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过来人,还在义务教育/高中的时候父母常对我这样说:
“你考进全年级前五十了我答应给你这样的奖励...”
后来等上了大学之后,我父母还是在问我的成绩——绩点,说让我保研什么的,这件事尤其在我母亲身上尤为严重,我母亲没有上过大学,读的是中职,后来回了老家当老师,我父亲是某双一流师范大学毕业,对我理解许多,但也还是很 Push ,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原因没有读研究生,希望我能读研究生,甚至读博
他们知道我喜欢电脑,但只停留在我喜欢玩电脑这件事情上,比如今天晚上我在整 hexo 的时候,就问我这个 CLI 是什么,然后我就给他介绍了 Linux 、macOS 的终端,然后打印了 neofetch 给他解释,之后他又问我深度学习,然后我又给他看了几个比较经典的模型
他态度其实很敷衍,看了看就说要睡觉了
我其实很讨厌把成绩和奖励挂钩,我不喜欢“因为你成绩好,所以你可以得到”这样的东西,我在很小的时候有时候就会想,爸爸妈妈是爱我还是爱我的成绩,有段时间很是抑郁
最近在校园集市上面看到有人又开始卷绩点了,我不仅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很讨厌卷绩点,一些课比如说大学物理、思政、军理什么的水课对于我这种学习生物的来说毫无意义,用卷绩点的时间我可以去干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
有些课,比如说进化生物学,我绩点只能拿到 3.7/5.0 ,但是这门课我学的很快乐,我不觉得考前突袭取得的高绩点能比课上收获到的知识和体会更多
优绩主义本身就是畸形的,绩点高本身不等于对知识的更好的掌握,相反是对规则的利用
不知道各位朋友如何看待优绩主义或者成绩至上主义,能不能开导一下我
1
k9982874 4 天前 via Android 3
一些事只有岁数到了才能理解,我现在就觉得学习是人生中最简单的事说的真 tm 的对。
如果有重来的机会回到过去一定好好学习,当然没有如果。 |
2
sagaxu 4 天前
有人说:“你是相信全球前几的大公司,还是相信靠下瑟瑟出名的小厂”
可否这样反驳:“全球前几本身不等于更值得信赖,相反是对规则的利用” 绩点,学校层次,不代表聪明也不代表能力,但很大程度上是正相关的。 当你面对选拔的时候,“但是这门课我学的很快乐”是不能作为优势的。 |
3
lekai63 4 天前 via iPhone
虽然我自认为我不是优绩主义。但期末了 还是会关心孩子成绩。孩子成绩遭的话 还是会有焦虑。
成绩有点像 kpi 你总需要一个简单的数字来评估下属的表现。虽然这 kpi 跟公司是否挣钱、存续没有太大关系 |
4
Aicnal OP @sagaxu 选拔对于高中来说按照成绩确实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对于大学来说,一味地追求绩点就成为畸形的了,举一个例子吧,我舍友考前突袭专业课考了 87 分,我靠自己平时上课听讲得了 87 分,你觉得二者哪个含金量更高?如果大学一定要像高中一样,那我为什么不回去读高中反而要读大学呢?现在学 CS 的这么多,专业课能接近满绩,出来实习接项目就死的还少吗?
