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conge
V2EX  ›  阅读

2023 九月读地理学,我是谁,文学,心经……13 本

  •  
  •   conge · 2023-10-05 23:50:17 +08:00 · 480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455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原文连接]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3/10/04/reading_summary/

    引子

    本月读了 13 本。

    • 地理学四本,如果你也有兴趣,建议先读《地理学与生活》,然后《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与地理学家》和段义孚的传记《我是谁?》。按照这样顺序来读,可以感受地理学的广度,深度,并从宏观的地理学史到微观的地理学家对地理学做一番畅游。我自己的阅读顺序则是《地理学与生活》,《我是谁?》,然后《地理学与地理学家》,最后《所有可能的世界》。这样的顺序也比较有趣,让我发现段先生在后面两书中的地位之不同。《地理学与地理学家》给了他两三页,《所有可能的世界》只有一句话。这丛侧面反映了后面两本书的时间粒度和知识密度:后一本涵盖的时间更长,以至于没有篇幅对人文主义地理学多太过详细的介绍了。
    • 受段先生自传《我是谁?》的启发,我找了好几本在题目中有“我是谁”的书来读。没想到,同一题目下,内容范围还真是广泛。我个人喜欢杨定一的灵修书,查尔斯·福斯特的通过体验式思考去旧石器时代追寻祖,先和理查德•大卫•普列斯特的哲学入门。侯世达的那本书有几篇文章也非常值得一看。但对左派心理学家的《身份认同》嗤之以鼻。
    • 本月读了三本小说,最喜欢的是保罗·柯艾略。他写小说的主题,是人在这个世界中寻找自我,也是在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探索人与世界的关系,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关系。保罗·柯艾略是个富矿,我很喜欢。
    • 蔡志忠讲《心经》,总体很好。心经可以缩为一个字,“空”。心即是空。

    地理学

    01 地理学与生活

    [美] 阿瑟·格蒂斯 [美] 朱迪丝·格蒂斯 [美] 杰尔姆·D. 费尔曼 / 2017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09-13 读过 | 地理学,科普 | 豆瓣评分 8.8

    我给它 [ 5 星] : 地理学真的是无所不包。我本来以为地理学的研究对向,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包括了地球构造,地面的平原山川、河流海洋、森林草原,沙漠绿洲等地貌,加上动植物矿产资源,天气状况。没想到这只是自然地理学分支的研究内容,而地理学包含的内容,远超这些。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移民、空间规划,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等,地理学几乎将所有人类活动都纳入其研究版图,形成人文地理学。以下是一些个人印象:

    • 地图和地图编制,是地理学基本的研究工具和方法。本书以地图开篇,又以附录的地图投影方法结束,可见其重要性。
    • 地理学分四种系统传统:地球科学传统,文化-环境传统,区位传统和区位分析传统。
    • 地理学各分支,基本是从空间的角度和尺度去分析与统合其研究对象。
    • 地理学绝对是一门面向全世界的科学。因为本书目标读者是美国的大学的大一新生,书中的例子稍稍偏重北美,但也能兼顾世界。读它能扩大视野。
    • 我个人对飓风和龙卷风的形态非常感兴趣。我想,如果对能量磁场进行视觉化,很可能也就是飓风和龙卷风的形态。
    • 本书对宗教的介绍非常浅显。

    另:本书根据 McGrawHill 在 2008 出版的高校地理学通识课教材《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第 11 版译出。该教材最新版是 2022 年出版的第 16 版。作者也换成了** Mark Bjelland**, David Kaplan Jon Malinowski。( https://c.im/@conge/111047896583089344)

    02 地理学与地理学家

    R.J. 约翰斯顿 / 1999 年 / 商务印书馆

    2023-09-19 读过 | 地理学,科普,历史 | 豆瓣评分 8.3

    我给它 [ 4 星] :本书透过地理学家们的学术派别争论,细致的剥离出地理学中的技术谱系,哲学框架和政治背景,讲组成地理学的外部因素对内部的影响,进而让读者自己回答什么是地理学这个问题。

    本书开篇介绍学术作为职业在欧美大学是怎样的状况,一个人如何能进入这个职业并且在其中晋升。之后介绍什么是科学,进而把科学哲学讲述的条理清晰。地理学家几乎全部是学者,全部从事科学。介绍职业和科学环境,就是介绍塑造着地理学科的外部条件。

