管什麼血統的事了,雖然我更喜歡 BSD
    smallboy19991231
        30
    smallboy19991231  
       182 天前
    @othercat 對,感覺就是 arm 限制了你,如果你搞一台最高配置的 X86 的 Mac 應該就會舒服多了,可惜很多新軟件 GPT 只有 ARM 版本,很多 X86 的 Mac 軟件都不更新了
    othercat
        31
    othercat  
    OP
       182 天前   ❤️ 1
    @smallboy19991231 我手头 Intel 16 寸 2019 Macbook Pro 64G +1T 已经算是 x86 白苹果 Mac 笔记本顶配了,这是 x86 顶配 Mac 笔记本的最后一代。但就算是这样的笔记本,我另外一台晚出一年的 M1 的 MacBook Air 在生活上使用的感受,是远远胜过 Intel 这台的。但是让我感觉无力的,不是因为使用了 ARM ,而是使用 ARM 的 Mac ,其 macOS 的灵活度和操控度更依赖苹果自身的发展,我这种想折腾的人,很多时候无能为力。而同样可以运行在 ARM 设备的 Linux 各发行版,反而不用担心相似的问题。所以更大的问题是软件,不是硬件。我依旧认为 M 芯片的 Mac 笔记本 YYDS 。
    tairan2006
        32
    tairan2006  
       182 天前 via Android
    我最近用了半年的 linux ,最让我崩溃的是钉钉和 wps 在 linux 下都有一些问题,此外就是输入法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卡死
    xcai
        33
    xcai  
       182 天前
    选择 Fedora 真是明智之举啊
    xiangchen2011
        34
    xiangchen2011  
       182 天前
    挺好的,操作系统本身不会带来什么优势,在它之上干什么才比较关键
    wtdd
        35
    wtdd  
       182 天前
    硬件上犯了错误,从苹果的一两万,切到别家就是七八千,电脑和手机类似,想用五折的东西获类似的良好体验,不可能的
    othercat
        36
    othercat  
    OP
       182 天前
    @wtdd 我想取代的 16 寸 2019 Intel 64G+1T MacBook Pro ,当年购买价格是 29999 😏
    othercat
        37
    othercat  
    OP
       182 天前
    @tairan2006 工作相关的 IM 在家用我一律虚机,也有一些信息保护的原因(例如我们的工作信息拨 VPN 还要装监测软件,这种事情直接虚机了事),上班的时候有工作电脑,不带回家。
    wangfeng3769
        38
    wangfeng3769  
       182 天前
    梦寐以求买个苹果笔记本,可是总是舍不得,只得花了 700 块钱买了个 2012 版的解解馋,楼主有存货的苹果笔记本可以出给我,我愿意买一个,毕竟太穷了。只能收二手的。
    othercat
        39
    othercat  
    OP
       182 天前
    @wangfeng3769 这种淘宝店不少,而且都有各种规格让你选,还有不满意可以退货的政策,只是想收老 Mac 笔记本的话,这种更安心啊😂
    wtdd
        40
    wtdd  
       182 天前
    @othercat 对嘛,你的需求就该赶紧把红米 50 包邮,然今后老老实实换成同价位顶配工作站,最起码高端游戏本
    othercat
        41
    othercat  
    OP
       182 天前
    @wtdd 高端游戏本让平日携带更沉重,同价位顶配工作站就能不折腾了?
    nguoidiqua
        42
    nguoidiqua  
       182 天前
    硬件适配方面,有些品牌的有些机型有适配 Ubuntu ,比如很低 ThinkPad 有适配,好像戴尔也有机型适配,这些驱动问题应该少很多。