|
5
sagaxu 4 天前 12
@Aicnal
第一,你不只跟 87 分的人竞争,有人 97 分甚至 100 分。 第二,也有人毫不费力考高分,高分并不能作为负面因子。 第三,你无法向选拔方证明你花费精力多少。 第四,当然不是唯绩点论,但得有够力度的其它因素,比如 ACM/ICPC 中国区名次。 “现在学 CS 的这么多,专业课能接近满绩,出来实习接项目就死的还少吗?” 本人 C9 CS 专业,工作十多年了,对这个问题有跟当年读书时不同的见解。 当年班里代码能力强,做项目强的,但绩点偏低的,现在大都还是码农或者技术骨干。而当年班里绩点高的,无论动手能力强不强,现在都混的不错,不乏在顶尖大学当博导的,有人拿了国家科学进步奖上了母校新闻。 过去我以为他们当中有些人是高分低能,现在我认为,写代码和做项目是人才层次中偏低的,建筑设计院的工程师,砌墙估计也是比不过泥瓦匠的。当年那些高绩点的人,手底下随便一抓一堆博士给他们干活,而那些博士工作之后,手底下有一堆代码能力和项目能力很强的工程师,把他们的想法翻译成项目和代码。 哪怕是靠规则拿到高绩点的那些人,在社会中往往也有更大几率利用好社会规则。 |
6
levelworm 4 天前 via Android
你得理解父母这一辈的经历。他们的经验就是,拼命读书,就能做做题家,能够从农村进到省城甚至在大都市安家。这也造就了他们的想法。
理解了就好了,不需要赞同。我们以后也会有因为固有经验形成的理解。能够不断扬弃自己的人,尤其是四十岁之后还能这样的人,是极其少的。 |
7
Aicnal OP @sagaxu 有些事情,让我感到很矛盾🤣 但的的确确绩点无疑是重要的 我觉得我厌恶的本身是极度异化的评价标准 谢谢你 让我看到了 other sides
|
9
iyear 4 天前 via Android
大学本来评价体系就是多元的,就业考公升学都有各自的偏向性。
你家里不支持你只不过你没有给他们展现出收益和正反馈罢了,你现在每个月给家里打钱,你可以再看看家里支持不支持。 |
10
iyear 4 天前 via Android
你的父母可能文化水平不高,在他们看来,
好好读书->换取学历/经验/工作等等->更好地在社会生存 这条路径是经过大量时间验证可行的,他们即希望你也能走通这条路径。你完全可以证明其他路径也能达到最终目的,但是“玩终端”很显然不行。 |
12
yuanmomo 4 天前 via iPhone 1
我从小都是这样,现金奖励,游戏机,冰箱,彩电,电脑都是这样挣来的。
我的经验是,父母的话是父母的话,但是随着自己长大,读高中,大学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思想。 我大学毕业过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经济独立,然后做到了人格独立,这下我就跟父母彻底划清了界限。我很明确的跟他们说了,那些事情他们可以干涉,那些是碰也不能碰,提也不能提,提了也没有意义,包括我离婚的时候。 庆幸,这点做到了,我的生活还挺好的,自己做主,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父母想 push 也 push 不了我。读研和不读研,也是我自己负责(当年保研了,虽然学校不好,但是至少想读可以读)。 |
13
mumbler 4 天前
考试,绩点,KPI 这些本质是个有限游戏,有明确的边界,容易测量,控制欲强的领导家长比较喜欢
如果不想玩有限游戏,无限游戏得玩得好,比如科研,比如写作,比如个人开发者,没有边界,也没有胜利目标,唯一目标是一直活下去 你总要二选一的 |
14
starqoq 3 天前 via iPhone
富士康线长觉得装手机快打螺丝准的工人最好了
努力打螺丝 当线长 当小组长 当大组长 最后当董事长 中小学老师觉得天天做题考高分的学生最好了 考好高中 考好大学 考研 考公 走上人生巅峰 笑死我了😂 |
15
davidyin 3 天前 via Android
也許是父母以為他們的“成功”可以複製。
|
16
HeyWeGo 3 天前 via Android
昨天饭桌上提到,我这边的小学考 99 以下就已经倒数了,如果真实情况如此的话,我对这样的教育氛围不报任何希望了。一来没有区分度,二来为了达到分数上的普通一个小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活动时间,真没觉得有啥意思。
|
17
yosoroAida 3 天前
你说的优绩主义跟我理解的结果导向是一个意思。
好比在工作任务上,A 和 B 分别是这样: A. 做的过程 996 ,但是结果确是不尽人意的。 B. 准时上下班,但是能提前完成任务,还能做的很好。 你不会觉得 A 比 B 好吧? 虽然我也不喜欢优绩主义,但是现实是这样,毕竟成绩这个东西,更能体现出这个人“更靠谱”,在临门一脚翻车概率会低很多。 |
18
foufoufm 3 天前
经济不能独立,你就无法评判优绩主义。