    之后,作者按照时间线索介绍从二战之后到出书之际影响地理学研究方法,目标,课题的各种哲学政治的流变,以学术争论的形式描述逐渐形成当下的地理学版图的各种思潮。作者没有表明自己是属于哪一学派。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今大行其道的、高度排他的激进政治左派,是从六七十年代就开始进入大学的。当下很多议题,比如性别,种族,同性恋从那时候就开始影响大学教育了。目前,他们的徒子徒孙遍布各个机构,发挥影响。

    此书之外,谈自己一点看法:事实很清楚,具有激进派观念的人越来越多进入欧美大学的各个部门,并不仅限于地理系。我个人对这种趋势表示担忧。我担忧的点是他们太过具有排他性,不仅妖魔化其他学术思潮,甚至不惮于使用暴力维护其地位。激进左派甚至早就走出大学,开始向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渗透了。

    03 所有可能的世界

    [美] 杰弗里·马丁 / 2008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09-28 读过 | 地理学,科学史,科学,科普 | 豆瓣评分 8.3

    我给它 [ 3 星] : 这本书读了,没有记住多少。一开始我以为是的问题,不是书的问题:我头脑里对地理学的知识储备很少,不具备自动识别新知识并将其与自己所已知知识挂钩的能力。看到最后,我又点儿放过自己了:地理学的现状正是一个“有边界但是没有核心”的学科。而其边界覆盖的如此之广,一个人已经无法轻易的掌握其全貌了。证据之一就是,美国地理学会目前有 50 多个下属的研究委员会。

    本书先是在前半部分按照时间把从古希腊到亚历山大·冯·洪堡的时代的古典地理学进行梳理,这段时间的地理学还是可以由一个人掌握大部分地理学知识的学科。书的中间则是按照地域和时间来梳理近代地理学。按照地理学在一些主要国家的学科进展,大学地理系的成立,地理学科发展,和主要地理学家的学术成就和争论。最后几章则介绍应用的地理学,以及技术发展和哲学思潮对地理学的影响。

    在最后一章里,作者们探讨了地理学中的各种思潮如何以创新的面目出现,经过一两代学者变成传统,然后传统被新一代学者忽视、抛弃或忘记,然后心思潮出现。作者反思了一下地理学是否在前进,但也承认地理学被政治经济哲学影响,有时是推动着,试图一边求生存,一边求意义。

    度过此书,我发现我对地理学的兴趣似乎不是特别大。对地理学的自然地理传统和区位传统我还是能理解的,也乐于见到用空间和区域视角去看待问题。但对于人文地理学,尤其是激进左派意识形态驱动的人文地理学传统,我则保持警惕的态度。( https://c.im/@conge/111138832661948541)

    04 我是谁?

    [美] 段义孚 / 2023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3-09-14 读过 | 回忆录,地理学,哲学 | 豆瓣评分 9.1

    我给它 [ 4 星] :我读段先生的回忆录,原因有二,一是书名,二是听说他是人文地理学之父。前者,私以为“我是谁?”是人一生最值得回答的问题;后者,本月我读地理学,地理学家的传记正好相承。

    • 段先生学养丰富,专著十本。他谦虚,并没有炫耀自己的学术成果。他有相当的自省,在自传中不注重记录描述生平,而是采撷一些关键事件进行发掘,把自己生活中的遭遇做哲思上的升华,以了解自己。比如,在澳洲遭遇文化歧视让他感到愤怒而非自卑,他认为是因为是所受教育带给自己对中华文化自豪感所致。他的种族意识来自美国文化对种族的过度强调,而他更愿做世界公民。

    • 他说不愿给自己做精神分析,我斗胆来做一下。他的深层信念有二:世界是不安全的,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这可以解释他对亲密关系的逃避:前者让他有恐惧,而后者让他觉得自己不配。他对世界有强烈的疏离感,这让他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观察者,观察世界,观察自己,以及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他的地理学研究主题与此密切相关。他的最后一本学术专著的题目可以作为他对于人类亲密关系的注解:《逃避主义》。