    不过说真的,下一代 Intel 在功耗能效上有蛮大进步的,AMD 下一代也有不小提升( 28W 可超之前 55W ),不是很急的话,可以再等两三个月,毕竟现在的 Intel 处理器在功耗能效方面和 M1 差距挺大的。
    othercat
        43
    othercat  
    OP
       182 天前
    @nguoidiqua 接下来的 Luna Lake 的确会有更好的一些表现,不过我手头的 Meteor Lake 的 14 代 Ultra 表现已经让我满意了,基本上日常工作 10-15 个小时续航,如果偶尔放置触发 Intel 的超激进待机的话,20 个小时也是有可能的。当然也是因为这台 16 寸笔记本配了个 99Wh 的电池,所以给了一个私有协议 140W,支持 PD 100W 的充电头,不过我还是就用我那个 16 寸 Mac 的 96W 的 PD 充电头用用就好了。
    bringwin808
        44
    bringwin808  
       182 天前
    我也是从 macOS 切换到 Linux ,只不过我用的是 Debian Stable ,电脑是 Dell G16 笔记本。Dell 对 Linux 的支持挺好的,G16 所有硬件都有驱动,Debian Stable 安装上去就能用。
    othercat
        45
    othercat  
    OP
       182 天前
    @bringwin808 恩,游戏本就是太重了,我还是希望找 16 寸不超过 1.85kg 的,Dell G16 用的是 13 代的 U 吧,整体续航还行么?
    BernieDu
        46
    BernieDu  
       182 天前
    @ShadowPower 为啥感觉 docker desktop 很好用啊。自带 k8s ,compose ,有终端操作没有的 extension 和 scout , 隔壁 linux 要装 desktop 贼麻烦。。我记得升级好像要重新下载。。简直逆天,打破了我对软件安装的认知
    wtdd
        47
    wtdd  
       182 天前
    @othercat 问题是红米这种杂牌儿也不轻啊,工作站省心多了,一分价一分货,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坑少非常多
    bringwin808
        48
    bringwin808  
       182 天前
    @othercat 重是 G16 唯一的缺点,尤其是 Dell 还用那种大大的充电器。=_+续航一般般,比较我平时都是要用到显卡。
    othercat
        49
    othercat  
    OP
       182 天前
    @wtdd 如果指的问题是品控,我前后用过的十几台 Mac ,一样也有烧主板等问题,反正购买来源可靠,做好售后就行,自己的数据做好备份和同步就行。如果说是性能,Intel EVO 标在那里,代表了一个基础,对我来说,这个底线就已经很不错了。
    fkdog
        50
    fkdog  
       182 天前
    用啥工具自己顺手就行,哪来这么多之乎者也?
    这些东西本质不就是文具么?还是多关注创作而不是这些工具吧,别陷入差生文具多的怪圈。
    othercat
        51
    othercat  
    OP
       182 天前
    @bringwin808 恩,我一般在家用,就直接串流用台式机的 N 卡就好了,在外面虽然有些广域网串流方案,不过还没怎么弄,反正慢慢来。
    othercat
        52
    othercat  
    OP
       182 天前
    @fkdog 如果一直折腾的是如何让对应的硬件适配 Linux,那的确是浪费时间。但如果一直折腾的是如何使用 Linux 发挥比之前其他系统更顺手或者灵活的用法,那我觉得叫一劳永逸吧。另外,要挣钱的苹果和微软不断的宣传新系统的功能,其实也在逼着你更换更能适配的文具呢,不是么?😃
    jcdv2
        53
    jcdv2  
       182 天前
    我记得 ubuntu 有认证硬件,fedora 不清楚,建议参考下 RHEL 的( https://catalog.redhat.com/search?searchType=hardware&type=System ,可惜也没小米),至少说明 linux 有可能有做过支持的。但小米家可能都没在里面。
    我前一台电脑是 thinkpad X13 AMD ,所有驱动都很正常,没做任何特殊设置,连 TF 读卡器和指纹都正常。
    fanhed
        54
    fanhed  
       182 天前
    我还是那句, Linux 桌面系统就是一坨, 我以前是 n 年的 Linux 桌面系统用户, 换 macOS 只是为了好好地用桌面, 其他要么本地完成要么 ssh 到服务器解决, 并且 Linux 无法实现 1. 足够好看的字体; 2. 足够好的 GUI 软件生态
    iwdmb
        55
    iwdmb  
       182 天前   ❤️ 1
    KDE neon 用过才知道
    othercat
        56
    othercat  
    OP
       182 天前
    @jcdv2 谢谢推荐~ 我来解释一下:
    1. 使用 Fedora ,是身边朋友有成功案例,我折腾方便问,少走很多弯路
    2. 我挑选硬件上面也说了,我是希望能够替代手头 2019 年 16 寸 Macbook Pro 的,因此需要具备下面的条件:
    2.1 16 寸
    2.2 重量不能超过 1.85kg
    2.3 正常使用续航要超过 9 小时
    2.4 最好能带 NPU
    2.4 所以在上面这个条件约束下,能选择的并不多。
    3. AMD 平台在桌面移动端,我认为现在是 15-45W 的领先者,Intel 是桌面端拉垮,45W 以下能耗比不可能超过 AMD 和 ARM ,但是 Intel 14 代开始,45-90W 的表现是让人满意的,Intel EVO 认证也仍硬件得到基本的保证,从我实际使用来看也是如此。
    4. 虽然可以认为我这台指纹模块可能在未来 1 ,2 年都没有支撑,甚至在我换下一代 Linux 笔电也不会有支持,但是成年人很难既要还要,现在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好了。
    5. 要说这台现在红米 Linux 笔电对比 Mac 的明显缺点:
    5.1 屏幕,那就是一分钱一分货,Mac 就是好,当然这个可能去校正一下会有点点改善,但是尚能勉强接受,且红米的高刷屏又挽回了一些劣势,看 B 站弹幕挺明显的
    5.2 键盘,这台键盘布局,尤其是回车键的位置不太理想,影响盲打,这是下一台 Linux 笔电要注意的事情
    5.3 触摸板,虽然触摸板的表现已经比绝大多数 PC 触摸板好了,但是在一些需要更精细定位的情况下,比 Mac 的触摸板的定位能够明显感觉让人使用更疲惫,当然这是二八原则的二的场景,的确触摸板 Mac 是天下无敌,当然 Linuxer 会说,你应该学会全键盘操作,嗯,但是有些 Web 应用并不支持全键盘,可能要自己写控件识别点击?这是后话了