小时候你的生存资源来自于你的父母,父母对你的要求是继续在你身上投入更资源的评判,成绩是一种能够量化你是否努力达到他们所期待标准可量化的数据。 当然,如果你足够有天赋,在小时候就表现出惊人的生意才能,直接从成绩变为对金钱的认知和产出,相信他们一定会遵循你的意见。 但大多数人没有这个能力,更别提“经济独立”了。 --- 进入社会,你要工作,你又要为你的岗位绩效负责,老板只看你的产出是否达到满足,才能继续雇佣,给你发薪水。这时,你又会注意到:老板给你制定的 kpi 本质上雷同于父母当初对你的要求,你只有达到了才能继续保持这一种雇佣关系。而你和父母之间的优绩关系就开始变容了。 但你如果某时某刻放弃了这种和老板的雇佣关系:直接说我攒够钱了,我无需这份工作了,此时你又从与这个老板的 kpi 联系中脱离了出来。 |
19
MozzieW 3 天前
我们处理问题的时候,经常会使用到两个技巧:复杂问题简单化,和 简单问题复杂化。
比如每天的三个问题: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可以选择自己做饭,这样就得继续细化:几点开始煮饭、要煮哪些菜、准备哪些配菜,这就是复杂化。或者粗暴一点,直接用随机 App 选一个,这就是把问题简单化了。 回到主题,抚养孩子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从婴儿开始,要喂奶把尿,还要关心睡了几个小时、有没有受伤生病。这些都是当下的,面对虚无缥缈的未来,父母在自己明天会不会失业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还想着怎么给孩子一个更容易、更好的未来。说实话,这个就是不自量力、井底观天了,大部分的父母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他/她们能做的不外乎是开始存钱,听旁人说做公务员、做教师工作轻松、待遇好。 当然也是要加入思考的,各种好的坏的消息总结一下,东边在打仗西边在内乱,经济危机来来去去。活着太难了,明天都不知道,别说明年了。想得越多,问题越复杂,前途越看不清。孩子一年一年又长大了,精力只有这么多,抓大放小,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什么? “你上次考试成绩怎么样?” |
20
woodfizky 3 天前
你提到成绩,那么成绩是考试的产物,考试是一种对应试者的能力考核。
设立考试题和用考试成绩区分应试者能力,在大部分场景是狭隘的、局部的、不全面的,在一些场景是低效和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的; 但在大部分场景也是高效的、便捷的、能部分反映真实情况的。 然后成绩又有几种看待方式,一种是排名,反映应试者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另一种是成绩绝对值,反映应试者对考到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我个人感觉,很多考题出的是算很失败的,特别是中考以下的试题,考察什么,有没有区分度,大部分这类考试为了分数"好看",追求大部分人拿到大部分成绩分数,追求成绩绝对值而牺牲了区分度和考试意义。 换句话说,只是为了看谁错的少,而不看谁对的好。 而中考及以上的很多考试又变得过于执着的考察应试者对教材内容,对教学大纲内的考察,而失去了本身教授这门课程的意义,即除了教授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知识和技能到底是为了什么。 结果就是变成应试教育,大家都追求分数和排名去了,忘了学习的本质是什么了。 虽然你分数高,大概率代表你能很好的适应社会,但是很多很多学生被应试教育削去了棱角,没有锋芒了。 |
21
itskingname 3 天前
炒股的人里面,有一部分坚信一个概念,就是价格里面已经包含了所有信息。所以他们只看 K 线炒股,不关心背后的公司,也不关心政策,只盯着 K 线看。
成绩也是这样,分数里面包括了所有的信息。你以为别人只看一个数字,但实际上别人已经从这个数字看到了背后这个人的所有信息。 |
22
CarryOnHxy 3 天前
听起来更多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父母觉得好的东西想要强加你身上,这次是优绩主义,下次又是啥主义,建议还是多沟通比较好,多了解父母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根源,但要注意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普通人的压舱石
|
23
Lifemm 3 天前
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
24
SuperDaniel313 3 天前