    • 完成此书时他 69 岁,去世时他 92 。他晚年皈依了基督教。希望基督之爱治愈了他的恐惧,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https://c.im/@conge/111059349603612922)

    经书

    05 智慧彼岸的微笑:《心经》解密

    蔡志忠 / 2015 / 现代出版社

    2023-09-07 读过 | 漫画,禅修,佛学,觉醒 | 豆瓣评分 8.1

    我给它 [ 4 星] :是否能通过自己读经或听人“解密”宣讲而觉悟呢?也许能,也许不能。

    蔡志忠讲《心经》,我就来听听。

    蔡志忠说,《心经》讲的是心,修行就是心的调伏,学佛的目的就是关照自己的心,从而成为心的主人。

    可通读书,其实有没有说“心”是什么。

    心是什么,可能真的也说不清。所以只能做比喻,说心如镜。还是借了佛经的话,达摩的话,禅宗诸祖与公案的故事和有名禅师的话来解释。

    觉醒悟道之后读经,得到的是印证。 《心经》讲得确实是真理,也就是佛法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心经》二百六十字,若总结成一个字,那就是空。

    心指向的是空。

    将心置空,自性就会显现。 自性即佛性。佛陀说的,人人皆可成佛,就是因为人人皆有自性

    文学

    06 到灯塔去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 2009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3-09-06 读过 | 外国文学,文学,人生,小说 | 豆瓣评分 8.8

    我给它 [ 4 星] : https://c.im/@conge/11099852428009035 这篇小说,故事很简单,一个家庭带着 8 个孩子和几个客人去岛上度假。到灯塔去,是一个六岁小男孩儿的愿望。母亲同意了,说如果天气好就去。父亲唱反调,说天气不会好,一定去不了。客人有的附和母亲,有的附和父亲。最终也没能成行。一晃十年,母亲早已去世。父亲可能是为了悼念亡妻,邀上之前的客人们,旧地重游,提出到灯塔去。儿子忌恨父亲从来没有赞扬过自己,并不乐意同行,却不敢说,只得跟来。他俩恐怕都忘了到灯塔去原本是儿子的愿望。这次,他们真的坐上船,准备了给灯塔守卫的礼物,出海驶向登台。儿子掌帆,最终得到了父亲的一句“干得不错!

    然而,讲这么个简单故事,作者有本事用十五万字的篇幅,原因就在于她说重点不在写事而在写人。母亲的形象完美,她是家庭的粘合剂,照顾者。孩子温饱,丈夫的需要,客人的关系,仆人的工作,穷人生活,几乎所有人的事儿都在她的心中。在处理这些事的时候,她光芒万丈,不可或缺。父亲对孩子们来说是个暴君,虽然学术有成,但离不开追随者的赞美确认。客人中有做致力于学术的学生,不愿结婚的女画家,诗人……母亲巧妙的安排关系,与自己丈夫做婚姻的楷模,希望促成姻缘……不过十年之间,完美的女性代表的母亲,说死也就死了。旧地重游时,母亲虽然已死,但几乎并未缺席,仍在每个人的思念之中。但她所属的时代,被战争打断,不复存在了。女画家的最后一笔,大概是那个时代的句号。

    07 傲慢与偏见

    [英] 简·奥斯丁 / 2016 / 译林出版社

    2023-09-06 读过 | 外国文学,英国,小说,爱情 | 豆瓣评分 9.2

    我给它 [ 4 星] :结婚,结婚,结婚!似乎是每个有个婚嫁年龄的孩子的母亲头脑的主旋律。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拉姆齐夫人和《傲慢与偏见》中的贝奈特夫人,尽管地位见识和品性举止迥然相异,在促人结婚这一点上,完全一致。《到灯塔去》还写了拉姆齐夫人如何照顾家人,周旋客人,怜悯穷人,但《傲慢与偏见》中就完全是贝奈特夫人如何嫁女儿了。

    贝奈特夫妇膝下无子,5 个女儿,性格各异。也难怪贝奈特夫人着急,按照当时的法律,贝奈特先生若过世,其财产只能由男丁继承。其指定的继承人,是个孩子们的表哥,其人功利且无聊,普通而自信。所以,能让女儿嫁出去就能避免流落街头或寄人篱下。所以,当有个年轻多金的单身汉宾利先生要搬来附近住时,一家人自然欣喜,各种社交活动开启。