    以上是自己选择这台的原因和感受,以上~
    othercat
        57
    othercat  
    OP
       182 天前
    @fanhed
    1. 关于字体:我原本也是这样认为 macOS 更好,但是实际使用个人感受,Fedora 的字体渲染胜于 macOS ,这个是感受,macOS 上如果对比,你会发现有点点虚,我个人视力是 5.2 ,5.3 ,不确定其他人的感受。而且从 fallback 的脚本全局调整的情况下,Liunx 的表现会更好,我不满意的是这台分辨率只有 3K 而不是 4K ,缩放 200%的情况下,UI 窗体还是大了一些,这样就会逼迫你重视窗口管理,但是通过配置使用非整数倍缩放,这样的字体显示效果就不如 macOS 了。所以下台必须要 4K 分辨率再缩放 200%。
    2. 足够好的 GUI 软件生态,如果对比 Linux 那的确没的说,但是实际上在国内使用,尤其和工作相关,其实虚拟 Win 你还是逃不掉,既然都要用 Win ,剩下只要在性能好的笔电提升虚拟 Win 上 app 的使用感受了。顺便一说,x86 的安卓 app 的确不怎么地。
    xzpjerry731
        58
    xzpjerry731  
       182 天前 via iPhone
    早已经把游戏 PC 从经常更新重启自己的 Windows 改成 Linux 了,proton 太强了基本上没有 Windows 游戏跑不了,开个 sunshine 串流,macOS 作为 moonlight 启动器还挺好用
    othercat
        59
    othercat  
    OP
       182 天前   ❤️ 1
    @xzpjerry731 感谢分享经验啊~ 我之前用 M1 Macbook Air 使用 Moonlight 串流家里的 N 卡台式机玩游戏,发现其实有些对触摸屏优化的游戏,还是触摸屏舒服,所以我个人觉得最舒服的串流设备:
    1. 在家 11 寸以上,在外面通勤 7 ,8 寸(这样串流设备可能是掌机)
    2. 高刷屏还是有一些用,可能 90Hz 以上就好
    3. 必须触摸屏,有些游戏用鼠标点击太痛苦,需要鼠标串流的游戏就让串流设备接鼠标键盘好了,所以必须是平板
    4. 支持 HEVC 或 AV1 硬解码串流,因为 HEVC 和 AV1 其实带宽要求不大,但是 HEVC 对比 H264 的带宽要求区别就太大了(上面提到对比过 B 站同样片子不同编码的尺寸,H264 1GB 大小,HEVC 是 318MB ,AVI 是 285MB ,所以支持 HEVC 编码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没有买其他设备的情况下,在家我用 11 寸 M1 iPad Pro ,在外目前用 8 寸的 iPad mini 5 ,但是 iPad mini 高刷不满足,考虑换一个 8 寸安卓平板设备
    扯远了,扯远了😂
    简单来说,macOS 串流触摸屏优化的游戏,还是没触摸屏的平板舒服。
    WebKit
        60
    WebKit  
       182 天前 via Android
    已经在公司用 arch Linux 两年了
    bob121
        61
    bob121  
       182 天前
    linux 挺好用的
    lolizeppelin
        62
    lolizeppelin  
       182 天前
    fedora 因为版权问题官方仓库不提供但是第三方库提供
    有需要可以用官方的 src rpm 重新编译出支持 hevc 和 av1 的版本
    othercat
        63
    othercat  
    OP
       182 天前
    @lolizeppelin 嗯,能编译大概是最后一招,我现在是如果用起来对发热,续航,风扇没太多体感的影响,那就暂时先不着急编译,可以等 2 ,3 个月内核主线并入更好的 Intel 驱动就行了。

    目前看到是 mpv 通过修改参数设置 vo=gpu-next 以及 hwdec=vaapi ,至少 AV1 可以硬解,而且还支持色彩管理了。之前 vo=gpu 是不支持色彩管理的,具体这篇 https://github.com/mpv-player/mpv/issues/8009 也有一些讨论。

