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whitefable  ›  全部回复第 1 页 / 共 9 页
回复总数  179
1  2  3  4  5  6  7  8  9  
<SmsForwarder> 和 <通知滤盒> 都是可以的。要是软件本身的提醒功能不满足的话也可以推过设置推送渠道来推送到钉钉机器人、微信之类的按这个思路后端你接入任意一个支持 webhook 的其实都可以
@yywc20 #93 现在电车的定速巡航一般不应该都是自适应速度那种按跟车距离调整油门和刹车么?不过只能说有时候我感觉 ACC 的加速和减速过于剧烈(有车突然变道进来的时候),所以一般我都是目测有车要变道我就自己接管了 https://i.imgur.com/duWRpIu.png 我原则都是看条件开相应功能,然后可以精神不用那么紧张,但还是随时观察随时接管😀
"L2 智能辅助驾驶",我日常开的就是车道保持,高速上路况还可以就会开多一个 ACC ;至于类似 AEB 但低级一点的主动刹车和车道偏离也是有的,常开,我觉得是作为兜底措施吧。
其实楼主你所说的突然接管我认为是没有正确使用的,始终要知道这只是个辅助。好处是有的,例如说高速上你方向盘动一点点车的偏离就会多很多,没有车道保持我当然也可以自己保持,但需要更多的注意力;而开了车道保持之后,会跟着车道线系统不断给修正,我基本上只要扶着方向盘就 ok 了,这一点上我个人感觉上是可以缓解超过 70%的疲劳值。
像 ACC 这种,开长途特别长时间的几个小时的你要一直踩着油门怎么说脚还是会累的,这时候开 ACC 是可以放松的,但应该注意的是我一般都会每隔几 s 就会右脚放一下两个踏板确认一下位置顺带活动一下这样,方向盘更是不能离手,如此就算出了紧急情况我觉得和我平时立刻去刹车是没太大区别的。
总体来说其实在于你怎么使用而已,开了你就是只是关注着随时自己处理一下,相比于要一直自己不断左右后视镜握紧方向盘去保持车道居中自然是能缓解很多疲劳的
3 天前
回复了 elevioux 创建的主题 电动汽车 为什么智驾要在碰撞前退出?
@elevioux #31 其实这个事故里面我觉得 AEB 没生效的最大原因不在于人接管了,或者说不少车在人接管的情况下 AEB 只要条件满足了还是会介入的(至于小米是不是不知道)。这里面的 AEB 不生效更大原因应该还是高速+方向盘偏转原因,当高速情况下方向一打,这时候你再急刹其实是非常容易造成甩尾等事故,为了车辆稳定其实是并不能急刹的。遇到这类情况其实更正确做法是保持方向稳定并急刹才对
恭喜恭喜,新婚快乐
用起来试了一下支持中文是真的不错,对齐强迫症患者友好
23 天前
回复了 ca2oh4 创建的主题 汽车 大家的燃油车保险一年多少钱
新车第一年可能会被 4s 要上全险,我当时也是的。对比了一下我的(油车飞度),第一年我应该是 2k+,差异大概几百左右可能来源于车损价值低一点、地区差异;总体来说我角度上看你的保单也算是正常,但可以沟通下有没有价格上或者其他方面返还给你的优惠。
后续自己再买的时候我是车损+三者(200w/300w 看个人选择都可),可对比多家看看谁给的报价更低,至于他们说的送的各种东西听听就行一般是用不上,最实际的是看他能给你返多少现金
24 天前
回复了 falsemask 创建的主题 职场话题 这种情况导致的 bug,开发需要背锅吗
参与的所有人都应该背锅+1 ,只是产品应该是最大的。作为开发,产品的这个应该算是很明显的不合理的需求,接到的时候最起码也应该去质疑一下确认一下。一般来说需求方能说服我的话我会照做,说服不了的话我会说清楚原因并且找上一级领导说明风险,不然出了事其实对大家都不好
只要电池是有标出 Wh 这个单位的,你都可以要求它按法规给你过。20000mAh 严格上来说并不是一个容量单位,还是要配上一个电压才能表明这个电池究竟有多大容量;一般所说的 20000mAh 只是 100Wh 按 5V 来计算得到的,只能说是没有表明 Wh 这个单位时的一个下位替代判断方法
以前我是很支持的,但现在我只能说各有场景吧。特别最近用了手表之后,手表弹个二维码给商户扫感觉更方便(其实手表也有 NFC ,但奈何和手机不是同一品牌没对应应用开不了)
以前有段时间很支持 NFC 包括用银联的 QuickPass ,但实际使用发现就是经过培训会选择用这个方式收款的员工其实真的是很少数,很多时间我支持但反而是商户员工不支持导致无奈放弃
的确要看智驾定义是什么,以及我认为以后是发展到 L3 甚至 L5 级别的辅助驾驶责任抛给了车厂我也是不会完全放任的,随时接管作为后备是我作为司机所应该的。按具体功能来说说我的情况:本田的非全速域 ACC+LCC+主动刹车,其中