    贝奈特的二女儿伊丽莎是主角,小说故事的展开,其视角都是围绕着她的。随着社交活动的觉醒,伊丽莎就这样跟宾利先生以及他朋友,更有钱有地位的达西先生,认识了。由此,展开了一波三折的从相识,到相厌,到相助,到相知的爱情过程。

    《傲慢与偏见》作为名著,故事框架已经被后来者抄烂了,凡写爱情的小说,几乎都能看到其影子。当然,有抄的好的,有抄的差的,这且不提。

    在理智和情感中,作者奥斯丁显然更推崇按照理智。但她并不是简单的为理智唱赞歌。的确,为了突出理智的优越,她用了伊丽莎和她私奔了的妹妹做对比,但同样写出了达西先生理性却表现得傲慢,贝奈特先生理性却往往能力不足选择逃避,柯林斯理性却为了蝇头小利趋炎附势。理性能避免混乱,帮人厘清现实,但其本身并无好坏,只看其如何被用。用来爱人,就能向达西那样帮助贝奈特一家摆脱困境。用来利己,就会向柯林斯那样自夸且附势。

    08 Eleven Minutes

    保罗·柯艾略 / 2004 / HARPER COLLINS U.K

    2023-09-12 读过 | 小说,爱情 | 豆瓣评分 8

    我给它 [ 5 星] : https://c.im/@conge/111048245681627735 主人公 Maria ,与圣母同名,却选择了出卖肉体的行当。与别的同行不用,她真的是自己选的。既然是自己选的,就要做到最好。她向前辈请教,去图书馆借书读书,并且随时总结反思。

    哦,Maria 虽然出卖肉体,但她有个完整且清醒的灵魂。她还写日记。书中重要情节后,均摘录她的日记。她的日记,睿智、冷静、充满内省与思考。其中的哲理,常常让我想起古罗马帝王奥勒留的《沉思录》。她总结到,男人们的一场性爱,从开始到结束,大概 11 分钟。男人们,无论是带着怎样需求来,床上的表现如何,他们都在害怕着什么。他们没有爱。Maria 卖出的,他们无法返还。

    Maria 没有恐惧。她犯过错,许多,但那又有什么。他以为只要不投入感情,就不会被伤害。

    但,一个年轻画家,发现了她。她也发现了他。只是因为他对待她有些不同,就被他吸引着,陷入了爱中。他们彼此并不需要对方,不渴望拥有,所以才有纯粹的爱。爱的真相,是彼此独立的个体间的吸引。

    然后,如同疼痛与快乐合一那样,灵与肉合一,性与爱合一,施与受合一,男与女合一,惩罚与臣服合一,运动与静止合一。

    合一为无条件的爱。

    我是谁

    09 我是谁,或什么

    [美] 侯世达 [美] 丹尼尔·丹尼特 / 2020 / 上海三联书店

    2023-09-20 读过 | 人工智能,哲学,思想,觉醒 | 豆瓣评分 8.8

    我给它 [ 4 星] : https://c.im/@conge/111093062663528854 这是一本文集,所收录的文章有小说,有灵性经验,有思想实验,有哲学论文,共 27 篇,提出问题,摆出不同思想者的观念,引读者思考,去探寻答案。

    我是我是被“我是谁,或什么”这个题目吸引的来读此书的。此书原名:The Mind's I: Fantasies And Reflections On Self & Soul , 可见书中想要探讨的问题是,自我是什么,灵魂是什么,以及思维是什么。中译本书名显然认为这三个词都可以被“我”这个词替代,我同意。对我来说,中译本书名更高超。但显然,本书的原来的编纂者认为自我,灵魂和思维是不同的。

    如果让我给书中 27 篇文章排个序的话,哈丁的《无头有感》第一,斯穆里安的三篇《上帝是道家吗?》、《一个不幸的二元论者》和《一桩认识论噩梦》并列第二,博尔赫斯的《博尔赫斯与我》第五。哈丁与博尔赫斯的文章不能用理性去解读,斯穆里安做的则是试图引领具有哲学和科学头脑的人去认识哲学与科学的局限。从侯世达和丹尼特的点评来看,他俩只是将这几个人的文章当作玄想或哲学,着实时小看了他们。