    大概这样目前用起来凑合,CPU 的确很强,掩饰了驱动的不足。
    ShadowPower
        64
    ShadowPower  
       182 天前
    @BernieDu 最近几年的版本是挺好用的,我在做那个项目的时候,Docker Desktop 仅提供 Docker ,别的都没有……
    当时还有 Docker Toolbox 这玩意,用 VirtualBox 来运行的。

    那时候 k8s 也没有 kubeadm 之类的便捷的安装工具,Linux 下都得自己写 systemd 配置。

    当时直接用 Linux (虚拟机里也可以)是最方便的,和今天的情况不太一样。后来 Docker Desktop 才方便了点。
    huijiewei
        65
    huijiewei  
       182 天前
    Linux desktop 还可以,不知道现在的电源管理和休眠如何了
    othercat
        66
    othercat  
    OP
       182 天前
    @huijiewei Intel 14 代 U 加上硬件通过 Intel EVO 认证,加上这台 99Wh 的电池( 16 寸笔电重量还能保持在 1.8kg)我最近几次全天出去忙事情电源都没用上,常规使用 10-15 小时,如果有时间不用不盒盖,会很快进入到激进待机,这样考虑如果轻量使用 20 小时。
    休眠的问题目前没遇到任何问题,只是 165Hz 刷新率下突然发生过 2 次 Night Shift 的色温失控,所以我调整到了 120Hz ,就没看到过类似问题了
    vhwwls
        67
    vhwwls  
       182 天前
    这个说法在十年前的百度贴吧特别流行(我是 Linux 吧的黄牌 dog 了),2014-2015 年那会的 Linux 吧还是有很多大神在里面的,不像现在的 Linux 吧基本上全是问大学作业的,那会最流行的说法就是那些用 Linux 做主力的人最后都买了 MacBook Air
    othercat
        68
    othercat  
    OP
       182 天前
    @vhwwls 我是从 03 年开始用 Redhat Linux 5.5-6.0 作为双启动用了一年多,那个时候的配置更麻烦,FreeBSD 也用过。05 年主要是工作相关主力换到了 macOS 。其实也就是 18 年之后我觉得 Linux 桌面才算是堪用起来,而且如果身边没有朋友的成功案例,加上 Intel 14 代 U 的确在 45-90W 这个能耗比能用了,所以我才开始决心换了,否则我也是继续观望还是不会出手的。
    othercat
        69
    othercat  
    OP
       182 天前
    @vhwwls 同期应该还尝试过 Fedora Core 3 还是 4 ,OpenSuse 好像在 2011 年尝试过,反正都是无疾而终,这次就正式切换了。
    lolizeppelin
        70
    lolizeppelin  
       181 天前
    @othercat
    我 jellyfin 就能硬解,下面几个包装了应该就行了,ffmpeg 的要自己编译,mpv 我就不知道了
    libavcodec-freeworld-6.1.1-11.fc40.x86_64
    mesa-va-drivers-freeworld-24.1.1-1.fc40.x86_64
    mesa-vdpau-drivers-freeworld-24.1.1-1.fc40.x86_64

    我用 qsv 硬解的
    lslqtz
        71
    lslqtz  
       181 天前
    用 Mac 笔记本和 Linux 不冲突, 但如果要求特定发行版除外.
    whyrookie
        72
    whyrookie  
       181 天前
    我是刚 wWn10 下安装了 Ubuntu 双系统,后面娱乐就是 win ,开发就 ubuntu ,更加沉浸式一些.Ubuntu 对开发友好很多,好多年没用再次拿起来(arch 是真的搞不动了)
    othercat
        73
    othercat  
    OP
       181 天前
    @lolizeppelin 非常感谢,这个话题我下午和朋友仔细聊了聊,他给我介绍一些故事:

    ```
    大概 f36 或者 f37 的时候,fedora 因为法律限制决定移除 mesa 相关包里面的 h264 h265 hevc 这些解码器支持。不过这个只影响使用 amd 开源驱动的用户,intel 和 amd 闭源驱动不受影响,但是相关包的依赖结构变了。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Fedora 很多包在官方仓库和 rpmfusion 都有两个版本。
    比如 chromium ,比如官方包的 chromium 有硬件解码支持,但因为其依赖的 gstreamer 也是官方包的版本,所以前面那几个编码格式是不支持的。
    然后去年的时候,fedora 和 rpmfusion 把这个解码器相关的包依赖结构重做了,你看到 gstreamer1 相关的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 rpmfusion 把官方没有的包补全了,所以 rpmfusion 就没必要再维护一整套 ffmpeg gstreamer 以及依赖他们的 chromium 这些。
    因为我是一路升级上来的,依赖一直是 rpmfusion 那边的,所以没想起来这个事情。你是新安装的,如果没把依赖切换过去就会少一些解码器支持。av1 这些有是因为它版权公开,h264 这些就不行。
    ```