物质繁荣内心贫瘠的世界,是值得我们生活的更好的世界吗? [刘擎]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G6VYCESe/ 刘擎教授 2024-12-30 21:01:10 就是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要恢复那种把人作为目的, 而不只是当做手段工具的那样一种态度, 或者我经常引用马克思说的那句话, 让我们假定人就是人, 而人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 那么你只能用爱来交换爱, 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说这些是为了什么, 是因为我们在这个时代, 在我们社会当中, 还是有非常强的一种把人当做工具, 把人当做物, 把人当做机器的这样一种态度, 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我可能毕生的精力, 或者我余生都要致力于这样一个事业, 就是重建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 为什么呢, 我觉得上次跟唐小平老师一个对话当中, 我们讲了我们六零后, 七零后受到的那个呃童年时代的疾苦, 那是物质的疾苦, 而现在的年轻人, 我说他们从从小就开始过一种非常内卷的呃, 考试, 应试的这样一个生活, 他们的那个精神状态, 是不是比我们那时候会好一点呢, 虽然他们有物质的呃丰富, 有各种各样消费品可以购买, 他们就更会更坚韧吗, 不是的, 后来很多评论我看到他们说, 老师跟你们那是不能比的, 你们那时是天然条件差, 而我们现在状态是人为的, 九五后或者零零后孩子, 他们从小学开始, 甚至更早, 从幼儿园开始就会给你制定一个目标, 你的目标就是要学习, 而学习的目标被简化为考试的这个分数, 考试的分数就是要通过升学, 整个教育最后从培养转向了选拔, 最后大家都是有非常强的这种刷题应试的复核, 来打开通向大学的大门, 而大学的大门打开以后呢, 突然发现不会了, 我们只知道一个单一的目标, 我们把自己变成了考试工具, 然后这个状态你说他受的这种苦, 他能够变成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来应对世界吗, 蛮难的, 因为那个苦没有让它长出蓬勃的生命, 也就是说, 我们没有办法让孩子有一种充沛的, 把学习作为内驱力, 热爱对知识的好奇心, 对世界的探索那种精神, 然后这样经过了 12 年, 而且他牺牲了多多少, 这个身心健康, 小学要十个小时, 初中要九个小时, 高中要八个小时, 我不知道在座的年轻人的一辈, 有多少人在童年少年时代做到了到了工作岗位, 你看我们跟资方的关系, 跟雇主的关系就是一个取用的关系, 就职面试的时候, hr 部门首先把我们看成人力资源, 对不对, 看成你是能够在某个功能上完成我的需求的, 打工人, 对老板当然也是说我不要别的, 你给我钱, 清清楚楚, 大家就是一个交换, 就是一个交易, 整个世界处在一个博弈的竞争的状态, 我根本不是反对现代性, 我认为现代性的竞争博弈, 这都是重要的, 市场经济是重要的, 没有这个我们生活在疾苦中, 生活在贫困中, 是不能够有生机勃勃的人文精神的, 那只是少数精英, 少数卓越者他们能够做到的, 所以我说人文主义不是回归的问题, 不是回复到一个物质比较贫乏, 而且其实有一个比较坚固的社会等级, 没有阶层签约, 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得优越的文化资源, 而且有话语权, 大多数人都是在文化上都是平级的, 同时是沉默的这样一个社会状态, 我们不要回去, 我们也不能够回去, 那么在今天大家都可以有一定的话语权, 都可以通达很多, 很多物质的和精神的这个产品的时候, 我们在这个新的时代里, 能不能更多的有一种温润的力量, 来恢复人和人之间那种关怀, 理解同情关爱的那种关系呢, 这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 为什么具有挑战性呢, 因为现代社会它不可能没有市场, 经济不可能没有竞争, 但竞争的呢, 为什么就是要搞成这样一种恶性的零和博弈的, 你死我活的, 甚至是丛林法则, 弱肉强食, 这样一种竞争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
25
xd880616 3 天前
@itskingname #21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如果价格包含全部信息(至少包含所有公开信息),那至少是半强式有效市场,那么技术分析是无效的(其实弱式有效市场技术分析都无效),为什么要看 K 线图😅
|
26
tetora 3 天前
家里没资源的话只能搞这些了,如果家里有资源那么随便来
|
27
SuperDaniel313 3 天前
抽象来看,op 描述的这种心态和很多人对金钱的价值观是一样的。追求价值的过程中,逐渐迷失目的,开始追求金钱。钱赚来干什么不知道,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赚钱,赚足够多的钱。