1. ACC 一般是高速少车的时候才使用,因为我风格多变但不喜急刹,而 ACC 有一个问题是前面有一辆车突然变道插进来导致跟车距离不足就会急刹,这种情况我一般是预料到就会接管松油补一点点刹车避免急刹这样。
2. LCC 车道保持是常开,非全速域反而挺开心的,低速段我不用频繁关闭(因为低速段可能是在市区或者窄路但车道线还是有的情况,或者双向两车道中间虚线少车的情况,这种情况轻微压线开是很正常的。车道保持居中我觉得是极大程度让我可以放轻松的地方,特别是高速基本扶着方向盘,由 L2 系统来自动微调方向就很好了,不用以前开其他车时我要一直集中精神去左右后视镜不断确认是否会偏离得厉害来修正(毕竟高速的时候方向打一点就很容易偏很多)。另外尝试过在雨下很大的时候,快速路上的线我未必看清但 L2 自身可判断得清楚帮我稳住方向这点很好。
3. 主动刹车是常开的,但使用它的时候我觉得是你意识上不能说就依赖它,而是它作为我的一个后备辅助罢了。
至于现在很多智驾的其他功能,我是抱着积极拥抱尝试,但会比较小心选择是否接受长期使用。像自动变道这种,我觉得作用不大;你要说敢不敢我当然敢,但前提也是我会随时考虑接管而不是说就敢让这个系统去完成这个功能;另一方面自动变道、自动超车我觉得比较没太大作用,变道和超车考虑因素比较多我暂时还并不认为这些系统能做得比我好(个人主观意见),自动泊车这类我倒是觉得没太大问题,只要说这种场景由低速还出事车企能负责就完事了。

总之你要我完全交给系统任由它来控制我是觉得不 ok 的,但我抱着我随时接管我是那个 backup 的话那这些功能其实我都敢用
让不让不重要,不要并排就好了。只要不并排有超车空间,对我来说就不算挡路,人家有路线可超车走人就 ok
如果你的距离能一直被其他车插进来(不是超过你)的话,那我可能也觉得是你距离留大了,当然这个也不见得说是错的,毕竟安全距离留大一点对于自己行车是合理的但现实情况是可能自己开得不是那么舒坦。例如说插进来的车有一些很喜欢一插进来就刹车逼得你刹车。
我一般是有足够距离我就会变道超车,无论是否需要左穿右插,我只保证我变道时我观察它的车速我认为我能变过去和它保持 2 个车身距离以上我就会过。另外其实跟车的时候更倾向于你和前车是左右错开去观察前前车的车灯,用前前车的行为来预测前车行为的话其实一般并不会很容易导致追尾
今天路上竟然没想象中的塞车(甚至根本完全不塞车)
92 天前
回复了 flypei 创建的主题 推广 元旦 T 楼! 送 YouTube Premium + 京东 E 卡 300 元
第一次见到楼主业务,恭喜楼主,做个分母
感觉看你自己的高频应用场景来设定就好了
我是经常看 log 要翻到文件的最前 or 最后所以映射成了 ctrl+home/end ,然后 dpi 键设定成了 win+L 离开工位一键锁屏 https://i.imgur.com/duWRpIu.png
简单来说问题是出在如上楼层所说的楼主你列的 4 种情况不是等概率的。展开说说其实是选手选择和主持人选择本身是分两个步骤,且非独立事件(主持人如何开还是依赖于选手选择的事件),这两个事件的总体概率计算如#10 所描述是合理的,楼主所谓的列出是隐含了 4 种情况均为 25%的概率所以不太对。
其实我觉得有另一个很简易的想法是:P(换了中奖)+P(不换中奖)=100%。那这里显然计算 P(不换中奖)是比较容易的,即只取决于第一次选手的选择,那就是 1/3 概率可中奖;那此时 P(换了中奖)的概率自然就是 2/3
145 天前
回复了 lee88688 创建的主题 汽车 汽车轮胎缓慢漏气怎么办?
大概率还是扎到钉子了,但是钉子很小很小一个,要是不将轮胎拆下来基本检查不出来的,我之前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既然你知道是哪个轮子,你可以叫他们将那个轮子拆下来喷水检查一般还是可以检查出来的,然后直接就在他家补了这样,不然直接叫他们去查的话一般很少会主动给你拆轮胎去查。
168 天前
回复了 leaveeel 创建的主题 职场话题 关于工资卡限额
@leaveeel 楼主的确可以试试 84 楼的方法可破。之前我老婆去建行开工资卡也是各种限制啥的,然后办了信用卡之后银行直接主动帮你提升储蓄卡限额以及各种限制。
1  2  3  4  5  6  7  8  9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87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38ms · UTC 20:31 · PVG 04:31 · LAX 13:31 · JFK 16:31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