    所以,他让我按照 rpmfusion 那个 multimedia 页面把 codec 补了一下,页面地址 https://rpmfusion.org/Howto/Multimedia

    这样我的 vainfo 就比较齐全了。

    ```
    Trying display: wayland
    vainfo: VA-API version: 1.21 (libva 2.21.0)
    vainfo: Driver version: Intel iHD driver for Intel(R) Gen Graphics - 24.1.5 ()
    vainfo: Supported profile and entrypoints
    VAProfileNone : VAEntrypointVideoProc
    VAProfileMPEG2Simple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MPEG2Main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H264Main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H264Main : VAEntrypointEncSlice
    VAProfileH264High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H264High : VAEntrypointEncSlice
    VAProfileJPEGBaseline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JPEGBaseline : VAEntrypointEncPicture
    VAProfileH264ConstrainedBaseline: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H264ConstrainedBaseline: VAEntrypointEncSlice
    VAProfileVP8Version0_3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HEVCMain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HEVCMain : VAEntrypointEncSlice
    VAProfileHEVCMain10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HEVCMain10 : VAEntrypointEncSlice
    VAProfileVP9Profile0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VP9Profile0 : VAEntrypointEncSlice
    VAProfileVP9Profile1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VP9Profile1 : VAEntrypointEncSlice
    VAProfileVP9Profile2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VP9Profile2 : VAEntrypointEncSlice
    VAProfileVP9Profile3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VP9Profile3 : VAEntrypointEncSlice
    VAProfileHEVCMain12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HEVCMain422_10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HEVCMain422_12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HEVCMain444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HEVCMain444 : VAEntrypointEncSlice
    VAProfileHEVCMain444_10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HEVCMain444_10 : VAEntrypointEncSlice
    VAProfileHEVCMain444_12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HEVCSccMain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HEVCSccMain : VAEntrypointEncSlice
    VAProfileHEVCSccMain10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HEVCSccMain10 : VAEntrypointEncSlice
    VAProfileHEVCSccMain444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HEVCSccMain444 : VAEntrypointEncSlice
    VAProfileAV1Profile0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AV1Profile0 : VAEntrypointEncSlice
    VAProfileHEVCSccMain444_10 : VAEntrypointVLD
    VAProfileHEVCSccMain444_10 : VAEntrypointEncSlice
    ```

    另外朋友补充了一些内容:
    ```
    目前 ff 和 chromium 的加速处理是不一样的,ff 只用到了解码,但是 chromium 用到了 enhance ,所以 chromium 那个硬解效果要好一些,特别是叠加 b 站弹幕之后,但是估计还没对最新的 cpu 做适配。
    ```

    这个反馈在我这台红米上,就是通过 intel_gpu_top 看到的,FF 解码的确没用到 enhance ,而 chromium 是用到了,但是 chromium 目前显示是花屏,这个估计要等 chromium 对新的 cpu 做适配就好了。

    再次谢谢你的信息,至少我现在可以在系统层面使用 H264/HEVC 硬解了( AV1 是默认支持的)
    wtdd
        74
    wtdd  
       181 天前
    @othercat 如果有良好的备份习惯和能力,那确实什么坑货机器都没问题啦^_^
    othercat
        75
    othercat  
    OP
       181 天前
    @lolizeppelin 另外补充一下上面说的内容

    按照 https://rpmfusion.org/Howto/Multimedia 这个页面的操作对我来说,就是如下的几个行为:
    1. 使用标准方式用 ffmpeg 替换 ffmpeg-free ,并且更换一切对应依赖
    2. 多出来两个 gstreamer 的包用于 codec 的补完,目前我这里是 streamer1-plugins-bad-freeworld 和 gstreamer1-plugins-ugly

    当然那个页面还有一些额外的第三方支持,但是对于 Codec 补完,大约就是上面描述的。
    lolizeppelin
        76
    lolizeppelin  
       181 天前
    @othercat
    包名前两天都还在变
    oneVPL-intel-gpu 变成 intel-vpl-gpu-rt

    fedora 官方的包加载库是有区分 free 和 nofree 的

    Trying display: drm
    libva info: VA-API version 1.21.0
    libva info: Trying to open /usr/lib64/dri-nonfree/iHD_drv_video.so
    libva info: Found init function __vaDriverInit_1_21


    vainfo 能看见引用到 dri-nonfree 中的 so 就支持 264/265 这硬解了
    othercat
        77
    othercat  
    OP
       181 天前
    @lolizeppelin 嗯,其实 Linux 下很多人的做法很多,自己编译然后配置环境变量替换 so 等等,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使用官方文档的标准做法,红帽系发行版的特点就是标准化,使用标准的硬件,搭配标准化的系统和发行版,剩下的就是标准化的使用方式和习惯吧,当然这纯粹是我个人看法。
    lolizeppelin
        78
    lolizeppelin  
       181 天前
    @othercat