op 所说的追求高学历与高绩点也是如此,本该追求的是成为一个有文化、有足够学识、有相当社会地位的人,反而在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变成了追求如何在规则内的极致。拿下高分、高学历之后干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者博士研究生学历,还要有高分,都要足够高。 “优绩主义本身就是畸形的,绩点高本身不等于对知识的更好的掌握,相反是对规则的利用” 你站在被筛选者的角度看到的是不公,当你站在筛选者的角度呢?你还有更有效率的筛选方法吗? 有些时候真的很难说对错,因为这些规则从根本上来看,是筛选规则,而不是评估规则。考核者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考虑得是如何过滤出符合要求的对象,而非借此评估每个对象有什么特点。 你在思考规则的不合理,不如先从规则的适用范围来考虑,如果不考虑假定前提,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再一个是激励,有才能但懒的人很多,物质激励是一种很常见的手段。也有人不需要物质激励,追求自我实现,这就是兴趣爱好比物质激励更有效的原因之一。 奖励和绩点硬挂钩也是对激励方法误用的一个常见现象,单纯的认为激励就是物质的、普遍认可的、自我满足的。好的激励需要做到因人而异的同时尽可能低成本。当然那是管理方面的话题,就不过多赘述了。 咋说呢,op 虽然在教职工家庭出身,但从描述上来看没有享受到因材施教的快乐。 最后,希望 op 能抽空看看上面刘擎教授的视频,或许对你的帮助更大。 |
28
InkStone 3 天前
绩优主义和成绩(狭义)至上也不是一回事呀。
践行绩优主义的关键,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评判指标。GPA 这玩意儿不说一点不重要吧,但也只影响保研等有限的几个事情,事事冲着绩点去,只会南辕北辙。 至于绩优主义本身的对错,就是另一回事了。个人感觉这是个价值观的问题。把自身价值锚定于外部评价的人更容易陷入绩优主义,而这种心态在我看来是不健康、不成熟的。 |
29
felixcode 3 天前 via Android
竞争场合自己怎么认为的并不重要,别人怎么认为的才能成为规则。哪天自己当大姥了再自己定规则好了。
|
30
masterclock 3 天前
考前突击 87 分
努力学习 87 分 肯定考前突击的含金量高啊 |
31
yvyvyv 3 天前
换个思路如何,转换下身份,假如你是一个孩子父亲,你会采用什么方式激励自己孩子学习呢?如何让看书读书这件事情在手机、电脑等其它诸多娱乐项目中脱颖而出,让孩子更倾向于学习这件事呢?其实父母老一辈走过这一段知道这一段路学习的重要性,你在该学习的时候去学习和等到开悟工作中再去学习收益完全是没法比的。因此他们采用奖励的方式来激励甚至是"吸引"你去多读书提高成绩。奖励不是重点,成绩才是关键。如果你厌恶这种奖励式的激励方式你可以跟父母说,不需要这些你也可以把成绩搞上去。
··· 优绩主义本身就是畸形的 ··· 这句话我是认同的,可是到了社会有一个很想进的工作岗位,敲门砖就是研究生甚至是博士时,会不会想,当时听父母的多卷一卷成绩,考个研,读个博就能去了而后悔。 |
32
Hookery 3 天前
我在很小的时候有时候就会想,爸爸妈妈是爱我还是爱我的成绩,有段时间很是抑郁 ---------
忘记这些,想想你周围成绩不好的同学,再想想,如果没有当初父母的 push ,你现在的人生途径会是如何呢? |
33
r6cb 2 天前
你这已经很好了,达到约定的目标就能兑现承诺。我到现在还记得我爸在一年级期末考之前的承诺“考到 100 就能买遥控车”,但是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
34
HankAviator 2 天前
觉得 1L 说的到时候就知道了,有感触
工作上也有 KPI OKR 。成绩好在你学了就能提高,直接因果。工作上不是你的错最后也怪你有什么办法。 谈加薪升职时总不能和上级说“你喜欢我这个人还是我的价值”。“因为你成绩好,所以你可以得到”就是这个社会公平竞争的准则。拿黑命贵/LGBT/ESG 摇旗不干事的才是对规则的利用。 而且你爸“态度其实很敷衍”不用怀疑,是个人对自己听不懂的东西都很难提起兴趣,但问题在于讲的人没有同理心,用对方能理解并感兴趣的语言解释。另楼主当你沉浸在 neofetch 的介绍时,想过你问过他他的兴趣、他的工作、他像你这么大时的理想和困扰吗? 以前我有个误解,优秀的人只能在成绩好、长得好看、身体健康、思维开阔、博学多识、情智商双高、家里有钱、有自己的事业、性吸引力强中满足 1 点,直到遇到这样的人,才知道自己菜还爱玩。 最后人们往往最缺什么就最喜欢掩饰或强调什么。只有征服了 xx 的人,才有资格说 xx 垃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