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Tumblr  ›  全部回复第 1 页 / 共 266 页
回复总数  5307
1  2  3  4  5  6  7  8  9  10 ... 266  
19 小时 51 分钟前
回复了 CherryGods 创建的主题 NAS 不谈价格,纯粹聊一聊你对 NAS 的认知?
@nevin47 #3 那你说一下 NAS 里的 S 是什么呢?😏
1 天前
回复了 nmecury 创建的主题 Apple TV 要为了看 b 站买 AppleTV 吗
说个热知识:Apple TV 并没有 B 站客户端(官方),第三方的客户端还行,但有被禁用的风险。
1 天前
回复了 movq 创建的主题 iPhone 你们 iPhone 拍照用什么比例的照片
4:3 。
即使你用 16:9 ,也是在 4:3 的基础上裁切的。
4:3 拍原片,需要其它比例的,duplicate 一份再手动裁切就好。
2 天前
回复了 swj118 创建的主题 生活 被非机动车主骂了,心里憋屈
先说发生之后的。首先我会要求交警对对方车辆做非机动车鉴定,如果是超标了,那必然作为机动车判定,对方有证么,是否遵守了交规呢?这种方式会比较折腾,但是可以保障自己的权益,尤其在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时候。

再说日常行车,多观察、复杂路段怂一点、普通路段猛一点。反正我的理念就是“只要我开得够快,你们就碰不到我”!😏
3 天前
回复了 hfl1995 创建的主题 Tesla 关于动能回收舆情的一些疑惑
hmm 。。。不要用 Tesla 的动能回收来衡量市面上的电动车 😂
我试驾过包括 Model 3 在内的几款电动车,Tesla 的调较很线性,但别的车就不一定了。。。
(也许我有先入为主的心理因素,但确实觉得有些车的动能回收有点太突然了。)
第一次的那 4 个菜,看上去锅气好足,很好吃的样子!
@wsrlyk #26 没什么统一标准,也没什么比较直观的判断依据,就普通车主来说,顶多是不定期检查一下机油,看看量够不够、有没有发黑。4S 店一般建议是半年或 5000km 换一次,很多国外的资料(以美国的为主)建议是 5000-7500 miles 或者 6-12 个月,全合成机油里程数可适当延长。
我个人的观点和习惯是,没必要为了这些微末的事情而纠结,保养我都用全合成机油,8000 公里以上,或者 1 年时间左右,什么时候方便了,恰好有时间,就去做个保养。
3 天前
回复了 diiww 创建的主题 生活 你们对中成药是什么态度?
理性看,不黑,不护。
比如京都念慈菴的枇杷膏、日本救心制药的救心丸,我就觉得效果挺不错的。
机油时间久了之后会乳化,流动性降低,润滑性变差,所以,即使你不开,一年也建议换一次。

同样道理的还是车上的橡胶件,像天窗密封胶条、雨刮胶条、轴套、轮胎等,即使开得少,时间长了会老化,也要换的。
电门踩到底,全速怕什么怕!
有缝就钻缝,没缝按喇叭。
速度七十迈,心情自由自在!

( 4 米半的小车应该很容易操控的了!)
5 天前
回复了 Ansen 创建的主题 广州 五一准备去广州, 求推荐美食/游玩地点/攻略
大概看了一下 V 友回复,除了想吐槽不看帖子内容之外,OP 的标题取得也确实很误导 🤣
满打满算 OP 在广州也就几个小时的时间,还主要是晚上,V 友们愣是给出了几日游的方案 😂

鉴于要去广州塔,在大众/美团上找找附近的商家,第二天去吃个早茶就行了,没必要太折腾。
6 天前
回复了 Ansen 创建的主题 广州 五一准备去广州, 求推荐美食/游玩地点/攻略
本地人大概率不会推荐你去海陵岛和广州塔的 🤣
广州本地人两不推荐:吃的点都德,玩的广州塔~

海陵岛宰客严重,到时候尽量减少不必要消费,吃饭的时候确认好了是按”例/份”还是按“克/两”计价。
虽然你问的是广州,但貌似几乎没在广州停留啊,阳光那边不熟,确实没什么可推荐的,不过无外乎一些海鲜之类的。
@ferock #167 我有过几次有奖励的举报,但是都捐给公益了。不过多数是没什么奖励的,也从来没有为了奖励而举报。
就比如这次吧,分管这个路段的交警没有线上举报方式,所以举报过程也挺坎坷的,打 122 先报警,之后交警大队给我电话,让我加他们微信,再之后把材料通过微信发给他们。由于视频素材较大( 9.76GB ,35 个文件),又用 ffmpeg 对视频做瘦身,分包压缩再发给他们。。。即使这么麻烦,也没有什么奖励,不过接听 122 的以及负责对接的交警,态度都很好。

@xuanbg #168 您是又爱杠又没有交通常识啊,重温一遍科目一和科目四吧。
@PbCopy111 #162 你配吗?
@xuanbg #151 @FengMubai #153 其实不管是“应急车道”,还是其它名字,大家知道就好。 @FengMubai 说的名字的问题,我也有看到过相关的文章,说断句不是“应急|车道”,而是“应急车|道”。这个东西还有个名字叫“路肩( shoulder )”或者“硬路肩( hard shoulder )”,我觉得这个名字才是容易让人迷惑的(主要是这个词在媒体中出现的频次太少)。
https://i.imgur.com/5b8G9em.png

总之,大家知道这条路一般不能走就行了,叫什么不那么重要。
@tomblogger #137 建议重新开贴讨论。
@hokori #135 不对,“社会监督”是义务,不是权利。 🤣
@kovin #121 70 迈的 A810 ,效果不错。
不过我买得早,如果放到现在,我大概率不会买这款,可能更倾向于 M800 或者 X800 ,甚至有可能咬咬牙直接上 VOIFO 的 A329 了。
@zhangkai1024 #119 问题是,在应急车道允许通行的时候,只是能增加整体的通行效率,但应急车道并不会通畅吧。。。
不过,很多人习惯于躲避应急车道了,即使有允许通行的指示也不一定会走,所以整体上来说可能比主车道会通畅一点。
@dynastysea #94 您不要把先行试点当普遍现象,即使在深圳、上海这样的超级都市,目前也做不到低空救援的全域覆盖,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内也做不到,更不用说普通城市,甚至偏远地区了。
也许未来实现了全域低空救援,应急车道就会变成普通的行车道,但那是未来,至少目前这个阶段,请把应急车道空出来!!!
往远了点说,发达的代表,美国,同样保留了应急车道( shoulder, emergency lane, or breakdown lane ),并且同样不允许普通车辆驶入,It’s reserved only for emergencies or when directed by police or traffic signs.
1  2  3  4  5  6  7  8  9  10 ... 266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5263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60ms · UTC 07:54 · PVG 15:54 · LAX 00:54 · JFK 03:54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