    自己编译比 rpmfusion 好
    rpmfusion 的 ffmpeg 编译参数没有使用--enable-libvpl
    用 fedora 官方的 src rpm, 官方版支持编译非 free 版本,放开就是
    lolizeppelin
        79
    lolizeppelin  
       181 天前
    @othercat

    就是标准 rpm, 官方都预留好了,你自己编译放开就是..官方自己的包编译的时候屏蔽了而已
    othercat
        80
    othercat  
    OP
       181 天前
    @lolizeppelin 好的多谢,针对 oneVPL 相关信息,我会先学习学习,之后再来更新~
    lolizeppelin
        81
    lolizeppelin  
       181 天前
    /usr/lib64/dri-nonfree/iHD_drv_video.so 的 rpm 是 intel-media-driver

    这个 rpm 在 rpmfusion 的一个 nofree 的资源中
    https://admin.rpmfusion.org/pkgdb/package/nonfree/intel-media-driver/
    othercat
        82
    othercat  
    OP
       181 天前
    @lolizeppelin 嗯,这个 LIBVA_DRIVER_NAME=iHD 刚上手已经加入到了 ~/.config/environment.d/20-vaapi.conf
    lolizeppelin
        83
    lolizeppelin  
       181 天前
    其实不用配置 LIBVA_DRIVER_NAME...
    官方默认 nofree 的优先的

    官方也就做做样子而已....
    FightPig
        84
    FightPig  
       181 天前
    我装的 KDE neon ,但我用的很小众的一个牌子的 16 寸电脑,除了触摸板垃圾,这个没办法,7840+可以自己加内存加硬盘,分辨率为 2.5k ,只能 1.5 倍缩放,好大 kde 对分数缩放支持还行,整体表现可以,如果不喜欢这种分辨率,可以选 14 寸的 2.8k 的电脑,2 倍缩放 1440 也可以的。
    othercat
        85
    othercat  
    OP
       181 天前
    @lolizeppelin 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吧
    既然选择红帽系,选择 Fedora ,肯定是把具体 Linux 发行版的特点和文化遵循下来,否则我干嘛要用 Fedora ,只是因为命令行和包管理以及权限管理不一样?
    红帽系的特点就是标准化,Fedora 能够保证自己的系统一直非常快速甚至被其他 Linux 发行版用户感受到激进的做法,也源于标准化,这个标准化带来了很多思考,如:为什么这个参数默认不会被编译?为什么这个包没有被加入进来?

    所以这也是在这篇文章的 Threads 里面,不少和您一样的大佬用户们的建议,我都是先仔细看看,和朋友咨询讨论,然后再考虑如何用一种更合适符合发行版规则的方式去操作。

    这样操作的方式肯定会影响性能,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决定性能优先,可能我不会选择 Fedora ,甚至我也不会选择 Linux 了,因为我连 Mac 上的编译都搞得定,我还怕 Linux😂?

    我选择 Linux ,很多时候是在想让自己真正站在 Linuxer 的角度,享受自由世界带来的真正好处,但是很怕自己在这个自由世界,成为 hacker 或者 cracker ,因为后两者的系统虽然是独一无二, 但是那恰恰走入了我不想要的折腾之路,即可能为了一个非标准化的行为,造成了后续升级或者使用新应用产生的另外的折腾,而这种折腾,其实和 macOS/Windows ,没有本质区别。

    回到您说的“官方也就做做样子而已....” 我觉得官方并没有做做样子,只是恰好大家在维护者一种标准,而我们也在使用着各种标准,而一旦想要接触一些非标准的应用或服务,又或者自己开发了一些没有那么标准的内容,可能才会发现真正发行版的特点吧。

    最后,我还是个 Linuxer 初学者,如果有一些说话冒犯的,请谅解~
    BeijingBaby
        86
    BeijingBaby  
       181 天前
    开启了折腾之路~
    othercat
        87
    othercat  
    OP
       181 天前
    @FightPig 16 寸选择 2.5K 用 1.5 倍缩放,我因为目前还是定在了 wayland+gnome ,还没精力折腾桌面和 wm ,只能说根据自己手头的机器,用非整数缩放,一种是字体渲染的效果就不如 macOS 了,有轻微差距(整数倍是比 macOS 好的),另外一个是 x11 的应用,包括 Electron 的 app 的渲染表现就很糟,如我在用 Obsidian 记笔记,就特别明显。所以我就希望能够一个更高分辨率的屏幕,这样我的 UI 就可以更舒服一些。
    lolizeppelin
        88
    lolizeppelin  
       181 天前
    @othercat