    其他的文章,包括侯世达和丹尼特写的,多是科学家哲学家玩的、来自头脑的文字游戏,漏洞百出。不再对我有启发性。我到希望,人们真的能专注于回答“我是谁,或什么”。如此,就可以超越博尔赫斯困惑,见识哈丁的所见的实相,理解斯穆里安的玩笑了。

    10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英] 查尔斯·福斯特 / 2023 / 文汇出版社

    2023-10-03 读过 | 觉醒,哲学 | 豆瓣评分 8.6

    我给它 [ 5 星] : https://c.im/@conge/111166852336476172 [[查尔斯·福斯特]] 不是一个仅仅依赖理性来认识世界的人。比起把世界当作观察,分析和思考的对象,他更愿意去通过自身感官去身体力行的验证自己的疑问。这次,他的疑问可以凝练成:我是谁,又从哪儿来。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带着他的儿子钻进了丛林。不同于一般家庭的夏季野营,他们是选在了冬天进入,体验的是风雪萧瑟,缺少食物的自然,就如同我们的先祖在几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跟随者他们的,是他的先祖 X 和 X 的儿子。和他死去的父亲的灵。

    然后,同样的方式,他考察新石器时代和启蒙时代。

    这种方式可不怎么科学:甚至有读者评论这是反科学的书。说这话的人大概忘了,科学的本质就是怀疑和反对,不然人们得生活在新冠疫苗 100%有效、能防传染和安全的虚假宣传中呢。

    人怎么才能认识自己?在我看来,福斯特选的是唯一的路:别光在实验室里试验,办公室里思考。你得把自己作为实验对象,到现实里去思考。意识是怎么产生的?那就到产生意识的条件下去亲历一番。你也许能找到答案,也许不能。总之,得试试才知道。

    有勇气去试的,在当下世界,是异类。

    福斯特考察的不仅仅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的狩猎采集靠自然馈赠过活,他还去体验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对世界的改造,启蒙时代人们对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双重改造。他不喜欢这种改造,认为人们一步步的把自己关进了物质和思想的双重牢笼。那些城市,农田,被藩篱和墙壁分割的空间,被称为家和工作单位的建筑,是盒子般的物质牢笼。科学,哲学,社会学等等,是链条般的精神牢笼。

    人还走得出自己创造的虚假来吗?人还能认出自己的真我,和真我相处吗?

    有的人可以。

    我应该也可以。可,我又是什么呢?

    11 我是谁?

    [德] 理查德•大卫•普列斯特( Richard David Precht ) / 2015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09-23 读过 | 哲学,心理学,脑科学 | 豆瓣评分 7.9

    我给它 [ 4 星] : https://c.im/@conge/111110728503983007 本书不回答“我是谁”,是回答“人是什么”。作者认为也不必直接回答“人是什么”,而可以通过回答“我能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期望什么?”来间接回答“人是什么”。于是按照对这三个问题,作者组织起这本哲学入门书,介绍哲学史中的重要思想与人物。

    完全不同于那些把哲学按照时间线从古希腊讲到现代的哲学史,本书作者并没有把这本哲学史是局限在哲学或者历史中。它的特色就是大量的引入了生物学,心理学,脑科学的思想结合哲学来回答上面三个问题。一共 34 章,每章的标题都都是一个哲学问题。在介绍完了相关的哲学、心理学、脑科学思想和发现后,往往又用几个问题来结束。作者目的很明确,用有趣的问题引发对哲学的兴趣,然后再用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辨。在哲学中,答案重要性不是第一位的,思辨才是。

    我的收获,是认识了 [[马赫]],[[罗尔斯]],重新认识了 [[卢梭]],[[大卫•休谟]],[[康德]]。这些人才是真正清醒的哲学家。另外,还得以看到发明双链笔记的 [[卢曼]] 的学术上的以沟通为出发点发展出关于爱情的本质与功能的工作。