    我怀疑你都没自己打包过 rpm,我说的所有东西都按官方标准做的,标准 rpm 包

    我说的做做样子是指官方早预留好了非 free 的部分,就等用户自己放开

    官方 ffmpeg 的 src.rpm 包里预留了让你编译非 free 包的配置,官方没设置--enable-libvpl 因为不能确定你用的是什么显卡,配置也预留了开--enable-libvpl 的参数,自己编译一个 ffmpeg 的 rpm 完全符合红帽标准
    othercat
        89
    othercat  
    OP
       181 天前
    @lolizeppelin 我自己给一些金融保险业做的安全运维项目,就是给很多不同的 Linux 服务器自己修改源代码打 rpm ,以上。
    othercat
        90
    othercat  
    OP
       181 天前
    @lolizeppelin oneVPL 的相关信息我还在学习,针对这个参数,我并没有说使用是对或者错的,我只是觉得需要弄明白这些为什么没有作为默认参数,当然最后结论很可能也是您所说的:“因为不能确定你用的是什么显卡”,只是我需要自己弄明白才可能会去做修改。
    也许对您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对我来说可能还是需要仔细学习研究,毕竟您已经用 Linux 这么久了,不是么~
    lolizeppelin
        91
    lolizeppelin  
       181 天前
    @othercat

    那你还说那么一堆做啥

    官方不能在包里打有版权的东西,我自己编译打进去有啥不符合标准了....
    官方包里都吧参数给预留好了,就等你自己编译了......这不就是做做样子避免法律问题么
    lolizeppelin
        92
    lolizeppelin  
       181 天前
    @othercat
    很简单阿,这个参数已加上去,会增加 intel gup 相关依赖,你要是用 n 卡,装 ffmpeg 也依赖一堆 intel 显卡的包不就很多余了
    othercat
        93
    othercat  
    OP
       181 天前
    @lolizeppelin 我觉得这是两件事:
    RPM Fusion 是官方人员维护的,这个的确如您所说“官方不能在包里打有版权的东西”,但是至少是有标准文档说明的。
    但是 ffmpeg 编译默认不加入--enable-libvpl ,我还在寻求官方文档的支撑,如果您有看到也可以发给我。
    前者可以认为是做样子避免法律,后者,只能说我还是需要持续学习。
    lolizeppelin
        94
    lolizeppelin  
       181 天前
    你要文档也不要去 fedora 找,在 ffmpeg 的文档里找

    https://trac.ffmpeg.org/wiki/Hardware/QuickSync
    othercat
        95
    othercat  
    OP
       181 天前
    @lolizeppelin 好的,多谢,我会仔细看看再来回复~
    就目前和朋友了解到的知识,也顺便贴在这里~

    ```
    就以编码这个功能来说,显卡端提供了名为 quick sync 的编码器,然后 intel 提供了 media sdk 和 oneVPL 两组 sdk ,上层应用可以选择使用其中任意一种来调用 quick sync 功能。
    所以,从用户端来说,你只会使用 ffmpeg ,或者基于 ffmpeg 的应用,但你不需要关心 ffmpeg 是通过哪个 sdk 调用 quick sync 功能的
    从用户的角度上说,没有哪个 sdk 更好一点的说法,因为用户不和 sdk 打交道。当然对于我或者 ffmpeg 的维护者来说,oneVPL 确实更好用一些,api 更好用。
    ```
    FightPig
        96
    FightPig  
       181 天前
    @othercat kde 下的话,分数倍还行,当然整数最好,不过没办法,我选择这个本主要是因为可以自己扩内存和硬盘,红米的也看过,不能自己加内存后来放弃了。其实 thinkpad 14+或者 16+也不错
    othercat
        97
    othercat  
    OP
       181 天前
    @bianjp 我的问题应该是硬件太新,虽然有 firmware ,也加载了:

    [ 5.103687] sof-audio-pci-intel-mtl 0000:00:1f.3: DMICs detected in NHLT tables: 4
    [ 5.144950] sof-audio-pci-intel-mtl 0000:00:1f.3: Firmware paths/files for ipc type 1:
    [ 5.144953] sof-audio-pci-intel-mtl 0000:00:1f.3: Firmware file: intel/sof-ipc4/mtl/sof-mtl.ri
    [ 5.144954] sof-audio-pci-intel-mtl 0000:00:1f.3: Firmware lib path: intel/sof-ipc4-lib/mtl
    [ 5.144955] sof-audio-pci-intel-mtl 0000:00:1f.3: Topology file: intel/sof-ace-tplg/sof-hda-generic-4ch.tplg
    [ 5.173803] sof-audio-pci-intel-mtl 0000:00:1f.3: Loaded firmware library: ADSPFW, version: 2.9.0.1

    但是应该是 firmware 不匹配

    [ 12.705960] sof-audio-pci-intel-mtl 0000:00:1f.3: no matching blob for sample rate: 48000 sample width: 32 channels: 4
    [ 12.705968] sof-audio-pci-intel-mtl 0000:00:1f.3: failed to prepare widget dai-copier.DMIC.dmic01.capture
    [ 12.705970] sof-audio-pci-intel-mtl 0000:00:1f.3: Failed to prepare connected widgets
    [ 12.705973] sof-audio-pci-intel-mtl 0000:00:1f.3: error: failed widget list set up for pcm 6 dir 1
    [ 12.705975] sof-audio-pci-intel-mtl 0000:00:1f.3: ASoC: error at snd_soc_pcm_component_hw_params on 0000:00:1f.3: -22
    [ 12.706074] sof-audio-pci-intel-mtl 0000:00:1f.3: no matching blob for sample rate: 48000 sample width: 32 channels: 4

    我目前用小尾巴可以正常用麦克风和声音,考虑到 sof 更新大概就能解决,所以我就临时加了一个参数作为一个 workaround 来解决这个问题了,接下来就是等 sof 更新 sof-mtl.ri 了

    sudo grubby --update-kernel=DEFAULT --args="snd-intel-dspcfg.dsp_driver=1"
    bjfane
        98
    bjfane  
       181 天前
    感觉起来,可能是不差钱或者是就收藏价值,早期的 mac ,再换新的时候可以回血。 哈哈
    othercat
        99
    othercat  
    OP
       181 天前   ❤️ 1
    @lolizeppelin 经过和朋友一起研究,总结了一些信息:

    1. 类似微软的 DirectX ,Linux 使用 VAAPI 标准用于让应用和游戏开发者方便开发,而显卡驱动则让不同显卡符合 VAAPI 标准即可。不过 mesa 目前主要只有 Intel 和 AMD 的支持。

    2. Intel Quick Sync Video 则是 Intel 显卡的硬件功能指标,并且根据 Intel 硬件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 media stack 项目,如 oneVPL ,iHD driver ,MediaSDK ,Libva ,intel-vaapi-driver 等,不同的项目只是针对不同的硬件或者硬件范围进行设计。在 Linux 可以用到所有的项目,但是 Windows 默认 Intel 图形驱动只有 MediaSDK 支持。
    3. Runtime 方面,Quick Sync 支持 VAAPI / libvpl / libmfx 不同的运行时,其中 libvpl 是 libmfx 的承接。

    上面 2 和 3 可以参考此文章 https://www.intel.com/content/www/us/en/developer/articles/technical/onevpl-in-ffmpeg-for-great-streaming-on-intel-gpus.html

    4. 目前我使用 RPM Fusion 的推荐安装,默认使用的 ffmpeg 已经加入了 --enable-libvpl 参数且没有 --enable-libmfx 参数,因此不需要额外重新编译 ffmpeg 了。
    5. ffmpeg 的代码宏会进行 oneVPL 的支持,如果调用 ffmpeg 强制指定 oneVPL 作为后端 media stack 支撑,则 ffmpeg 会去寻找对应的 Runtime ,其 Runtime 在默认系统会是 oneVPL-intel-gpu 这个包,不过通过系统升级会更新为 intel-vpl-gpu-rt 这个包,在之前 dispatcher 和 runtime 是分开的,现在 dispatcher 和 runtime 合并了,因此只需要用后者即可。
    6. 通过 https://trac.ffmpeg.org/wiki/Hardware/QuickSync 这个页面后面的一些确认和核实,并且我实际使用如下命令转码,通过 intel_gpu_top 发现 GPU 编解码运作正常。
    ffmpeg -hwaccel qsv -c:v h264_qsv -i input.mp4 -vf 'vpp_qsv=framerate=60,scale_qsv=w=1920:h=1080' -c:v av1_qsv output.mp4

    结论:
    如今走标准推荐流程 https://rpmfusion.org/Howto/Multimedia 不用特别去考虑 ffmpeg 具体的编译了:RPM Fusion 的 ffmpeg 版本已经预先加入 oneVPL 后端支持,而 Fedora 40 也有对应的调用路径,所以没什么额外需要做的了。
    nianlifeixing
        100
    nianlifeixing  
       181 天前
    我是因为用过 amd 的 cpu(4800h) + win ,有一段时间蓝屏问题实在解决不了了,对 amd+win 失去了期望,后来转战 mac 了,至少稳定,软件不行至少可以用虚拟机,mac 机器的稳定性还是很 ok 的,几个月不关机都没啥问题,win 不行
    1  2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2536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35ms · UTC 05:39 · PVG 13:39 · LAX 21:39 · JFK 00:39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