    12 我是谁

    [美] 杨定一 / 2022 / 华龄出版社

    2023-09-21 读过 | 冥想,觉醒,臣服 | 豆瓣评分 8.6

    我给它 [ 5 星] : https://c.im/@conge/111098354857023861 此书既回答了“我是谁”,也告诉了读者如何印证。

    建议读此书读不懂的人,放弃读懂的念头,而返回去,去搞清楚什么是参。然后练习起来。别问练习有什么用,要练多久,有啥效果。啥也别问,只是去练。放弃期待,保持好奇。

    参,就是抓住自己的念头,问它是什么,要做什么,要谁做,给谁做,谁要做,一旦答案落到“我” 便问,“我是谁”,然后,等着答案浮现。若浮现的不是答案,而是又一个念头 那就再从头参起。

    对于能领会的,参真的是开悟最快的阀门了。不会的,仍是不会。可也没什么,开悟是早晚的事。开悟了,回答我是谁这样的问题,简单的如同呼吸。

    如果懂得参,仍有余力,再去搞懂什么是臣服。参与臣服合起来,就是书的精华。这两样,可助你回答“我是谁”。

    至于书中给出的答案,开悟的人可以互相印证,没开悟的会把这当做胡言乱语。

    13 身份认同

    [加] 杰伊·J. 范巴维尔 [加] 多米尼克·J. 帕克 / 2023 / 中信出版社

    2023-10-03 读过 | 社会学,心理学 | 豆瓣评分 6.7

    我给它 [ 1 星] : https://c.im/@conge/111166914712146323 我给本书差评。首先,身份认同约等于偏见,这种偏见会影响个人的大脑功能,自动忽略感官信息,选择部分信息进入意识。 其次,与某种群体,观念,意识形态,想法的认同,可以造成内部的凝聚和对外界的排斥。 第三,对身份认同负面作用的解决方式,作者认为要消除对异见的压制,鼓励异见,鼓励匿名提建议,鼓励容忍。 第四,面对身份政治带了负面影响,作者的建议是建立新身份,重新建立高一层级的统合身份。

    作者提到的对米尔格拉姆的权威服从实验和津巴多监狱实验的新解读,挺有意思。说明人群中总是有人自发的反对权威,不总是与权威进行身份认同的。如果要我举例的化,一些对新冠疫苗反对的人就有这样的的质疑者。

    我不喜欢这本书的地方,是在学术之余,两位作者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左派政治倾向,对左派政客有跪舔行为。而且,面对身份认同带给人类的痛苦几乎没有谈论,而且对由身份认同造成的分裂与对立,开出的解药居然是建立新的身份。这不是解药,仍是毒药。对此,只能说作者糊涂。

    2023-10-04 初稿
    
    9 条回复    2023-10-06 22:40:36 +08:00
    Hagrid
        1
    Hagrid  
       2023-10-06 01:44:37 +08:00
    感谢分享!👋
    cxtrinityy
        2
    cxtrinityy  
       2023-10-06 02:26:19 +08:00 via Android
    ??? 一个月 13 本???
    bt7vip
        3
    bt7vip  
       2023-10-06 09:29:12 +08:00 via Android
    我一个月要是读那么多,脑袋一定会炸掉
    conge
        4
    conge  
    OP
       2023-10-06 10:12:57 +08:00 via Android
    @bt7vip 小看自己了
    conge
        5
    conge  
    OP
       2023-10-06 10:13:41 +08:00 via Android
    @cxtrinityy 是呀。有的书比较难读,快不起来。
    cxtrinityy
        6
    cxtrinityy  
       2023-10-06 10:27:01 +08:00 via Android
    @conge 兄弟你对快怕是有什么误解,就你这速度,给大家讲讲速读技巧来普渡众生不比写这吸引人
    conge
        7
    conge  
    OP
       2023-10-06 11:02:10 +08:00 via Android
    @cxtrinityy 哦。哈哈,误会了。我知道有人读的速度快,但我读的不快,就是正常速度。

    没有技巧,就是天天读。

    读的时间多了,数量就多了。而不是读快了就读多了。
    lwen
        8
    lwen  
       2023-10-06 11:22:57 +08:00 via Android
    优秀优秀 ,楼主以后多分享分享 让大家也发现一些有趣的好书
    conge
        9
    conge  
    OP
       2023-10-06 22:40:36 +08:00 via Android
    @lwen 今年一直在分享呢
    翻我今年的帖子,至少还有 8 篇读书帖可看。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354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0ms · UTC 04:39 · PVG 12:39 · LAX 20:39 · JFK 23:39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